实施类文比较阅读 创生灵动高效课堂

2021-03-16 08:27陶红叶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儿童诗春雨议题

陶红叶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篇阅读的教学模式,其形式、内容显得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平铺直叙地教,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使得教学很难达到良好的成效。由此,“类文比较阅读”便应运而生。所谓“类文”,即同一类的几个文本,可以是同作者不同时期的文本、同主题不同体裁的文本、同体裁不同人物形象的文本、同内容不同表达方式的文本等。而类文阅读是把一组类文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把与课内某篇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或课外的一组文章同时呈现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

一、挖掘類文阅读的育人价值

1.改变思维方式

在类文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结构化地呈现一组文章。这一组文章既包含了相同的议题,又在文体、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实现了差异性与趋同性的统一。学生在阅读文组时可以一篇接一篇串联着读,可以几篇文章横向比较着读,也可以串并联结合,以立体网状的方式读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透过不同的文本关注同一个议题,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而在类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方法的习得和迁移,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逐渐实现直线推进式的思维方式向发散聚合式思维方式的转变。

2.培养思维品质

类文比较阅读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在类文比较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几篇文章中寻找共同点,即“异中求同”,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去寻找散落在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总结提炼。此外,教师也可以比较同主题的几篇文章,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异,即“同中求异”。在“同中求异”的过程中,学生对看似相似的文本进行细致的比较,透过表面发现其本质的差异。

类文比较阅读提升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在类文比较阅读的课堂中,教师呈现出同议题的一组文章,学生需要花一定量的时间自主阅读,在比较阅读中产生困惑、引发思考、总结观点,最后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最终形成班级层面的共识。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对不同的意见采取宽容的态度,理性地分析问题,完善认知,逐渐提升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类文比较阅读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匀速推进式平铺直叙的教学常常会给人留下“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印象。但在类文阅读中,学生必须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细致比较文本间的异同并总结提炼学习方法,通过深入探究逐渐在头脑中形成“清清楚楚一条线”,锻炼了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类文比较阅读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教学中,我们先确定一篇课文为阅读的主篇,在学习主篇的过程中渗透学习策略、总结学习方法,再引导学生使用同样的方法策略阅读其他的篇章。这使得学生能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经历从习得方法到运用方法的完整过程,活学活用,激发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类文比较阅读激活思维的创造性。与单篇文本的阅读教学不同,类文比较阅读教学有着更大的阅读量和信息量,结构化地组文使得阅读材料中有着更广阔的发现空间。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考验着学生的创造性。

二、明晰类文教学的归类依据

1.纵向探索,挖掘“形式的类”

一般“类文”的概念指的是围绕某一议题组成的几篇文章,但往更细处拓展,又可以衍生出“类词”“类句”“类文”等概念。

所谓“类词”,即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词语,可以是构词方式上相似,例如AABB、ABAB等结构,也可以在表达内容上有着同一个主旨,也可以二者皆具。

同样,在句子结构或表达内容上具有相同特征的几个句子,也可以构成“类句”。例如《猴子种果树》一课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句子结构相同,内容相似,表达了猴子急于求成的心理,可以组成“类句子”。

而文本之间,我们可以依据主题内容、文本体裁、表达形式、学习方式、写作背景、作者等维度来确定议题,从而将几篇文章进行结构化组合,作为一个整体开展阅读教学。下文会详细叙述。

2.横向对比,归纳“内容的类”

围绕一个议题进行结构化组文,则能衍生出“类内容”“类结构”“类方法”等。

主题相同,但体裁不同的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便可以围绕不同体裁的某一事物进行类文比较阅读。例如,我们将散文《春天的小雨》和绘本《七彩下雨天》组合,并用有关春雨的古诗导入教学,学生在古诗中感受了春雨的意境美,在散文中体会着春雨的声音美,又在绘本中想象了春雨的童趣美。几种体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亲近春雨、感受春雨、赞美春雨,心底油然而生起对春雨的喜爱,这是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不能比拟的。

剖析文章的结构,可以大致分为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等,其中又可细分出不少分支。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有助于学生向读学写,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适合低段孩子阅读的童话故事中,有不少都出现了反复结构,我们便以“反复结构童话故事”为议题,将《猴子种果树》和《小兔子搬家》两篇文章进行组合教学。通过深入探究,学生发现这两则童话故事具有“结构相同,内容不同”的特征。在多形式朗读和角色扮演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反复结构的使用方法,并当场创编了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这既体现了学生对“类结构”的认识,又体现了“类方法”的运用。

三、创生类文阅读的教学结构

1.举一反三式的阅读教学结构

举一反三式的阅读教学结构,即以一篇文章为主篇,在主篇的学习中总结方法,再将之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学习中去。如上文提到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兔子搬家》,理解小兔子分别向山羊伯伯、黄牛哥哥和乌龟先生寻求帮助的经过,引导学生对反复结构有了初步认知,再指导学生阅读和续编童话故事《老黄牛耕地》。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分组递进式的阅读教学结构

分组递进式的阅读教学结构不同于举一反三式的1+N,而是一组一组地呈现文章,呈现出N+N的结构。学生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我们聚焦于“儿童诗”这一文体,以“儿童诗中的趣味特点”为主题推进类文比较阅读教学课。教师首先呈现了《春天的早晨》《“死”了十二次》,学生在反复的、多形式的朗读中生发共鸣,感受内容之趣;接着呈现《仙人掌》一诗,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较中体悟儿童诗的形式之趣;最后通过《海浪》和《洗月亮》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儿童诗的语言表达特点,深入感悟语言之趣。三组趣味点不同的儿童诗,从内容、形式、语言等不同角度支撑“趣”主题,通过整体感知、精读赏析、发现内化,学生纷纷化身课堂主人,通过想象仿写唤醒内在创造力,为创编诗歌奠基。

3.反复重读式的阅读教学结构

先读一组文章,再重读这组文章。这种教学结构,充分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事实上,反复重读式的阅读教学结构往往穿插在某一教学环节中,与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互为补充。例如,上文提到的“儿童诗中的趣味特点”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之趣”这一环节,教师就采用了反复重读的教学结构。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反复重读《海浪》和《洗月亮》两首儿童诗,最终总结出两首诗都恰当地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特点。

类文比较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尝试,围绕某一议题拓展开去,还有许多“类”可待挖掘。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更是可以开发出更多、更灵活、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策略。只有切实关注儿童的发展需要,设计合适的议题,采用适合的策略,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金玉.类文阅读的课型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5):53-55.

[2]吴丽华.类文对比,比出灵动——类文比较阅读课堂之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9(08):48-50.

猜你喜欢
儿童诗春雨议题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教案《创作儿童诗》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春雨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春雨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