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虓
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在人才方面的需求,校企合作属于我国院校在教学方面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就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而言,校企合作能够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经验与教学支持,进而让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动下实现稳定、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械制造;技师学院
就当前的社会环境来说,院校中所培养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该情况的形成原因在于院校教学未和社会实际情况进行衔接,使得学生专业学习难以适应社会具体需求。并且,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对实践平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社会机械制造业衔接度需求较高,所以,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积极创新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也是大势所趋。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在以往的机械制造教学中,现代学校缺乏健全的制度理念,并未构建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导致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在发展方面的需求[1]。基于此,技师学院制造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作为办学目标。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和现代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差距,并且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产业结构出现了许多变化,光电子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逐渐发展成熟。所以,技师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应对和企业发展相符的培养目标予以建立,把人才培养结构牢牢掌握好。
二、设置科学有序的课程结构
就技师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教师而言,可以采取专业综合性实验课培养学生学習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等良好习惯,以便于找到自己并未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的过程中,应落实好示范操作,针对课堂中需要进行操作的相关内容,先让学生之间积极展开讨论,然后将理论知识设计成小实验,再让学生借助实验的方式巩固自身理论知识。另外,在学期考试方面,教师可以把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察的相关题目以及实验题目当作考试内容,以此使学生重视实践和实验的习惯得到培养[2]。并且,技师学院还应构建科学、高效的课程,不只是将学生机械制造专业可作为重点,还需关注其它科目知识的学习,促进其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些均是本专业学生步入社会不可缺少的素质。
三、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并非学校和固定企业构建一成不变的合作关系,立足于院校角度进行分析,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对学校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拥有实践操作的机会。所以,技师院校不能够局限于几个企业的合作,也不可将自己放在被动位置,而是需积极主动的寻求合作,不断提高自身格局,争取和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如此一来,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视野能够更加开阔,掌握各类先进技术和工作经验等。并且,运用此方式,还可以通过实习,加深对本行业企业运作方式的了解,通过此方式所培养的人才,除了视野更加宽阔之外,同时还能和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适应。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技师学院要想确保所培养的人才与校企合作模式相适应,就应高度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对此,技师学院可定期组织机械制造专业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可以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大力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进而夯实培养机械制造人才的基础。另外,技师学院应和机械制造专业的高校加强联系,进而为学校引入一批高素质的高校生。现阶段,技师学院教师存在着流动性大的特点,进而影响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想解决此问题,技师学院应要求学生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对技师学院的专业特色进行构建。借助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可以增强机械制造专业的特色,使校企合作中学校品德意识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3]。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专业体系的创新,需要对实验、实训格局进行优化,构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系统,设置机械制造专业特有的实操创新比赛,借助积极和校外实验大本营的沟通力度,促进实验教学内容质量提高。运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以便于形成长期合作,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欧阳牧军.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制造教学创新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0,000(008):265-266.
[2]黎姗姗.校企合作下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南方农机,2020,345(05):192-193.
[3]胥李文.基于校企合作分析机械专业实训教学设计[J].湖南农机,2019,046(009):94-95.
(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 3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