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损伤30例MSCT多平面重建效果

2019-10-08 12:05何绪成陈晓霞
武警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冠状腓骨箭头

何绪成,陈晓霞,叶 菊,赵 莉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沿腘窝上外缘经股二头肌内缘下行,至腓骨头后方并绕过腓骨颈,向前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两终支。由于局部与腓骨头紧邻绕行且位置表浅,因此腓总神经容易在外伤时受到损伤。损伤后往往表现为小腿前外侧伸肌麻痹,足背屈、外翻功能障碍,伸趾功能丧失及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感觉障碍[1]。通过MSCT图像重建显示腓总神经能够明确神经的形态、走行及位置,对诊断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总结腓总神经损伤的图像特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3-01至2017-12收治的30例临床诊断为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膝关节CT薄层图像,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2~63岁,平均(38±2)岁。30例均为单侧损伤,临床症状及体征均高度怀疑腓总神经损伤并最终经临床电生理学、手术等方式证实。

1.2 CT重建方法 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将患者膝关节薄层图像传至重建工作站,采用任意平面重建模式,采用窗宽(350)窗位(50)对伤侧腓总神经及分支处进行多平面重建,并适当的调整窗宽、窗位及扫描视野值来提高坐骨神经显示的清晰度及对比度。取其同层显示最大层面进行图像观察分析,并通过其他层面动态观察周围组织结构形态,必要时采用健侧对照观察的方式。

1.3 结果

1.3.1 正常腓总神经重建图像表现 通过斜矢状面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其沿腘窝上外缘经股二头肌内缘下行,至腓骨头后方并绕过腓骨颈这一段的图像(图1A),神经走形较为平直且具有一定的张力,其内可见细条束状结构,细条束影间可见线样脂肪密度填充,较细的部分内部密度相对均匀,神经周围可见明显的脂肪间隙。斜冠状面重建可同平面显示腓总神经分为腓深及腓浅神经,腓浅神经位于外侧,腓深神经位于内侧,二者呈“人”字形分布(图2A)。

1.3.2 腓总神经损伤的影像学表现 本组30例患者中,有20例表现为神经的局限性增粗,整体密度的减低,其内神经束支分界模糊,部分伴有神经边缘的模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及肌肉局限性肿胀(图2B、图1B);有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走行迂曲及张力的减低,多伴有神经内部束支分界模糊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有2例出现了腓骨头骨折并卡压腓总神经,卡压处神经变扁平、变细,出现密度减低及结构模糊的表现(图2C);有1例出现了腓总神经离断,表现为神经的连续性中断,中断区域低密度区及局部神经扭曲及结构不清(图2D)。

图1 斜矢状面重建腓总神经

A.斜矢状面重建同层显示腓总神经全程(箭头),神经走行平直且具有一定张力,周围脂肪间隙清晰;B.斜矢状面显示腓总神经边缘的模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箭头)

图2 斜冠状面重建腓总神经及其主要分支

A.斜冠状面重建同时同层显示腓深神经(白短箭头)与腓浅神经(白长箭头),二者呈“人”字形分布;B. 斜冠状面显示腓总神经下段局限性增粗(白箭头),密度减低,其内神经束分界模糊;C. 斜冠状面显示腓总神经张力减低并走行迂曲(白长箭头),骨片卡压腓深神经,卡压处神经变扁平、变细(白短箭头),密度减低并模糊;D. 斜冠状面重建显示神经离断,中断区域低密度区(白箭头)及神经增粗、扭曲并密度增高

2 讨 论

腓总神经损伤是膝关节处最常见的神经损伤类型,通常由于牵拉、卡压以及断裂所致,致病因素包括胫骨平台骨折、腓骨头及颈部骨折、手术损伤及神经鞘内占位性病变等,而外伤性因素又是其最主要的病因[1,3,4],本研究主要探讨的图像基本为急性损伤。临床诊断多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检查,部分采用MRI及高频超声检查,较少报道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断[5,6]。肌电图仅能在功能上反应神经受损情况,无法显示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及判定损伤的具体部位,高频超声虽然能够对损伤部位进行定位,但检查者的扫查方法及诊断经验至关重要,且无法大范围显示神经的走行及整体形态学特征[7,8]。MSCT神经多平面重建最大层面显示能够大范围地将神经显示在同一层面且提供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从而能够显示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具体损伤的原因,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对于损伤部位而言,由于腓总神经走行并绕过腓骨头及腓骨颈,局部位置表浅且与骨膜紧贴,所以此处为损伤最为常见的部位,而其他部位由于位于肌肉深层且周围有脂肪组织缓冲,损伤较为少见,本组中仅有1例由于开放性骨折导致的腓总神经离断位于股骨下段近关节水平。对于损伤的类型而言,一般由损伤导致的神经牵拉、卡压从而形成神经局限性水肿最为常见,以神经的局限性增粗、密度减低、构成的神经束平行结构模糊等为主要表现,周围也因渗出性改变导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本研究中6例产生神经的张力减低及形态迂曲可能与损伤着力点及力度较大等因素导致的神经过度牵拉,从而变松弛而回缩有关。2例局部神经卡压则是因腓骨头骨折及骨片移位所致,造成腓管综合征,神经卡压明显时,腓总神经连续且局部变细或扁平,密度减低,可能与神经损伤后萎缩有关。

综上所述,通过MSCT多平面重建可明确有无神经断裂、卡压、水肿及移位等情况,对神经损伤的位置及类型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明确损伤部位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以及周围伴随损伤的情况,有利于整体分析患者损伤程度。也可以明确神经的损伤情况及位置对于手术治疗及避免手术损伤也具有指导意义[9]。实际应用中,无需患者增加扫描次数和费用,具有经济、无创、操作简单且实用性强的优点,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一项便捷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

猜你喜欢
冠状腓骨箭头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价值
单液滴撞击薄液膜后冠状结构的破碎过程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崴脚千万莫忽视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
春疫
新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新生儿如何预防感染
运载火箭
寻宝历险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