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语类专业教学活动中需要融入以ESP课程为主的新型建设路径,凸显出ESP课程建设对于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优势作用,保障课程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均衡性与统一性,从而培养应用型以及技能型的人才体系。本文结合外语类课程改革情况,并根据企业用人岗位对个人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分析英语专业学生与岗位规定之间的适应性,采用多种职业教育理论对外语类课程改革方向和改革流程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外语类课程改革的明确方向,并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清晰的就业导向,打造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改革;ESP课程;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曾冬梅(1975-),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香港大学核心英语(CUE)教育的专业英语ESP课程改革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0—08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教育,一是培养人做人(教学生做人),二是培养人做事(培养学生成为能做某一类事的人)。为了保障外语类课程的实用性与实践性,需要在开展专业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快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的改革进程,并及时找出ESP课程建设革新路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使其能够在顺利地阅读专业英语文献的基础上,使用英语口语或者英语书面语言进行学术沟通,将英语专业知识作为基础的信息交流工具进行使用。
一、英语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其自身的发展周期尚未得到有效延长,在高效化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其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通常会按照自身的理解开展实践活动,导致英语类专业课程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和不足。在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带领院校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为职业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转型方向,并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英语专业教师对教学形式不断改革,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提升英语教学活动的实践效率,通过对英语教学效果的逐步改善强化学生的竞争能力。
首先,在开展英语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旧采用的是以普通基础英语教学内容为主要研究方向,导致此类教学活动缺乏实用性。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缺少紧密联系,使得教学活动无法得到长久化开展,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大多数院校会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并过于注重考试的过关率,以此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成了考核和衡量阶段的唯一标准。再次,院校的英语教师资源较为稀缺,且师资结构过于单一。院校内部的英语教师团队通常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缺少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导致其对于学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向缺少清晰的认知,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在对目标岗位缺乏深入了解的同时降低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现阶段所使用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英语教学依旧采用“段落解释+段落翻译”或者“翻译+词汇”教学属于常见的英语教授模式,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导致英语学科教学方法出现了滞后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ESP教学是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体现
1.积极地组织高素质、高水平的ESP师资队伍。将以职业导向为主的教学理念融入外语类教育体系当中,通过对教师行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为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助力。充足的人力资源是开展英语类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通过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使其成为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重点组成部分,并且使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ESP专业教师来说,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之外,还需要熟练地掌握语言教学专业技能。这是由于ESP教学活动与普通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课程有所不同,其课程内容具备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师需要在储备大量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行业实践能力,以实时化的学习状态及时了解相关职业的变化趋势,根据行业的动态革新形式从专业的角度入手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分析与判断,针对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
市场环境以及行业发展具有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在实施ESP课程过程中,英语专业教师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教师需要在外语类专业建设路径和革新方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在行业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深入社会或者企业当中进行学习,通过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地满足以职业导向为主英语教学活动革新需求。为了使院校的ESP教师团队能够达到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改革要求,不仅需要使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可以在课下针对行业的动态变化以及学生的就业方向予以综合性分析,为学生提供明确且合理的指导,保障课程体系设计的完整性与完善性。
2.ESP课程内容与专业、职业、岗位和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ESP课程与某种特定的职业或者学科之间有著紧密的联系,通过将英语语言与专业学科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再根据学生的特定目的和学习诉求,从而开设有针对性的职业化英语教学课程。通过对ESP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根据特定的岗位或者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完善的ESP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地体现出专业类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其次,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再次,通过将ESP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活动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前者能够突出英语教学的情景设置,对英语专业知识的实用性教学理念予以高度的重视,根据后续学生的目标岗位要求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先进的语言结构,使理论教学内容能够与应用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紧密结合,充分彰显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将职业英语引入词汇、句法以及语法等教学活动当中,突出了英语教学的实用价值。
教师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及时地了解相关职业的动态变化,根据行业的转型情况,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分析和明确的论断,再根据市场的需求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予以深入分析,通过合理化调整使体系和标准能够与市场需求相契合。ESP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职教育思想体系之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ESP教学活动与大学英语专业类教学活动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其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实新性,对教师的专业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充足的理论专业知识体系,通过对行业实践技术能力的不断强化,使教师能够成为双师型人才资源。
对于ESP教学专业教师团队来说,首先需要具备充足的基础英语理论知识储备,通过对专业语言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还需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将ESP教学的分支划分为三分法和二分法等两种不同的类型。由于二分法和三分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在使用二分法时将语言使用目的和语言环境作为主要内容,三分法是根据学科的门类进行具体划分。对于二分法来说,其自身相较于三分法更加简易,只包含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部分。其中,学术英语又涵盖了一般类学术英语和专门类学术英语等两个不同的分支。对于三分法来说,主要包含社科英语ESS、商贸英语EBE以及科技英语EST,而各个分支之间又包含了学术类英语和职业类英语等两方面的内容。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结合学生后续的职业规划,为其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语言使用目的和语言环境予以综合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将相对应的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融入专业教学活动中,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与ESP课程建设相关路径
1.将目标导向作为课程的主要标准。在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涉及教育理论背景、政策变化以及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推广和传播确保课程理念能够逐渐代替教学大綱,实现对内容实质和教学结构的重新定位、规划和设计。以新型课程标准替代传统的教学大纲,不仅实现了对教育理念的更替,还可以通过对教育视角的切换,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过渡到教学目的和教学程度的探讨。工科专业外语是将课程目标作为主要导向,从专业外语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以及标准等方面入手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结合教学和评价的实际情况提出具备指导性的原则和建议,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都能够达到不同阶段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2.以需求为主要导向开发新型教材。传统的教材设计基础遵循教学阶段的逻辑和规律,通过章节的形式表现专业外语的知识点,其教学课程资源具有唯一性、教本性以及文本平面性的特点,传统教材为规范化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但限制了教师的创新性和学生的创造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汲取学习要素的过程中,还需要与本专业的发展特点相匹配,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实用类技能,将基础英语逐渐转变为应用英语,将开发作为主要需求导向,使新教材能够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阶段找到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既可以突出教材设置的趣味性与严谨性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兴趣化学习模式当中,使新教材能够成为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工具。在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学生和教师对于新教材的需求逐渐加大。对于“工学结合”的外语类课程教材来说,实际的课程重点属于未来专业外语的良性应用,需要以未来的行业和岗位发展需求为基础导向,确保各项专业知识点的有效渗透和全程穿插。
3.在专业驱动作用下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阶段需要及时摒弃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形式,并逐渐转型成为应用类英语教学模式,将专业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载体,使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置能够成为课程内容创新设计的基础指导,专业外语教学内容需要与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保持良好的适应性,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和专业发展趋势具备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达到开阔眼界的作用。首先,教学内容需要具备广泛性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及时摒弃内容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其次,需要确保教学内容具备时效性。专业外语教学需要充分地反映出本专业在所属行业中的发展历史,不仅需要掌握行业的发展现状,还需要明确预测后续的发展趋势,在此类学习背景的影响下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外语课程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虽然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的教材内容无法做到实时化更新,但却需要严格地遵循与时俱进理念,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保持一致。最后,随着阶段性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树立了循序渐进的学习理念。由于课程的题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利用专业英语学科知识向学生全面地展示和传输与专业知识相关内容,既要彰显出非母语专业的属性,还需要体现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
四、结语
现阶段在外语类“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专业英语教学活动予以高度重视,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的,保障专业英语教学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协调性,切实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充分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提出的要求。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体系的逐渐深入,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ESP课程建设路径的不断推进,使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能够达到高度融合,使语言类教学活动模式实现了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郭小鹏.ESP视角下体育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3.
[2]张琳琳.专门用途英语特点及其在ESP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琼州学院学报,2010(1):128-130.
[3]李传芳.EGP词义石化对ESP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基于商务英语英汉翻译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09(4):38-42.
[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125-130.
[5]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14-22.
[6]胡奇军,韦国兵,黄宁益.基于ESP教学法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9):85,90.
[7]宋枫.建构护理行业ESP体系英语教学新模式[J].宿州学院学报,2012(1):116-119.
307850058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