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世由,农泽宁,李秀芳,宁 莉,何 娟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99;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体质是中医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生理、病理特点。中医学对体质的论述始于《黄帝内经》,发展至今,每个时代都对体质进行论述,从而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诚然,由于受时代认识的局限,古代医家对体质类型尚未形成系统概念,现代关于体质的研究,不同医家根据不同依据将体质分为不同类型[1],但以王琦教授[2]提出的9种体质最具代表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主要应用经络检测仪对不同体质者进行检测,观察不同体质患者体质特征及经络特点,为亚健康状态人群提供“因人制宜”干预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2020年3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随机抽取200名单一体质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与判定》[3]的体质分类标准,体质量表中每个问题按5级评分,体检者回答表中所有问题,计算原始分和转换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得分相加,转换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平和体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偏颇体质转化分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偏颇体质转化分<30分,判定为:否。
年龄18~75岁;符合《中医体质与判定》诊断标准的9种单一体质受试者;四肢无外伤及局部炎症;未曾服用过其他药物或进食相关刺激性食物;知情同意并自愿入组调查者。
不符合纳入标准,兼其他体质者;痴呆、智力低下神志不清、无自主判断力者;肢体残疾或局部炎症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妊娠、经产期女性。
对就诊患者进行体质辨识,运用SHXK-JL-100F型经络检测仪对不同体质者进行经络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评估体质状态和经络脏腑虚实情况。
(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
(2)能量值用L1、L2、H1、H2数值划分能量区间,位于L1和H1之间为健康状态、L1和L2之间为相对低能量区,位于H1和H2之间为相对高能量区,经络能量值低于L2为低能量区,经络能量值高于H2为高能量区。①经络能量指数正常范围:25~55,表示元气状态良好;经络能量指数>55,表示元气状态亢奋,机体活动旺盛,易于消耗人体元气;经络能量指数<25,表示元气状态下降,脏腑机能下降。②阴阳比值正常范围:0.8~1.2,表示机体阴阳相对平衡;阴阳比值<0.8,表示阴虚阳盛;阴阳比值>1.2,表示阴盛阳虚。③左右比值正常范围:0.8~1.2,表示左右经络经气平衡状态;左右比值<0.8,经气升发不及或收敛太过;左右比值>1.2,经气升发太过或收敛不及。④上下比值正常范围:0.8~1.2,表示身体经络能量上下平衡;上下比值<0.8,表示上虚下盛;上下比值>1.2,表示上盛下虚。⑤自律神经指数正常范围:<2.0,表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神经功能协调;自律神经指数>2.0,表示自律神经不协调,存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患病风险。
200名单一体质者中,男性123名,女性77名;18~40岁青年人82名,41~60岁中年人85名,年龄>60岁老年人33名。
根据《中医体质与判定》[3]分类标准,平和体质59人,占研究对象的29.50%,但大多数体检者属于偏颇体质,占研究对象的70.50%;在偏颇体质中,湿热体质居多。详见表1。
表1 9种体质人群分布 [n(%)]
200名体检者经络共4 800条(双侧),正常经络2 722条,占经络总数56.71%,能量异常经络2 078条,占经络总数的43.29%。其中经络能量虚证1 072条,占研究经络总数的22.33%;实证经络1 006条,占研究经络总数的20.96%。虚证经络主要表现在肾经、三焦经、胃经;实证经络主要表现在肝经、胆经、脾经、小肠经、膀胱经。详见表2。
表2 十二条经络虚实特征 [n(%)]
中医经络检测结果在各年龄段、性别分布情况详见表3。
表3 中医经络检测结果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n)
中医经络检测结果见表4。
表4 中医经络检测结果 (n)
本研究主要根据《中医体质与判定》标准对在我院体检者进行体质调查得出体质分类;且运用中医经络检测对不同体质者进行经络检测,拟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亚健康体检者的脏腑、经络、气血虚实情况,依据中医学体质辨识理论,按照不同体质类型的体质特征、临床症状及经络检测结果,进而为“治未病”提供客观依据和个性化诊疗、养生方案。
调查研究发现:湿热体质较平和体质及其他偏颇体质占比高。本次经络检测结果表明,肝经、胆经、脾经、小肠经、膀胱经处于高能量状态,而肾经、三焦经、胃经明显处于低能量状态,为临床诊疗提供“补虚泻实”依据。在不同年龄段中,不同性别其结果也不尽相同。从5项观察指标看,指标异常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指标偏低的多为女性,能量指数偏实多为男性;而老年人居于正常者多,除阴阳比值和左右比值外,其余各种偏颇指标不明显。从单个观察指标分析,大多数体检者的单一指标超半数处于正常范围,但大部分人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而从异常人数看,除了体能值与最大最小比值的异常人数差异较大外,阴阳比值、左右比值、上下比值异常人数较为均衡。
中医学认为,体质形成与相关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经络检测结果表明,与肝、胆、膀胱、小肠、脾、肾、三焦、胃关系密切。从脏腑生理功能分析,肝主疏泄,推动全身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或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与湿相结形成湿热之体。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人体头身侧面,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故有“少阳为枢”之说,且与肝互为表里,肝胆失常则枢机不利,水液代谢停滞易形成气郁、痰湿、湿热体质。《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肾与膀胱相表里,两者气化功能失常,开阖失司,水湿内停;三焦者,原气之别使,是气机的通道,主持诸气,通调水道;三焦功能低下,人体气机不畅,水液代谢障碍停滞于内易形成痰湿、气虚之体;脾胃居中焦,主升清降浊,升降失常,则湿浊不化。以上脏腑虚实影响自身功能,以至于“气”“湿”运行和代谢障碍,瘀积于体内,形成湿热之体。
本次调查得出的人群体质除平和体质外,以湿热体质居多,同时研究发现痰湿体质及气虚体质也占比较高,这可能与本次调研以广西地区为主有关。广西亦属岭南之地,因气候炎热、多湿、多火,致病广泛,这一气候特点是岭南医学理论的发展特点[4]。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较长而冬季短暂,全年气温偏高,降水丰沛,这种特殊的多热多湿气候特点是该地区人群易形成湿热、痰湿、气虚体质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这与邓小敏等[5]的研究相符。且相关研究表明,湿热体质在南方人的偏颇体质中占比较高[6-8]。此外,体质差异受先天遗传影响,《灵枢·天年》认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楣”,说明父母生殖之精的盛衰及其体质特征影响后代先天禀赋,从而影响其体质。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生活方式也是偏颇体质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9-11]发现湿热、痰湿体质者多因喜食甘甜、凉食、过嗜膏粱酒醴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各种压力加大,很多人处于紧张、焦虑、压抑状态,导致情志不畅,气机升降失司,肝失疏泄,造成人体气机郁滞,气滞日久化火,加之气候环境湿热交蒸,进而促进湿热体质形成。由此可见,地域气候特点、地理环境、生活膳食习性、各种压力等因素,逐渐形成了区域个体以湿热为主的体质类型。
本次研究发现,在5项经络检测指标中,大部分人单一指标超一半处于正常范围,但是部分人存在1项或者多项指标异常,而且以中青年人居多。由此可见,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影响使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机体上下、左右失去平衡,自律神经紊乱,打破了人体阴平阳秘状态。此外,在不同年龄段中,不同性别其结果也不尽相同,中青年人由于生活、就业等压力,较老年人更容易自主神经紊乱导致机体失衡[12]。笔者推测老年人的身体失衡主要由于年龄增大而机体老化或者代谢功能异常。在异常指标中,男性多于女性,且指标偏低的多为女性,体能偏实多为男性,由此可见,先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以及遗传等方面的差异及后天相关因素影响形成了男女不同体质特征和机体状态。
中医体质差异和经络能量高低反映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偏颇和机体代谢活动差异,为临床辨证、辨体论治提供了依据;中医经络检测结果,如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上实下虚、下实上虚,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亦可为临床提供补虚泻实诊疗思路。经络检测的运用可进一步丰富中医“治未病”理论和诊疗依据,可为亚健康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