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娟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沿线是世界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涵盖了中国和部分东盟、南亚、中亚、欧盟国家,集中了绝大部分的产能,且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中国+南亚”地区棉花原料供给占据世界半壁江山,“中国+南亚+东盟”化纤产量占据全球份额90%以上,纱线产量占据全球近80%,中国、越南、印度和孟加拉都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此外,中国与周边的越南、印度等国家形成了产业链配套协作的垂直分工体系,越南和印度等国家用于服装加工的纤维、纱线和面料大量依赖于从中国进口,近年来从中国进口的化纤、纺纱装备也快速增长,中国则从越南和印度等国家进口一些中低档服装作为补充。中亚是重要的棉花供给区域,也是中国向西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欧盟作为纺织品服装消费大国,除了欧盟内部自己生产外,还从中国和南亚进口大量的纺织品服装。
我国纺织产业国际产能合作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政策的引领,为纺织企业到境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商贸环境,纺织企业又有通过境外投资提升竞争力的诉求,纺织行业境外投资快速增长。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3~2019年,中国纺织产业对带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为72.4亿美元,约占纺织产业同期对全球投资总额的80.5%。
图1 我国纺织行业对全球及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额(亿美元)
我国纺织产业与带路国家产能合作主要集中在上游棉纺和下游服装产业上,近年来,随着中资国际产能配套需求和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增多,产业链合作逐渐向中游延伸。在纺织产业链上,棉纺企业和针织企业是在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基地最多的领域,投资主体基本都是国内的龙头骨干企业,投资区域集中在越南、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以及以埃及、埃塞为代表的非洲国家。针织服装出口量大、产业链短、用工多,是适合到境外投资的行业,一批出口型大型针织企业积极到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投资,包括申洲国际、即发集团、东渡集团等企业,这些投资项目的产品大部分都直接出口到日本、欧盟和美国,不仅可以通过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利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关税优惠。
“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成为重要合作方式,纺织企业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是合作项目应为绿色产能、先进技术,而不是过剩产能、落后技术。带路合作以产业优质产能为主,发展数字经济,发挥平台的作用。布局上,要与东道主的战略规划相对接,着眼于国家产业规划及全产业链。理念上,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保护东道主国家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绝不让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二是合作双方实现合作共赢。带路沿线国家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建立绿色指标体系,发展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迫切。充分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将中国成功的产业经验融入到里面,形成优势互补。
三是产能合作做好前期调研,深耕重点国别,稳步推进,积累口碑,树立品牌。形成一套体系,从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到未来的运营。
四是在合作中,不仅推广先进成熟的绿色技术,更要将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发展经验进行展示。
五是以投资拉动增长,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研发绿色金融模式。
六是相关顶层制度设计。在过去的几年,带路国际合作成果丰硕,这一成果的取得与相关顶层设计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很大关系,如中央成立了推进带路建设领导小组,并由中央政治局兼国务院副总理担任组长,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从而弥补带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得不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缺陷。这一倡议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实现带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从而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有效设计助力带路绿色合作。
新冠疫情对“一带一路”合作确实造成了一些影响,但都是暂时的,也是局部的。从整体和长远看,经过疫情的考验,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将更加牢固,动力将更加充沛,前景将更加广阔。尽管遭到疫情冲击,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却逆势增长11.7%,贸易额增长3.2%。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激励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采取更利于合作的模式。“一带一路”项目将越来越多地关注与供应链相关的盈利机会,其中私营部门和私人资本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新冠病毒凸显出了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性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府考虑过度依赖单一国家的弊端。
2020年对带路国家投资的棉纺企业进行调研,东南亚企业在疫情初期有影响,3-4月不稳定期,8月份全负荷生产,订单没有减少。中亚运输不畅,新上项目推迟,效益整体比国内好,8月份全负荷运转。非洲受影响较大,开机率30%,当地人信奉伊斯兰教,对疫情重视不够。以调研情况分析,以长远看,疫情将会促使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未来纺织产业带路绿色合作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盟、中亚、南亚和非洲部分国家,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产能合作与技术推广应用,欧盟的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装备联合研发、技术合作等方面。绿色产能合作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按照带路国家特点建立纺织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为绿色合作指导方向。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遵循资源能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按照纺织产业绿色区域布局,互为依托、互动关联,打造跨区域绿色国际化供应链。
基于中国纺织行业节能低碳、绿色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禁用,制定纺织带路绿色标准指标体系。坚持“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原则,与国际标准相协调、与国家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创新标准制定的方式、方法;整合资源,协作分工,加强标准化体系顶层设计,完善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框架体系;以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清洁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为标准化重点领域;结合各行业实际发展情况与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成套、成体系制定相关标准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加强标准的宣贯和推广应用,通过试点和示范引导和推动工业各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标准化手段推进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提高中国纺织设备的技术先进性、稳定性和适用性,巩固性价比优势。构建面向装备制造的信息物理系统,推进纺织机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和生产。加强棉纺、印染、化纤、服装等重点装备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发节能、环保、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新型纺织装备。推进在线监控技术,管理系统及综合应用在大中型企业应用,开展电子商务合作,绿色装备形成若干试点。化纤试点开展在线添加、原液着色装备生产的有色纤维;印染行业短流程低温前处理、少水节能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设备应用试点。
强化服务能力,提供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更好地适应带路国家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地寻求绿色产能合作,提升纺织工业国际化水平,开创纺织工业开放发展新局面。引导纺织制造企业向下游延伸,以拓展产品功能、提高交易效率、满足深层次需求为重点,通过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服务型纺织企业示范工程。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建设关键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和应用之间的协作创新,加强纺织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升为企业服务能力。
表1 绿色标准指标体系
做好纺织产业带路区域绿色布局,为促进纺织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机遇。带路沿线国家与我国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对推动纺织工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向国际产业链高端领域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国际化龙头企业成长,与带路国家加强产业协作,形成互动发展的区域布局体系。建设完善的现代纺织工业制造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园区环境,做好环境评估、环保设计考虑当地环境承载力和自身扩容前景规划,构建以棉纺、印染、化纤、服装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发展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欧盟等发达国家对先进制造业前瞻布局,合作带动部分纺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或贴近消费市场的生产环节,在高端装备、高性能纤维、智能纺织品服装等领域开展布局。以东南亚、南亚等为主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凭借成本、资源和国际贸易优惠等条件,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合作。落实负责任海外投资要求,以中国绿色环保要求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依托全方位开放格局,发挥原料、能源、劳动力等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生产特色鲜明、快速反应的中间产品,建设南亚和东南亚的中高端面辅料辐射中心,扩大开放需求发展纺织服装业。加快纺织绿色产能国际合作,推进园区集约化发展。带路国家独特的区位优势将带动纺织工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