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统计学课程实训教学改革初探

2021-03-16 10:19:26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71016
中国卫生统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效应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71016)

刘雪娜△

【提 要】 目的 对高校《医学统计学》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式进行初步探索,为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我校2018年春开设《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本科学生(共44个班级)共计109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试验组(22个班),其余班级内的学生作为对照组(22个班)。试验组采取新实训教学方式,对照组采取传统实训教学方式,应用路径分析法探讨实训教学改革的效果。结果 学习兴趣(直接效应=0.31)、课程满意度(直接效应=0.11)、实训考核成绩(直接效应=0.21)可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专业(直接效应=0.18,间接效应=0.12)、课程认知(直接效应=0.30,间接效应=0.19)、实训方法(直接效应=0.18,间接效应=0.32)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教学质量。结论 多种因素可影响《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其中实训方法的改革影响最显著。在以后的课程教授过程中,应着重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认知度及课程满意度,尤其是进行实训教学方式改革方面着手以提高教学质量。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院校大多数专业的必修课[1]。它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以达到认识研究现象本质的目的,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它不仅强调理论和公式的推导,同时又有方法的实际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统计方法及原理的讲述,忽略了统计学的应用性。大学生对该课程用途的理解仅仅来源于课本中的例题,这给很多学生造成了“统计学只是数学”的错觉。所以,教授学生如何应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来阐释某些医学现象或本质,应是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之核心。

然而,目前在医学统计学课程实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如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在实训教学中,更多的是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该课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且在现行的统计学实训教学过程中,即使给学生安排充足的实训时间,也仅仅是围绕教材上的知识点和非常局限的习题来进行,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由于目前的教学模式比较老套,学生难以对实训教学产生兴趣,故导致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造成实训教学经常流于形式,效果不甚理想[2]。因此,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目前鲜有专门进行实训改革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的研究,更多的只是对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及实训方法提出了一些问题、建议[3-4]。本研究以我校2018年春开设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取新实训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实训方法,探讨实训教学改革的效果。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18年春开设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全部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课班级共44个)。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试验组,具体抽样方法为:以班级为单位,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分层,然后在每层内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抽取班级(施行等比抽样,设定抽样比为1∶2)。最终共随机抽取了22个班级:临床医学专业8个班级、护理学专业4个班级、医学检验技术1个班级、医学实验技术1个班级、预防医学专业1个班级、口腔医学专业2个班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1个班级、生物信息学专业1个、医学影像学专业2个、医用物理学专业1个,以上班级内的全部学生均纳入试验组,共计1097人。其余班级学生共计1121人作为对照组。

2.实训改革方法

试验组采取新的实训教学方式,即实训过程要求学生参与到统计学分析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包括统计设计、获取数据、整理数据以及分析数据。即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及实施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利用亲自参与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医学统计学的实践学习。考虑到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有限,在课题的设计阶段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商定,最终确定研究课题方向及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获取(一般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获取数据)、整理及分析工作。其中,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采取“自由组合、自由选题”的形式,即学生可以自由组成科研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以团队形式分工合作,在给定范围内选择一个研究项目,利用当前阶段学习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处理并分析数据,并最终形成一篇完整的分析报告。

对照组仍然采取传统的实训教学方式,即完成章节后的课后习题并提交实验报告。

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课程学习结束后,44个班级的学生统一参加最终的期末考试(主要分为基础理论测试及综合应用能力测试两大部分),期末考核总成绩(百分制)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因为本校预防专业的学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多讲授了三章内容:分别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为保证可比性,期末考试测试题中不出现这三章的相应内容。

(2)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实训能力考核,题型为案例分析,并把实践考核成绩(百分制)也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3)为分析影响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自行编制了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课程评价、课程认知、学习态度等项目。

4.统计学分析方法

首先,应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其次,进行主要研究因素之间及与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Spearman相关分析;最后,采用AMOS 24.0软件包进行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检验水准α=0.05。主要研究因素及赋值方法见表1。

表1 研究因素及赋值方法

结 果

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18份,收回问卷2218份,回收率100.0%,最终得合格问卷2209份,合格率达99.6%。其中男生1037人(占46.94%),女生1172人(占53.06%)。平均年龄(19.46±2.33)岁;年级分布情况为:大一12个班(604人),大二27个班(1355人),大三3个班(151人),大四2个班(99人)。

2.相关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专业(X4)、课程认知(X5)、学习兴趣(X6)、课程满意度(X7)、实训方法(X8)、实训考核成绩(X9)与期末考核总成绩(Y)有关(P<0.05),详见表2。

表2 主要研究因素之间及与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

3.路径分析结果

对相关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变量进行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根据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同时参考相关理论知识构建理论模型并绘制路径图,通过对模型进行反复评估、修订,最终确定最佳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拟合模型,最终模型的卡方值除以自由度为1.406<5,模型拟合较好,即观察数据和假设模型之间可以适配。拟合优度检验指数为0.942,矫正自由度后的拟合优度检验指数为0.964;残差均方为0.034,近似误差的均方根为0.037,模型拟合较理想,路径图如图1所示。

图1 某高校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图

由表3各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效应分解结果可知,学习兴趣(直接效应=0.31)、课程满意度(直接效应=0.11)、实训考核成绩(直接效应=0.21)可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即学生学习兴趣越大、课程满意度越高、实训考核成绩越高,则考核总成绩越高,即教学效果越好。

表3 某高校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效应分解表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优于其他专业(直接效应=0.18),还可通过影响课程认知及实训考核成绩(间接效应=0.12)影响教学效果,总效应=0.30;课程认知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直接效应=0.30),还可通过影响学习兴趣及实训考核成绩间接影响教学质量(间接效应=0.19),总效应为0.49;新实训方法有助于直接提高教学效果(直接效应=0.18),还可通过影响课程满意度、学习兴趣、实践考核成绩及课程认知间接影响教学效果(间接效应=0.32),总效应为0.50。

讨 论

现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希望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要求他们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5-7]。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也有较强优势。研究表明: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陆昉[8]对“学习 24 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单纯的讲授法传授知识效果并不理想,而在讨论、实践、知识即时运用等学习方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但是也有与之相悖的研究结果,如复旦大学的一个课题组在2007年对上海市11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认为对自己来讲进步最小的是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排在第二位的即是实训技能[9]。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目前很多课程的实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通过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统计学教学改革,包括实训改革的综述类研究不少,但大多数只是局限于评价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或许可行的改革方案。但是,真正试行某一具体的改革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涉及的新的实训方法更注重对学生医学统计学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参与到统计学分析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中,新的实训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最显著,总效应达0.50。说明通过这样一个实训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熟悉相关统计软件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综合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此外,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辅助工具学科,我们有理由认为新的实训方式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真切、更加具体的科研训练,让学生受到真实的科研熏陶,从而刺激和发挥每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实践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研究还发现,学生专业、课程认知、学习兴趣、课程满意度等因素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预防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医学统计学是该专业的必修课及专业课,相较于其他专业,该专业的同学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更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主动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进行学习;二是,该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的课程认知度应该更高一些,而研究结果显示课程认知度也是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课程认知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所以,较高的课程认知度也有助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结果还发现学习兴趣和课程满意度也对教学效果有影响,课程满意度越高、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则学习效果越好。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兴趣及对课程的满意度,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如可将抽象、复杂的统计学概念、公式通过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0]。

综上所示,多种因素可影响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其中实训方法的改革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最显著。在以后该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应着重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认知度、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尤其是采取实训教学方式改革方面着手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懒马效应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