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2021-03-14 09:47刘亚楠冯美玉
黑龙江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腓总传导神经

李 晶,刘亚楠,冯美玉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开封 475001

目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作为慢性病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每年发病人数不断增加[1]。糖尿病有诸多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性脑血管病[2]。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高糖应激、血脂紊乱、代谢炎症、胰岛素抵抗、神经滋养血管病变等[3]。目前,临床无特效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末梢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手段修复受损神经。甲钴胺为内源性维生素B12,参与了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可以加快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4]。专业的护理程序及健康教育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延缓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就药物联合护理措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202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甲钴胺胶囊并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甲钴胺胶囊合并全面护理组(观察组),每组各101例。对照组男58例,女43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8.3±3.1)岁;观察组男54例,女47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6±2.9)岁。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神经电生理确诊;(2)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3)无心脑肾等脏器严重并发症;(4)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5)无颈椎病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6)无脑血管病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7)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危急重症患者及精神障碍患者;(2)妊娠及哺乳期患者;(3)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4)有皮肤破溃者;(5)治疗1月前有服用营养神经药物者;(6)有其他疾病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降糖、降脂、调整血压、甲钴胺胶囊及静脉药物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观察病情,用药及饮食指导。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1)睡眠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在午后及晚上叮嘱患者休息,在规定时间唤患者起床。(2)运动护理干预:为患者制定运动计划,指导患者合理运动,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血糖调整运动计划,控制合适的体重。(3)系统健康宣教:利用糖尿病护理门诊管理系统及管理App,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每周开展糖尿病大讲堂,鼓励患者参与并进行同伴教育;利用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推送;滚动播放教育微视频及临床案例结合等多种方式,帮助充分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基本的预防措施及自我护理方法。(4)康复护理:利用物理理疗器械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5)保持随访沟通:除传统随访方式外,经患者同意下,将信息录入糖尿病智慧云系统,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持续跟踪管理,提醒患者定期复诊,以便更好了解其病情变化及自我管理的效果。

1.4 评价指标

以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将对照组及观察组之间的基本临床治疗、性别、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DM病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观察指标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对照组(n=101)观察组(n=101)t/c2 P男(例)58 54 0.321 0.571年龄(岁)58.3±3.1 57.6±2.9 1.657 0.099空腹血糖(mmol/L)8.67±3.57 9.21±4.01-1.011 0.313餐后2 h血糖(mmol/L)17.12±5.97 16.35±6.27 0.894 0.372糖化血红蛋白(%)9.78±2.98 8.99±3.12 1.84 0.067 DM病程(年)10.78±3.29 9.86±3.63 1.887 0.061

表2 两组治疗前观察指标对比(±s) m/s

表2 两组治疗前观察指标对比(±s) m/s

tP-0.858 0.392-1.667 0.097 1.598 0.112-1.374 0.171-1.661 0.098-1.629 0.105

2.3 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对比

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 m/s

表3 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 m/s

tP-3.027 0.003-2.864 0.005-6.420 0.000-2.987 0.003-5.111 0.000-3.202 0.002

2.4 观察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 m/s

表4 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 m/s

组别观察组(n=101)tP治疗前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41.17±2.56 43.17±2.14-6.024 0.000尺神经48.67±4.87 50.78±3.75-3.45 0.001腓总神经40.67±3.67 44.12±2.57-7.739 0.000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42.52±2.98 44.32±2.52-4.635 0.000腓浅神经41.45±2.97 43.75±2.05-6.405 0.000腓肠神经27.45±1.98 29.05±1.78-6.039 0.000

2.5 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间对比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DPN的主要表现有对称性四肢末端感觉障碍、痛觉减退、自发性疼痛、肢体无力、腱反射减退等表现[6]。DPN的治疗主要以改善代谢紊乱、疼痛治疗、改善微循环、抗氧化药物治疗、营养神经细胞及物理治疗[7]等治疗方式。主要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治疗、前列腺素、维生素B12、α-硫辛酸、前列地尔等药物治疗[4,8];主要的物理治疗方式有周围神经减压、针灸、穴位注射、中频脉冲电治疗、红外线治疗等方式。

表5 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 m/s

表5 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 m/s

组别观察组(n=101)对照组(n=101)t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43.17±2.14 42.23±2.98 2.575 0.011尺神经50.78±3.75 49.47±4.37 2.286 0.023腓总神经44.12±2.57 43.17±1.98 2.943 0.004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44.32±2.52 43.19±2.19 3.401 0.001腓浅神经43.75±2.05 42.27±2.02 5.168 0.000腓肠神经29.05±1.78 28.01±1.98 3.926 0.000

甲钴胺为内源性维生素B12,其参与细胞核酸机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神经细胞的在生成,并且促进轴索再生及轴索内物质运输,通过促进卵磷脂生成,进而完善受损髓鞘的主要结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可以很好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9]。针对糖尿病患者,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维持患者良好的心态,建立患者治疗自信心,让患者充分了解DPN的疾病的病因及防护方式[10]。本文研究显示,运用甲钴胺胶囊治疗前后,无论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好转,并且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说明运用系统护理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更快。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良好的系统护理,可明显的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腓总传导神经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30例MSCT多平面重建效果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跷“二郎腿”导致瘸腿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