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11 08:51曹海霞
课外语文·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曹海霞

【摘要】在语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成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原因是整本书阅读能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思维导图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实现了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維导图教学法;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在教学研究学者不断深入研究阅读教学方法后,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原因是此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批判意识、提升创新思维等。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法,而如何充分发挥出此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已经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其中,思维导图教学法充分发挥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整本书并抓住阅读的重点,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力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由于阅读行为属于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并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即使脱离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也能够在闲余时间自主阅读。另外,学生虽然具备了自主阅读的习惯,但是如果阅读中缺乏有效理解,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对阅读发表过言论:“如果学生能够专心地阅读整本书,表明学生已经具备了读书的能力。学生拥有了读书的能力,可以随意阅读其他书籍或者文章并达到有效理解的效果。”从此言论中可知,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性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诞生初期是以增强记忆的方式进行应用,利用各种图形与想象力进行结合,形成可促进人们深刻记忆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中的各分支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能够通过每个分支的指引而形成整体结构的记忆过程。应用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涉及文字、线条、形状、颜色等,利用文字表示出关键词、利用形状表示某个内容、利用线条表示出各文字之间的关系、利用颜色实现区分性的记忆。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整本书中的重要关键词挖掘出来。首先挖掘核心关键词,围绕此关键词进行联想拓展出更多的信息,并同样应用关键词进行表示,运用线条将各关键词进行关联,帮助学生明确层次关系,再利用颜色帮助学生区分每一个层次,实现帮助学生深刻记忆并理解整本书内容的目的。可见,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性的知识体系,实现快速记忆与理解。

(二)监控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的过程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实现自主阅读的过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会因整本书内容较多而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如果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生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在掌握思维导图阅读方法后,在面对较多的阅读内容时不会产生抵触意识,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将整本书的核心关键词挖掘出来,并围绕核心关键词联想到更多的内容,比如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的发展等,并再次将关键词融入思维导图中,还能够通过层次的展现形式,帮助学生在观看绘制完成的思维导图时能够正确理解。通过各个层次将整本书的内容展现出来,学生可快速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大幅度提升阅读质量。

(三)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并从中掌握写作手法及新的词汇等,由于语文知识内容较为广泛,并且理解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完成,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需要掌握系统性的学习方法。而学生在实际语文阅读学习中,经常会表现出不知如何学习语文的现象,只能盲目地进行学习。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除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整本书的情节发展外,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系统性学习的过程,表现在学生可应用思维导图将各种知识点以层次划分的方式绘制出来,学生通过层层学习也就是系统性的学习过程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以往盲目性的学习。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当前,创新人才是各领域发展中的紧缺的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重点培养的目标。在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己任,通过发散性问题的引导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思考答案,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创新出更多的不同思想内容,进一步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如果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围绕核心关键词进行联想,并且联想过程不需要条条框框的限制,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进行思考,可有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

三、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兴趣,除了此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教师应用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达到“激趣”的目的,原因是此方法可以利用各种颜色、形状、图案、线条等内容将整本书的情节发展脉络展现出来,在应用颜色、形状、线条等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运用,学生会因自己的喜好而产生学习兴趣。另外,整本书内容较多也是影响学生厌倦阅读的重要因素,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可将整本书的内容简单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雷雨》课程时,教材中只是节选此篇故事的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过程,让学生对整本书产生正确理解,实现《雷雨》教学内容编制的培养学生把握情节发展能力、掌握人物特点能力等教学目标。以往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学生排演话剧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及人物特点,而学生在排演时不能准确把握人物特点,进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将整本书的核心关键词标出来,比如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特点等,并采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人物、图案代表情节发展过程,比如运用大雨图案表现下雨等。在学生了解情节发展动态及掌握不同人物特点后,再实施排演话剧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人物特点表现出来,还可以在表现过程中让其他未参演的学生正确把握人物特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