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大专毕业后进入一家中小型眼镜零售企业工作,至今已近10年。与进入其他行业的同学相比,小微也曾经有过不平和不满:供职其他行业的同学,有的仅仅几年之后,就已获评中级专业职称,不仅同学聚会时春风得意,就是在一般社会和公众场合,也是体面风光。而自己作为眼镜店的一个普通员工,身处一方小小天地,要名没名,要利没利,至于眼镜店营业员兼定配工的职业身份,更是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微经过平心静气的思考,心下渐渐开朗:在他看来,与那些规模和体量庞大、社会影响卓著的大众行业相比,眼镜行业的确属于籍籍无名的小行业,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眼镜行业又有着其他行业难以企及的优势。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视光产品的刚性需求,使得眼镜行业具有一般行业所不具备的稳定性:不仅市场稳定,企业经营状况相对稳定,就连作为个体从业者的工作岗位也较为稳定。此外,与其他行业的终端零售环节相比,眼镜零售业特有的半医半商属性和核心的验配环节所具有的专业要求,也是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这是一个适合深耕的行业——对于创业者而言如此,对于从业者而言,也是如此。
常言说“观念一变,天地宽”,小微对行业和岗位的认同,带来的不仅是心态上的转变,行动力也大大提高。他比以前更加认真勤奋地工作着:在营业员岗位上,他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还特别注意同顾客的深度沟通,每做成一单生意后,不仅留下顾客的联系方式,还尽可能地将顾客加为微信好友。日积月累,就拥有了一批客户,并专门建立了微信群。作为微信群主,针对部分家长对于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知识的需求,小微经常发布一些视力保健的科普知识,并耐心解答他们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咨询,深受顾客好评;在定配工岗位上,他认真钻研业务,向公司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师傅虚心请教,并结合日常的装配工作悉心揣摩。为了熟练掌握装配难度较大的无框眼镜的加工技艺,他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自费到当地一所培训学校参加专业培训。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认真总结,他熟练地掌握了无框眼镜的装配,经他加工制配的眼镜,不仅做工精巧、配置精确,而且佩戴舒适,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久而久之,甚至有其他眼镜店的同行慕名而来,专门请教无框眼镜的装配技巧。
此外,小微常年目睹一些消费者因为眼镜意外损坏而无处维修最后不得不忍痛丢弃重配的尴尬,他又开始学习眼镜修理的业务。眼镜修理属于无人问津的冷门,在不少企业经营者看来,顾客眼镜破损,与其费尽心力地为其修复而得不到多少商业回报,不如劝顾客丢弃另配更为划算,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眼镜店不愿从事眼镜修理业务。在普通员工看来,眼镜修理属于修修补补、小打小闹的业务,对于个人而言,根本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因而不屑为之。如今,小微涉足眼镜修理,实在是吃力不讨好。于是乎,有同事当面对小微的行为表示不以为然,就连单位领导也不表示支持。但小微却不为所动,在他看来,眼镜修理虽然不能为企业和个人带来太大的经济效益,但却能够满足不少顾客的需求,有利于提升顾客满意度。为了打消单位领导的疑虑,小微学习眼镜修理业务并不占用工作时间,所需工具也由自己掏钱购买。待到手艺熟练,他在店里正式接下了第一单眼镜修理业务——那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因为仅佩戴3个多月的眼镜意外破损,连跑当地十几家眼镜店想要修理却被拒之门外。小微痛快地接下了这笔业务,下班回家后花了两个晚上将其修好。看到老教师充满感激的神情,小微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因为是在店里接下的业务,小微将收取的修理费交回店里,这让单位领导很感动。从此,领导正式批准小微在店里名正言顺地开展眼镜修理业务。随着眼镜修理业务的红火,小微所在的眼镜店在顾客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进店配镜,有力地促进了业绩的提升。如今,经过多年的磨砺,小微凭借出色的能力和业绩,不仅成为所在企业的骨干,担任装配部主任兼服务部经理,而且以精湛的专业技能获得所在城市“杰出工匠”的称号。
环顾当下的眼镜行业,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迄今为止仍未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突出表现是在国外发达国家司空见惯的“视光师”和“配镜师”职业技能认定体系,在我国仍旧属于“水中月”和“镜中花”,掌握核心技能的专业人员得不到国家权威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认同,这对于行业发展显然不利,对于广大从业人员也是一种难言的尴尬。然而,面对上述局面,是自暴自弃、一味怨天尤人,还是面对现实,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作为,开创出新的天地,活出自己的精彩,进而彰显职业的尊崇感和个人的价值?值得广大从业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