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创新的哲学分析

2021-03-15 21:09宋泽宇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精益管理哲学

宋泽宇

摘要:本文从系统性、累积性以及满意性三个方面阐述了精益管理创新的哲学特征,从而更好地将精益管理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软实力。

关键词:精益管理;哲学;企业资源计划

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创造更多价值。精益管理表现为最大限度精细化工作流程、消除浪费以及一切非增值行为,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产品产出,向市场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一、精益管理体系的背景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表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彰显了一个企业文化和未来发展方向。精益管理以人为本,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从员工的创造性出发。和传统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不同,精益管理和員工之间的关系不限于上下级之间的上通下达,更多在于个人对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作用,从而以人为本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创新创造过程中。精益管理体现了企业的团结协作精神,生产单元之间相互协调,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以最快速度完成企业生产任务。

二、精益管理创新方法的哲学性分析

(一)系统性:精益理念与精益方法集成

精益管理应该确保在最大限度内降低企业支出,避免浪费。消耗资源,增加成本或者占用时间却没有创造社会价值的行为都会被视作消除的对象,合理利用有效资源,追求企业最大化。

精益管理创新方法是由精益理念、精益管理方法、精益创新管理技术以及精益管理保障体系共同构成的精细管理系统。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应用于企业实践活动中,解决企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升企业软实力。精益生产理念是精益生产的源泉,企业在进行精益生产时,会在精益生产理念的指导下,将5W1H、PDCA以及ECRS等精益生产方法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从而将具体应用方法转化成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精益技术体系。

系统性是指层次分明的整体。不同维度的精益技术、精益生产方法以及精益生产理念分别处于不同层级,彼此之间形成一定的秩序,不同层级之间、同层级之间都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从精益生产理念到精益生产方法再到精益技术的整个转化过程中,应该为精益生产推进平台提供相应保障,从而确保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益管理系统。精益理念和精益方法共同集合构成精益管理体系,精益生产方法和精益技术集合形成精益技术体系,精益管理体系和精益技术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发展。精益组织和精益机制共同构成精益平台,精益平台的优势在于推进精益生产过程完成,同时反馈给精益生产理念、精益生产方法以及精益技术,从而形成完整的精益生产闭环系统[1]。

(二)累积性:萌芽发展到成熟持续发展

累积性是指当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获取生产价值回报的过程。企业管理投入与企业效益呈现指数分布关系,如果缺乏对管理过程足够的累积,则不可能产生企业收益的预期效果。将精益生产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并且这个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将会呈现不断积累的方向[2]。例如,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又称为企业资源计划,基于信息技术,将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员工以及决策管理层提供相应决策手段。当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检测中心应用ERP系统时,从而会形成相应的ERP-1、ERP-2等,并通过不断的累积,寻找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ERP系统。ERP系统是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数据在各业务系统之间高度共享,所有源数据只需在某一个系统中输入一次,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ERP系统优化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以及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开放性、先进性以及集成性的特点。

此外,进行精益生产也可以通过采用五问法、现场改善法等方法进行不断修改,最终完成精益生产累积。以五问法为例,五问法指的是对一个问题点采取连续追问的方式,从而探究根本原因,问题量并不仅限于5次,核心在于必须找到根本原因。因此,完成精益生产的累积过程,需要拥有问题意识,善于发问,从而通过不断提问,探究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三)满意性:精益生产与微小持续改善

满意性原则是指从一套候选目标中进行抉择的方法,通过应用满意性原则能够发现和推测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选项以及结果。在企业精益生产过程中,如果确定了一定的企业生产目标,实现企业生产目标的方法很多,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企业生产路径,从而完成目标。精益生产的实质在于追求微小持续性的效益改善,通过选择满意路径,从而通过积累过程取得成果改善。

每一个企业生产决策都需要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将会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各种不确定性。同时,人们很难准确识别并做出对应的备选方案。各种外部因素的存在也会导致管理者难以做出最佳的选择。因此,坚持满意性原则,能够准确计算不同方案的执行结果,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及其价值,选择一个目前环境下最好的行动方案。

企业精益管理过程中应用满意性原则,企业不仅仅会关注最终目标是否达成,也会重视改善过程,使其符合精益生产的工作理念。以零库存管理为例,库存的存在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库存的积累的资金,增加了仓库管理的诸多不必要费用,使得FIFO作业困难。库存的存在掩盖了企业设备故障率高、生产线运行不均衡和产量波动大、废品率次品率高、返修工作量大以及生产缺乏计划性等问题,因此应该有效应用零库存。零库存并非是完全没有库存,是指经营实体中不再通过自身仓库进行货物储备,而是通过其他生产管理方式从而实现零库存。不断降低库存,直到将库存降低到趋近于零。在降低库存的过程中,引发的各种企业生产问题也会随之解决,从而提升企业制造水平,提升企业软实力。

结论

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对于精益管理的认识和应用,深入分析企业精益管理中的系统性、累积性以及满意性等哲学特征,消除浪费,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魏振盱,成立勋.浅谈精益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实践[J].中国金属通报,2020(08):119-120+122.

[2]黄毅敏,齐二石,李秋香.精益管理创新的哲学思考[J].企业管理,2019(07):111-114.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检测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54)

猜你喜欢
精益管理哲学
试析如何加强新时期财务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烟草行业降本增效的途径探索
低碳视角下苏州电子商务物流精益管理实施研究
如何提高烟草行业财务精益管理,降本增效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