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诊断马骡四肢病要诀

2021-03-13 05:49赵阳生赵建英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后肢前肢跛行

赵阳生 赵建英

(1,内蒙古农业大学 010018;2,呼和浩特市第11 中学 010070)

马被人类驯服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具有善走和健跑的特长,并以技巧、速度和耐力等诸多优良品质为人类所喜爱。由于机械化的普及和发展,使马失去了其“田、猎、阵、战”的价值,导致养殖数量大减。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赛马和马术表演等文体活动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国内有关院校开设了养马和马术专业;民间马术俱乐部也在不断发展,我国养马业再度兴起,致使马的身价随之提高。在马术和赛马表演中,马匹经常需要快速奔跑、翻越障碍、完成许多高难度动作,非常容易导致四肢受伤,四肢病频发,严重者不能参赛甚至被淘汰。

人们爱马、养马,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知马”,了解马的习性,了解马的饲养管理,并能及时发现马匹肢体病痛时的异常表现,尽快确定病位,采取相应措施。

中兽医诊断马四肢病的要诀概括为12 个字,即:3 个熟悉,3 个检查,2 个反复。

1 3 个熟悉

3 个熟悉,即熟悉马匹解剖部位名称和四肢的结构功能;熟悉每一种跛行症的特殊表现;熟悉当地跛行症发病情况与特点。

如山坡地多闪伤、挫伤和跌伤;低洼潮湿地多蹄病和风湿症。从马骡使役特点看,因为輓、乘、驭用力不同,发病不同。马参加比赛时不仅需要速度,还要有不寻常的跳跃;打马球时,马匹更是急转骤停,因而极易引发关节扭伤、肌腱扭伤甚至骨折、肌腱断裂等。所以了解这些特点对跛行诊断有很大帮助。

2 3 个检查

3 个检查包括:站立检查,运步检查和特殊检查。通过这3 个检查,可以从马动、静的特异姿态中大致确定病部,判定跛行种类及跛行程度。

2.1 站立检查

首先观察马的站立姿势和形体结构,注意马的头颈、躯干、四肢及各部关节的发育情况及形体比例关系,看其结构是否匀称、协调,形体是否端正,只有知道正常情况才能知道是否异常,尤其马的品种很多,更要详细观察、认识它们。

兽医诊断四肢病要看形体结构,是因为形体结构与其体质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疾病的易感受性。特殊的形体体质往往易感染某种特殊疾病。如:“头大肚大屁股尖,膊低腰短腿外弯,臂短结长膝盖(前肢为腕骨)大,胸骨平塌拐半年”,说明此种体型结构易患四肢病;“头大颈短,面骨膨隆,胸廓平扁,凹腰弓背,关节粗大”者,多为软骨症、幼畜佝偻病或先天发育不良。而过于肥胖,大腹便便者易患“腲腿风”之类运步困难的疾病。

2.1.1 一个前肢有病

“腿疼站不齐”,健康马站立时两前肢均匀负重站立整齐。如若一前肢发生疼痛性疾病,患马为减轻疼痛,把身体重心放在健侧肢体上,患侧肢体则不时有前伸、后踏、内收、外展、弓膝或悬蹄等异常现象,因此说“腿疼站不齐”。

2.1.2 两前肢同时有病

“头高屁股低,病在两前肢”。因患畜两前肢有疼痛,不愿负担体重,故而将头高抬,使身体重心后移,两后肢前置于腹下来承担体重,以减轻前肢的压力,缓解疼痛,所以臀部自然显得要低些。若两前肢病痛轻微,则出现两前肢频频交换着来承担体重的现象。

2.1.3 一个后肢有病

首先是轮歇后蹄的正常现象消失,或者是患肢负重时间要比健肢短,严重者亦有前伸、后踏、内收、外展、悬蹄等现象;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一后肢罹患风湿症的初期,患马仅在刚出圈时患肢略显僵硬,经短时间运动后则一切如常。但在休息站立时往往出现患肢好像轮歇后蹄,但不是正常时的蹄尖着地,而是以蹄前壁着地,蹄底部外翻(俗称亮蹄心)的异常现象,切勿与正常的轮歇后蹄混淆。

2.1.4 两后肢同时有病

“低头高翘尾,病在两后腿。站立低头弓着腰,走路屁股现低高”。因两后肢疼痛,患畜把头颈前伸下垂,使重心前移,把两前肢尽量向后,置于腹下来承受体重,以缓解两后肢的疼痛。若两后肢病痛轻微则表现为两后肢同时负重,轮歇后蹄现象消失或频繁轮换,负重时间缩短。

2.1.5 同侧前、后肢同时发病

可见患畜躯体偏向健侧,病侧前后肢交替休息或支负体重;休息肢呈现前伸、后踏、内收、外展或屈曲、悬蹄等异常现象。

2.1.6 呈对角的前后两肢同时发病

病马会把前后两侧健肢伸向腹下来承担体重,两病肢或先或后的交替着休息。

2.1.7 三肢以上同时发病

其表现因疾病不同而不同:有的两前肢前伸、两后肢后踏呈开张式站立;有的头颈下垂,四肢聚拢于腹下呈五攒(四肢加头颈)式;或四肢聚于腹下,不停地频频换肢,站立不稳,呈踏步欲卧式。

2.2 运步(步态)检查

如果四肢病比较轻微,只能在运步时才能发现患肢。并且要想判定其跛行种类及跛行程度,也只能在患畜运动中进行。

健康马行走时头颈随迈步而有节奏的、轻微的上下活动(点头运动),一前肢和对侧一后肢(左前右后或右前左后)两两同时起落,向前或向后有规律的迈出,动作协调,步幅一致,(个别马有同侧前后肢同时起步者,尤其在快步前进时明显,俗称为走马)四蹄落地时蹄音有力并且很有节奏。

检查时,牵马人拉马的缰绳要留出1m 左右,如缰绳过短则会影响马的头颈活动;过长马匹会左顾右盼,或低头捡食等,影响诊断观察。观察者首先要从马前方看,着重观察其头颈部上下活动和左右偏移的情况;其次再从马侧面看,着重观察其步幅变化和提举伸缩、关节屈伸、落地负重及听蹄音;然后从后面看,观察其臀部的升降和后躯摇摆状况,以及病肢是否有向内或向外画弧现象。

2.2.1 从前面看:前肢有病看点头运动和偏头运动

《元亨疗马集.点痛论》有“昂头点,膊尖痛;平头点,下栏痛;偏头点,乘重痛;低头点,天臼痛;回头点脚,抢头痛......点头行,脚上痛;摆头行,膊上痛”之句,古人仅用很少几个字,不但形象地概括出跛行的症状,而且指出了具体的病变部位,说明了观察马头颈运动的变化对诊断跛行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点头行,脚上痛”指:马的四肢从缠腕至蹄都称为脚,马行步时,头颈上下活动的幅度变大,称”点头运动”,”点头行,脚上痛”,指出病在四肢下部,属支跛。“低头点,天臼痛”一句更具体地指出:病位在后脚天臼穴(蹄球上方凹陷)部。今人有“点头在脚”或“敢抬不敢踏,其病在肢下”之说。总结为:若病在前脚,患肢负重时头高抬,健肢负重时头则下低;即“低头在健,抬头在患”;若病在后脚,患肢负重时头下低,健肢负重时头抬起。

而“摆头行,膊上痛”之中的“摆”有左右偏倚之意;前肢肩关节以上统称“膊”。此六字概括的指出,只要观察到患马行步时,头颈向左或右偏倚,则说明病在前肢上部,属悬跛。与今人“摆头在肘“或“敢踏不敢抬,其病在胸怀”之意相同。而偏头者,因患肢提举困难,故在提举时头颈甩向健侧,以协助患肢提举,所以摆头。

至于“回头点脚,抢头痛”是指患马运步时头偏回到患侧。“抢头”指的是肩端。这种现象輓用马患病时最为典型;当患马肩端疼痛,輓具正好压迫患部,为减轻患侧疼痛,尽量用健侧肩膀用力,故头颈偏回向患侧,尤其在刚起步时最为明显。

2.2.2 从后面看:后肢有病看臀部升降运动

“站立低头弓着腰,走路屁股现低高”,说明后肢有病时的动静姿势。当一后肢有疼痛性疾病时,为减轻负重时的压迫痛,患肢落地不踏实,为把体重前移,病畜把头颈前伸并下低,自然臀部升高,故臀部升高时落地肢为患肢;健肢落地踏实,头颈抬起,臀部自然降低,故有“升在患,降在健”之说。所以从后面看,不仅只观察患畜臀部升降,同时还要观察躯体是否成直线运进和有无斜腰、扭胯、后躯摇摆等现象;患肢是否有向内或向外划弧现象。

2.2.3 从侧面看:观察其步幅变化、各关节提举、屈伸情况,以确定跛行程度

马匹运步时,一条腿从离开地面向前迈进到再次落地,前后两蹄印之间到距离叫作一步,对侧肢的蹄印恰好在该两蹄印之间,把一步的距离分成两半,即前半步和后半步。健康马前后两个半步的距离是相等的(图1)。当任一肢患病时,其前后两半步的距离则发生变化(必须说明,不论步幅如何变化,其健肢一步的距离和患肢一步的距离是相等,恒定不变的)。可从其步幅的变化中辨别其病位在上或是在下,以判定其跛行种类时悬跛还是支跛。

马的跛行种类有悬跛、支跛、混合跛、特殊跛行。

悬跛又叫扬跛、运跛、提伸跛。其特点是患肢支柱时不表现异常,只有在提伸运步时才表现出跛行。主要变现为“抬不高,迈不远,运肢缓慢偏头点”。肢体的提伸运动靠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当四肢肌肉发生病变(疼痛或麻痹),提肢发生障碍,其关节屈伸不完全,故患肢蹄部离地面要低于健肢,出现抬不高;伸展不完全则出现迈不远,必然呈现“前方短步”;因肌肉疼痛或麻痹,运肢吃力而小心,故显得缓慢;然肌肉主要分布在四肢的上部,所以运步困难是肌肉的病变,病位在四肢上部。今人有“敢踏不敢拿,病在肩与髋”之说,意义相同。当然,辨别病位时要注意:病肢抬不高,是因为那个关节屈曲困难,则应检查其曲肌群有无异常。而迈不远则是那个关节伸展不充分,可找到患部(图2)。

支跛又名踏跛。其特点是提伸无异常,在蹄着地支柱时发生跛行,主要表现为“系直立,快换肢,后方短步蹄音低”。马体负重装置为骨、肢下部关节、腱、韧带和蹄,当这些组织发生疼痛性病患时发生支跛。而因蹄病发生支跛的特征最为典型明显。(固定前后肢主要关节的肌肉有臂三头肌、股四头肌,当其发生炎症疼痛时也表现为支跛)。因为患肢落地负重时感到疼痛,运步是为减轻患肢负重,故病畜迅速换肢,由于对侧健肢提前落地,故呈“后方短步”。运步时可看到患肢系部直立,听到蹄落地声音比健侧要低,都是为了减轻患肢疼痛的反应(图3)。

混合跛,简称混跛。其特点是患肢提伸和支撑都呈跛行症状,原因有二:其一,患肢上、下部都有病。其二,病部同时可影响到肢体的提伸和支柱功能。如关节面的疾病和骨折。而神经麻痹性疾病,运动时因肌肉屈伸无力而提举困难;支柱时因肌肉松弛不能固定关节而支持不稳,故呈混跛。

除上述3 种跛行外,尚有某些病变引起的一些特殊跛行。如:“四蹄病,小颠小跑”,又称紧张步样;四肢风湿症则呈缓慢短步,谓“粘着步样”;“鸡跛”则颇似跗关节安装了弹簧,病肢好像被动的提举伸缩,如鸡行走的样子;而”老驴弹后蹄,瞎马前蹄高”指的是生理性步态变化:老驴驾车开始行走时,两后肢提举迅速且高于正常步式,甚至两后肢鹅鼻骨(跟腱)处有时会被车架擦碰的皮烂血流,好像其全然不知,依然一步一弹碰(青壮年驴则无此举);而双眼瞎马,站立时两耳特别灵活,总是交替着一前一后摆动,当捕捉到声音时,两耳则朝向声音方向;当其被牵遛时,两前蹄高抬迈步,有探路之意。

2.3 特殊检查

如患畜四肢病变轻微,症状不明显时,则可利用各种地形,让患畜加快步伐、做圆圈运动、负重行走等进行特殊检查,可促使其症状明朗化。

2.3.1 不同地面检查

硬地检查:因硬地反冲力大,震动力强,故支跛在硬地行走症状明显。

软地检查:令患畜在松软的(最好能陷蹄一尺深)农田里行走,病畜运步时必须高抬腿。如为悬跛,症状明朗化。《元亨疗马集,点痛论》有“平途窃道,蹄底痛”之句;就是说,当患畜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时会主动选择松软的地面,避开马车路正中不走,而愿意走两侧比较松软的车辙,说明其蹄底磨损过度,或过削变薄;同时也说明支跛在软地行走时症状减轻不明显。

坡地检查:坡的倾斜度要求在45°以上,用以确定病在前肢或是后肢。上坡时身体重心后移,若后肢有病,症状明朗化;而下坡时身体重心前移,如果前肢有病,则症状明朗化。《元亨疗马集点痛论》有“下坡斜走胸膈痛”,就是说病马为了缓解下坡时对前肢或胸膈的压迫痛,避免正直下坡,而是侧着身子往下走,并且前肢悬跛上坡时明显,支跛则下坡时明显。

2.3.2 圆圈运动

圆圈不能过小或过大,其直径约为马体长度的二倍为宜。由于转圈运动体重心倾向于内侧前后肢,如果是支跛,内侧前后肢疼痛明显;相反,因身体重心移向内侧肢,则其外侧肢的举扬幅度变大并且费力,如为悬跛,症状则明朗化。必须注意的是:圆圈运动必须向相反的方向回转对比,并且要反复对比观察,方能确定肢体病位。

2.3.3 快步回转运动

当四肢病变轻微,常步运动症状不明显时,可驱策其快步行走观察。如若依然不明显时,可在快步直线运动时趁其不备突然掉头回转。当患马在突然回转的瞬间可看出患肢的运动障碍,且多为回转侧的支跛。回转运动也需要向左右回转对比,多观察几次。

2.3.4 輓乘运动

当伫立和运步都不能确认病肢时,可行乘骑、輓拉等运动,促使跛行明朗化,便于诊断。

2.3.5 后退运动

如发现后肢行走无力,斜腰扭胯,后躯摇摆,可令其后退。如果感到后退困难,可能是髋或腰有病;必要时可观察其卧倒后起立时的情况,如起立时先起后躯或呈犬坐姿势不能起立者,说明腰区有病。

2.3.6 倒卧、起立检查

指使马匹卧下再起立,以发现确诊病部。

3 两个反复

3.1 反复比较,确定病位

根据站立检查和运步检查等,已基本确定了病肢,同时也大致确定了病位在上(悬跛),或是在下(支跛)。对跛行明显,病变部位也明显的可直接进行病变部位的检查,确定病性。而对病变部位不明显者,为了确切的寻找病变部位,还必须对病肢做全面、重点的检查。主要用触诊的方法对患者各部进行触摸、按压、牵拽或被动运动,以确定患部的温度、敏感度、肿胀,移动性和摩擦音等。

触诊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以免遗漏。触诊过程中,如发现或怀疑某部有疼痛或异常时,应与对侧健肢在相同的姿势,相同的位置,用相同的方法做对比检查,并且要反复地对比,以便鉴定是否正常。这种反复比较的方法对检查轻症病例尤为重要。触诊可用手指或器械(检蹄器或针头等)进行。

3.1.1 蹄部检查

蹄温检查法:用手背接触蹄前、蹄侧壁、蹄冠、蹄踵等各部位,感觉各部位温度的变化。正常时,蹄踵的温度比蹄壁稍高。当蹄部有炎症时蹄温升高。

指(趾)动脉检查法:前肢在球节(缠腕)的上方后部,指深屈肌肌腱(攒筋)两侧,触切内外侧指总动脉;后肢在跖部(鹿节骨)上1/3 的下界,屈腱(板筋)和骨之间触切趾动脉。当蹄部有炎症时,指(趾)动脉搏动增强。检查时应注意内外侧动脉的对比。

蹄内痛觉检查法:蹄部有疼痛性疾患时,在蹄壁叩诊敏感,常表示疼痛反应。如果反应不明显时,再用检蹄钳对蹄匣各部进行钳压,以观察其疼痛反应。钳压时,助手将患肢提起保定,诊者持检蹄钳,一支放在蹄壁上,另一支置于蹄底部,按照蹄壁、蹄底、蹄支和蹄踵的顺序进行钳压;如有炎性病变,则可引起患肢明显回收或肩部、臀股部的肌肉反射性收缩。

3.1.2 关节触诊检查

检查关节的温度、肿胀、波动、硬度和疼痛。在做关节的运动时,由助手提前肢并固定关节的上部,诊者握关节的下部,做关节的曲、伸、内收、外展和内外旋转运动,在某一个动作出现反应时,说明相反一侧的组织有疾患。

3.1.3 骨的检查

主要用于骨折。检查有无局部变形、活动异常或骨断端的摩擦音。在掌骨(躜筋骨)、跖骨(鹿节骨)部上下滑动时,要注意有无压痛线及骨瘤,怀疑骨盆骨折时可做直肠检查来确定。

3.1.4 腱(攒筋、板筋)的检查

主要检查屈肌腱和伸肌腱。伸肌腱位于皮下,容易摸到。屈肌腱有深浅之分,发病较多。检查屈腱可在患马紧张(站立)或迟缓(提起)状态下进行。注意肿胀、增温、肥厚、挛缩、断裂和疼痛。

3.1.5 腱鞘和黏液囊的检查

发病较多的腱鞘有指、趾和腕、膝部腱鞘。检查有无肿胀、增温、疼痛、波动和捻发音。常发病的黏液囊有肘端皮下黏液囊、腕(膝) 前黏液囊、跟结节(鹅鼻骨)皮下黏液囊。注意有无增温、疼痛、肿胀、波动及捻发音。

3.1.6 肌肉的检查

先观察肌肉的轮廓界限和丰满程度,注意肩、臀、股部的肌肉有无萎缩现象,然后按一定顺序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逐个触摸,看看有无增温、肿胀和疼痛等现象。

3.1.7 传导麻醉法检查

当上述办法还不能确定患部时,或者要为了证实疾病在某一局部时,可用麻醉法检查。即用2%~4%的普鲁卡因10~20ml,注射于神经干周围。如跛行消失,说明病变在注射部的下方;如跛行没有消失,则说明病变在注射部的上方,需在注射部的上方进行第2 次麻醉注射。实践证明,对检查四肢用环形麻醉法效果最佳。

传导麻醉法注意事项有:一是当有骨折或腱断裂可疑时不能作此麻醉,否则会加重病痛。二是麻醉药注射后15~20min进行检查时注意不要让患马快步行走和转弯儿。三是本法对疼痛性疾病有诊断价值,对器质性障碍和神经麻痹发生的跛行无诊断价值。四是传导麻醉用于肢体下部比用于上部效果好,因为肢体上部肌肉丰满,神经较多。五是两次麻醉时间的间隔不能少于1h。

3.2 反复触摸,确定病性

判定病变的性质是肢体病诊断过程中概念形成阶段,也是为下一步治疗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的关键。判定定性时应注意判别。

3.2.1 从外部判定病变部的病理性状

一般认为,热、肿、痛明显的为急性炎症;热、痛不明显而肿胀明显的为慢性炎症;肿胀部位柔软而有波动的为液性肿胀;触之坚硬如骨,并无移动性为骨性肿胀。软组织部位外伤多呈现挫伤或创伤;肌腱部易发生剧伸、断裂和挛缩;骨和关节解剖形态及位置的改变,属骨折或关节脱位;肌肉萎缩,运动机能减退或丧失者,多属神经麻痹。

3.2.2 分析判定现存的病变和跛行情况是否一致

分析判定现存的病变和跛行情况是否一致,可避免发生误诊,要注意以下4 个“一致”。

(1)病变的轻重和跛行程度是否一致。一般认为,病轻则跛行亦轻,病重者跛行亦重,如发现异常需要仔细分析,必要时应重新寻找病部,重新作出正确诊断。

(2)病变的新旧与跛行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常规是病变新发,跛行亦新发;病变陈旧,跛行出现也较久。如病变是新发而跛行已久,或是跛行新发,而病变陈旧,与常规不符,应重新检查诊断。

(3)跛行发生的快慢与急、慢性病是否一致。一般规律是:外伤或急性炎症,跛行迅速发生;慢性疾病跛行发生缓慢。如出现反常现象,应重新检查和分析。

(4)患病部位的机能和跛行种类是否一致。跛行之所以划分种类,是根据病变的部位和该部的生理功能而定,如出现反常,应重新检查。

3.2.3 掌握肢蹄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肢蹄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发病原因和发病的关系:受外在暴力作用时易发生创伤、挫伤、骨折、脱臼、肌腱断裂等。在持续性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慢性炎症;经常在潮湿地放牧或俯卧,易患风湿症和蹄病;食精料过多或肠闭结大泄后,常能引发多发性蹄叶炎(两蹄以上);外伤性疾病多为一肢跛行;风湿症、软骨症和蹄叶炎通常是几肢同时发病。

跛行发生的时间、程度和病性的关系:跛行突然发生多为外伤、骨、关节损伤,以及钉伤,蹄底部过削等;跛行缓慢发生,多为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疾病;跛行程度随运动而减轻,多为慢性变形性骨关节炎、关节周围炎或风湿症;跛行程度随运动量而增重,多为急性疼痛性疾病,如蜂窝织炎、关节扭挫伤等;四肢轮流疼痛者多为四肢风湿症;跛行呈间歇性的,多为血管阻塞或再发性脱臼、关节炎等。

鉴别类似疾病:尽管跛行发生的原因不同,疾病不同,但有的机能障碍相同,故跛行症状也相似,或在局部变化上也相似。(如走伤五攒痛与料伤五攒痛);所以一定要详细辨认,注意鉴别,避免误诊。另外,在诊断跛行时,要考虑其跛行是否与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某些内科病有关,要详细鉴别。

4 马四肢各部疾病的示病症状

临床所见的四肢病几乎都是站立时免负体重,运动时呈现跛行,这是四肢病的共同特点。而跛行的种类可用悬跛、支跛、混跛等3 种类型概括。但毕竟由于发病部位不同,病性不同,每种跛行症在其表现上又各有特征。临症时,有经验的兽医工作者可以从跛行的许多现象中发现该病的特殊症状,既示病症状确定诊断价值。现将四肢各部疾病呈现的示病症状介绍于后,以供参考。

4.1 蹄部病痛

多出现蹄温增高,指(趾) 动脉波动增强,蹄有疼痛,蹄着地负重异常。《元亨疗马集.点痛论》云:“蹄尖着地,掌中痛;虚行下地,漏蹄痛;向里蹉,外跟痛;向外蹉,里跟痛;垂蹄点,蹄尖痛;悬蹄点,蹄心痛;平途窃道蹄薄痛”等都是。蹄冠外伤时,冠部有挫、刺伤;蹄叶炎时蹄前壁发热,疼痛剧烈,呈特异站立姿势(即站立低头抱着腰,呈五攒式),运步时成紧张步样,即所谓的小颠小跑;钉伤则有装蹄史;蹄叉腐烂可看到蹄叉的角质分解,粘而臭。

4.2 指(趾)部疾病

多呈现指(趾)部变形,关节屈曲,球节(缠腕)下沉不充分,系部直立。球节扭伤时,侧韧带处有疼痛;浆液性球节炎(水葫芦肿)时,关节囊呈圆形肿胀,按之有波动感,穿刺物为浅黄色浆液;指(趾)部腱鞘炎时,球节的后方出现长椭圆形肿胀;慢性骨化性球节周围炎时关节活动受限制,球节前部可摸到骨赘;趾骨骨折时多出现肢轴改变、异常运动和骨摩擦音;坏死杆菌感染时,常于蹄冠和蹄系部出现明显的坏死灶;系部皮肤炎(水疵病)则出现明显的湿疹性或疣状炎症。

4.3 掌(攒筋骨)霑(乌筋骨)部疾病

多出现支轴改变,患部肿胀,腕(膝)关节和球节(寸腕)屈曲,屈腱迟缓和特异蹄向。

掌(跖)骨折时、异位和骨摩擦音;掌骨骨化性骨膜炎时,除有特殊跛行外,则在掌(跖)骨上下可摸到骨赘;屈腱炎时,于腱的通路上可摸到热痛及肥厚;屈腱全断裂,则出现特异负重姿势和蹄向。如为指(跖)深屈腱全断裂,蹄踵着低,蹄尖翘起,冠关节前凹陷,系骨呈水平状态;如为指(跖)浅屈肌腱完全断裂时,蹄尖稍微翘起,球节稍下沉;系韧带完全断裂时,蹄着地无变化,但蹄节过度背曲或下沉。

4.4 腕(膝)部疾病

出现腕(膝)关节部肿胀和关节屈伸障碍。腕(膝)关节挫伤,肿胀多位于关节正前方,而且有被挫痕迹;腕(膝)前部皮下黏液囊炎的肿胀,位于腕(膝)关节前下方(膝黄),多呈波动性;慢性腕(膝)关节周围炎和变形性关节炎时,腕(膝)关节变粗变大、硬固(硬胪膝),屈伸障碍。

4.5 肘部及前臂部(同筋骨)疾病

多呈现带痛性肿胀或肌腱弛缓,运动和感觉障碍等现象。肘结节(肘头)皮下黏液囊发炎时,于肘头上呈圆形肿胀;挠神经麻痹时,肘关节以下各关节过度屈曲,其支配下的肌肉迟缓无力,若摆正姿势仍可以负重;挠骨(乘重骨)骨折时患部肿胀、疼痛、变形、移位,骨摩擦音和异常运动明显。

4.6 肩胛部(锨板骨)及背部疾病

多呈现局部肿胀或肩关节(抢风骨节)异常活动。肩关节挫伤时,患肢前伸,肩部肿胀并有受挫痕迹;肩胛上神经麻痹,肢体落地负重时,肩关节向外偏,胸前出现手掌大的凹陷部;臂骨(抢风骨)骨体骨折时,局部呈现明显肿胀,压诊有剧烈疼痛,特别是以一只手放在肩部而摇动患肢下端时,可感觉到异常运动和骨摩擦音。

4.7 髋关节(大胯)和臀部疾病

多呈局部肿胀、疼痛、变形及姿势改变。髋关节上方脱位时,患肢内收,变短,蹄尖向外,跟骨(鹅鼻骨)向内;耻骨(肾堂骨)骨折时,跛行不显著,患肢内收,步行成细步移动,在腹下乳房或阴囊部出现水肿,外展肢体疼痛显著;坐骨结节(瓦骨)骨折时,患部肿胀,会阴部水肿,行走时呈运跛;髋结节(雁翅骨)骨折时,两侧宽结节不对称(俗称偏胯),患侧塌陷,局部肿胀。

4.8 膝关节(掠草)部及小腿(辅骨)部疾病

多呈局部肿胀或关节角度明显改变。膝盖骨(掠草骨)上方脱位时,患肢强拘,向后伸张(冷拖杆),不能曲屈而拖拉前进;膝盖骨外方脱位时,患肢于落地负重时呈突然屈曲状态;胫骨(胫腿骨)骨折时患部肿胀、变形、异常活动和骨摩擦音。

4.9 跗部(曲池骨节)部疾病

多出现关节部肿胀和关节角度变小或增大。浆液性和脓性跗关节炎时,于胫、跗关节盲囊部出现三个圆形肿胀,穿刺物为浆液或脓汁;慢性变形性跗关节炎(飞节内肿)时,除特殊跛行(鸡跛)外,骨赘多位于跗关节内侧(合子骨胀)和前内侧;慢性跗关节周围炎时,跗关节(曲池骨节)变粗大,骨赘多位于跗关节后上方。

4.10 腰部疾病

步行时后躯摇摆,步行无力,卧地后起立困难或先起后躯或不能起立,成犬坐姿势。用手指沿脊柱(脊梁骨)两侧捏压,健康马有弓腰或凹腰反映,若为公马会同时出现睾丸(外肾)回收现象。腰脊严重损伤时,捏压反应迟钝或消失,针刺损伤后部的臀、股无反应或发生截瘫。轻度腰脊外伤,局部有肿胀,用拳叩击腰脊有疼痛反应,卧地起立时先起后躯。急性风湿症时,腰脊僵硬,压捏时知觉过敏,骚动不安。

猜你喜欢
后肢前肢跛行
犬头低位后肢去负荷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倒挂的蝙蝠怎么拉便便?
为什么麻雀喜欢跳着走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奶牛难产助产技术
奔跑杀手短面熊
树懒
霸王龙的前肢为何这么短小?
霸王龙有了小兄弟
Liu limps off to a trail of tears刘翔腿伤退出比赛 众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