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乐《幻想曲》创作和演奏分析

2021-03-15 06:11张竞文
参花(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幻想曲

摘要:古筝是中国传统器乐的代表,由王建民先生创作的《幻想曲》则是当代筝乐佳作之一。作品以开放的创作理念和精湛的创作技法,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展示出了全新的风貌。基于此,本文在简要介绍这首曲目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就其创作和演奏进行系统地分析,以期让读者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更好地欣赏和演奏这首曲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筝乐  《幻想曲》创作分析  演奏分析

一、王建民和筝乐《幻想曲》

王建民,江苏无锡人,当代著名作曲家。自幼喜欢音乐,并在父母的支持下进入专业院校学习,后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师从徐振民等名师。毕业后回到无锡歌舞团担任专业作曲,期间曾创作出多部佳作。后来,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王建民又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后留校任教。纵观王建民的音乐创作之路,其创作主要以器乐为主,而且类型十分多样化,二胡、古筝、单簧管等无所不包。《第一、二二胡狂想曲》《四季掠影》《幻想曲》《天山风情》等佳作,至今仍在各类舞台上久演不衰。《幻想曲》是王建民在筝乐领域的代表作,当时的王建民正在云南和贵州地区采风,被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所打动,继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和欲望,《幻想曲》由此应运而生。作品以苗族的飞歌、鼓舞为主要表现对象,以现代化的创作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秀丽、欢快愉悦的少数民族风情画卷。

二、筝乐《幻想曲》的创作分析

筝乐《幻想曲》采用了复三部曲式:“在曲式结构上,从以单段体为主逐步开始向多段体和复杂曲式结构写作的过渡,为古筝作品的写作创造出了更大的空间。”[1]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1—8小节是引子部分。该部分中,王建民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散板节奏,营造出了一个梦幻而唯美的氛围。然后通过琶音的加入,以及同一和弦的三度音作还原和降低的处理,模仿了苗族飞歌的旋律特色和风格,也为乐曲注入了几分少数民族的色彩。

9—46小节是呈示部,慢板,D宫调式和D羽调式交替出现。其中9—16小节为前两个乐句,采用了同主音反复的手法,增强了旋律的流动性、抒情性和歌唱性。17—24小节为后两个乐句。作者通过高低两个声部的配合,形成了类似卡农的复调织体,由此让旋律的立体化色彩得到了强化。25—32小节中,主旋律对之前的音乐材料进行了汇总,同时速度和力度逐步加快加强,为该部分最后几个小节的出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33—46小节中,不仅打破了之前节奏的规整性,而且还加入了对小提琴音色的模仿,这正是作者开放创作理念的直接体现。

47—260小节是乐曲的展开部,快板,并伴有多次调式变化。47—55小节中,作者通过收紧、重复、加强等多种创作手法,让音程和节奏组合更加灵活,形成了一个局部的小高潮。55—65小节,第二个主题材料出现,较之于之前此处的乐段更加方整,情绪也更加欢快和激动。66—83小节中,先是由稳定的二分音符,让主功能和弦结束在主音上;然后主题音调提高八度,伴奏织体也随之扩展。84—107小节中,乐曲的速度仍然很快,为了保证清晰的音响效果,作者加强了低音和高音声部的交织。在经过了108—119小节的过渡后,乐曲进入了带有华彩性质的乐段。通过对民间打击乐音色和节奏的模仿,让整体的音乐氛围更加欢快。158—176小节是一个连接段落,伴随着调式变化,音乐色彩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乐曲先是由弱到强,并一直迎来了全曲的最高音。179—212小节中,调性从F调转为了降B调,并进入全曲的急板段落。该段落中,通过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让乐曲充满了前进的动力。227—260小节中,作者特意安排了两次从mp到ff的力度变化,意在使乐曲的强弱对比更加鲜明。然后由低四度的旋律模拟进入,再到八度音的强奏,让乐曲迎来了真正的高潮,并为接下来的乐曲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61—272小节是作品的再现部,广板,与展开部的激情奔放相比,该部分更加灵动和舒展。其中261—268小节是主题材料的高八度再现,左手部分是三连音的柱式和弦,本身便带有鲜明的律动感,同时与右手形成了良好的配合,呈现出自然和浑厚的音响效果。在269小节后,作者巧妙加入了八度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接下来的旋律则呈现出了丰富的色彩性和律动性,特别是三个连续的排比句,为乐曲加入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让人们在期待中进入了乐曲的尾声。尾声部分中,作者又一次使用了散板节奏,旨在与开头形成呼应,再次将人们带进了梦幻的氛围中。最后,作者创造性地采用轻拍琴弦的形式结束演奏,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也将人们带入到飘远的思绪中。

三、筝乐《幻想曲》的演奏分析

筝乐《幻想曲》在创作上是极为成功的,既给了演奏者以丰富的表现空间,也对演奏者的技术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对此,本文从演奏准备、一般技巧和特殊技巧三个方面,就该曲的演奏进行了分析。

(一)演奏准备

古箏演奏是一门二度创造活动,创造的基础正是作品本身。所以在面对一首新作时,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不是直接上手演奏。首先是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包含创作者是谁、作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着怎样的音乐风格等,这些基本信息的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听众走进误区。比如通过文本分析可知,该曲展示出了一幅苗族风情画卷,正是作品最关键的信息;其次是音乐分析。演奏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乐曲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全面分析,把握作品的结构,体验作品的技术特点等,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在此基础上,再对作品进行尝试演奏,验证自己之前的分析和体验是否正确,并予以有针对性的补足与完善。

(二)一般技巧

引子部分中,作者意在描绘出一个如梦如幻的氛围。要点在D宫调式的色彩琶音中,左手各指的打、勾、抹等动作的速度和力度要适当增大一些,以此表现出大调式明快的色彩。在D羽调式色彩的琶音中,则要采用相反的处理方式,以此表现出小调的柔和与圆润。呈示部中,第一个乐句包含多个变化音,对此要采用长摇技法,并把握好指甲的触弦角度、力度、速度等。同时,要保持整个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中,让力量依次通过胳膊、手掌、手指到达指尖,便可以奏出温润的、富含歌唱性色彩的效果。而对于前倚音的演奏,也不能过于突出,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只要做到准确、快速、顺滑,就可以将变幻的色彩充分表现出来。展开部中,作者对民间打击乐予以了生动的模仿,为了表现出律动分明、干脆利落的鼓点节奏效果,要采用小撮技法,先保持手腕处于紧张而稳定的状态中,然后让大指和二指在较小的范围内实现弹性化的触弦,继而避免产生杂音。在此基础上,小撮弹弦的力度也要逐步加强,以表现出欢庆热闹的氛围。第二主题乐句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八分休止,用采用捂弦止音的方法进行处理,会获得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再现部虽然篇幅不长,却是全曲的最高潮,对此作者先后设计了摇指、琶音、大撮等多种技法,对于演奏者的技术全面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在摇指技法的运用中,指甲要以较强的力度和角度触弦,入弦要稍微深入一些,以获得明亮、清越的音色效果。同时,作者还采用了刮奏来描绘苗寨的风声和水声,在使用该技法时,力度和速度都要适中,不能喧宾夺主。而在大撮技法的运用上,演奏者要求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性,减少大指和中指向内运动弹弦的幅度范围,以此来避免杂音的干扰,获得浑厚有力的音响效果。尾声部分的演奏中,也要将激动的心情及时平复下来,将人们再次带回到这个如梦如幻的意境中。

(三)特殊技巧

《幻想曲》作为一首现代筝乐作品,其在创作理念和技法方面有着诸多创新,为了使这种创新效果得到充分的展现,就需要采用创新技法进行演奏。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苗族鼓乐的模仿。踩鼓是苗族的传统活动,是指人们伴随着鼓点跳舞,场面欢喜而热闹。王建民在对这个场景进行再现时,采用了左手拍击琴弦和右手敲击琴板的技法。演奏者左手要以灵活的腕关节为轴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果断拍击琴弦,以获得低沉厚重的音响效果;右手则要在握拳后以中指第一关节敲击琴板,并与手掌拍击琴板形成良好的配合,将击鼓模仿得惟妙惟肖;其次是对琵琶演奏技法的借鉴。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民族器乐演奏的整体发展,很多琵琶演奏技法也被古筝演奏所借鉴,使古筝演奏得到了创新和丰富。在《幻想曲》的呈示部中,既可以使用摇指演奏,也可以使用琵琶演奏中轮指技法。两者在演奏方法上基本一致,但是在音色效果上还是有差别的。使用轮指技法时,四指由外向内依次触弦发生,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速度和力度的差异,也由此使旋律呈现出了颗粒性的音响效果,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最后是对现代打击乐技法的借鉴。在《幻想曲》中,作者通过用手部拍打琴弦和琴板的方式模仿打击乐器的音效,使作品的地域风格更加突出。演奏者既要理解作者的意圖,同时也要多次尝试和揣摩,使其与前后乐句的旋律、节奏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并通过渐快渐慢、渐强渐弱等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使其成为彰显作品风格和意境的重要方式。

“随着古筝创作队伍的丰富,当代古筝艺术在创作理念和技法上也更加多元化。”[2]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也成为古筝艺术当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见证。王建民的这首《幻想曲》则正是其中优秀的代表。无论是少数民族题材的选用还是现代创作手法的运用,都让作品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新风貌,也给了演奏者以广阔的表现空间,带给了观众全新的审美体验。因此在今天的古筝欣赏、演奏和教学中,理应对这首曲目有充分的重视,这既是这首作品的价值使然,也是当代古筝学习者、创作者和演奏者的一堂必修课。

参考文献:

[1]赵越一.新世纪古筝艺术繁荣期之特色[J].当代音乐,2016(12):46.

[2]段莹滢.新时期下古筝艺术发展方向探寻[J].当代音乐,2017(12):51.

(作者简介:张竞文,女,本科在读,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17级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研究方向:中国乐器演奏)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幻想曲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快乐幻想曲
长发幻想曲
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