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策略研究

2021-03-16 08:26王立颖
职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微媒体中职学校

摘 要: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各类微媒体的蓬勃兴起,中职学校要探索在微媒体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媒体学习平台,开发微媒体学习资源,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推进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

关键词:微媒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职学校

课 题: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年度一般项目——微媒体时代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移动学习研究(负责人:王立颖;课题编号:GXZZJG2018B017)的阶段性成果。

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以及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一、开展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职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启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调要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同时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二)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新的要求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融通多媒体资源,综合运用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宣传载体,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意见》的出台说明在新时期,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渠道和教育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作为传统文化传播教育者,我们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三)微媒体为新形势下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机遇

目前,手机网民的持续增长促进了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各类微媒体的快速普及,可以说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微媒体时代。在微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适应时代的特点,探索与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相结合,并不断形成优秀的微媒体文化,从而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推进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

(四)微媒体给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三观”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修养,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微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不断丰富,通过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通过开展调查与研究、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微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微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创新的要求,而一切创新活动旨在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中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文化价值

在微媒体环境下,与时俱进地更新传播方式和开发更加丰富的资源类型,构建特色中职教育模式,满足中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认知的需求,开启中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模式的探索,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与时代发展的互融。

(三)实践价值

根据微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职学生学习需求,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打造教学途径微媒体平台、创新教学考核方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中职教育的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社会价值

探索微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移动学习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形式,融入中职学生日常行为,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促使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为社会创造和谐、发展的大环境。

三、研究策略

(一)构建“1+2+3”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构建“1+2+3”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1”指的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引导中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自信和认同,引导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指的是以线上、线下教育结合为基础,课堂教学的不同学习阶段均有相关课程或整合课程的学习资源可供学生学习,而在线学习可以让中职学生自主开展移动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学习资源的补充,师生在线互动交流,随时随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线上、线下交互式融合发展;“3”指的是课堂教学载体、微媒体载体、活动载体相结合,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阵地,微媒体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延伸,校园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支撑,三个载体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性。

(二)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微”学习平台

搭建学校、专业、班级“微”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学校云教学平台,不断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库,开通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群等,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等手机App,将学校、学生、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一个全校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微”体系,通过“微”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三级“微”平台形成合力,实现三级联动。

(三)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媒体学习资源

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媒体学习资源,要结合时代特点,分析中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习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整合,利用微媒体,结合传播内容碎片化的特点,制作微课、整合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学习内容,并进行动态发布。

(四)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育人效果评价的多层次、多维度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评价手段,以达到潜移默化育人的效果。学习过程考核评价,主要是对中职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通过微媒体学习跟踪、学习时间、阅览和创建学习资源的数量等综合反映中职学生的学习活跃度,根据中职学生学习活跃度结合测评结果,得出对中职学生学习深度的评价结果。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主要是对中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故事思考等情境呈现,让中职学生在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去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捕捉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知识点的细微运用,还可以让中职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诠释,将其拍摄成微视频的形式来完成考查,得出学习效果的评价结果,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贴近性和实效性。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前的媒体技术相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 李洪源,彭铁光.“新”“旧”碰撞下的冷思考与热实践——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6(5).

[2]刘颂新. 浅析“微时代”对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影響[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

[3]李萌.传媒时代传统文化的价值构建与传播创新[J] .传媒广角,2018(4).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猜你喜欢
微媒体中职学校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