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3月9日文章,原题:随着素食革命生根发芽,中国对肉的胃口正逐渐减退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肯德基店内张贴着人们熟悉的一桶黄金鸡块的图片。但这个桶略有不同,它是绿色的且里面的“鸡块”不是肉。多年来,中国不断扩大的中产群体曾一直提升肉类消耗。对他们来说,每天吃肉标志着过上了新的滋润生活。但过去几年来,一场素食主义的肉类革命开始萌发。尽管中国仍在消耗全世界28%的肉类——包括50%的猪肉,并坐拥价值高达860亿美元的肉食市场,但在该国新一代消费者(正因疫情、非洲猪瘟等变得愈加警惕)中,基于植物的肉类替代品正在缓慢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在中国国际化的大都市,出现一些专注于无肉生活方式的社交媒体群、网站和社群。还有网站绘制出显示中国各地素食餐厅的地图。(美国)好食品学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植物肉市场规模约为61亿元人民币,预计每年将增长20%至25%。25岁的上海学生云凡薇(音)就是渴望更多选项的新型素食主义者的一员,“我买了一些人造肉产品,其中许多都相当好。它们尝起来未必像肉,但与豆腐相比,是一种美妙变化”。
吃肉在中国,向来与富裕密切相关。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均每年消耗5公斤肉类,到2015年飙升至48公斤。2016年,作为降低碳排放承诺的一部分,有关部门推出居民膳食指南,其中肉类摄入量降低近50%。去年两会上,有委员呼吁中国加大对人造肉的投资、监管和推广。
一些在华经营的国际连锁巨头迅速行动,纷纷押注于替代性肉类的增长。如今,肯德基在出售植培黄金鸡块,汉堡王提供“植物基皇堡”,星巴克为顾客端上植物肉意大利面、沙拉和酱大卷。中国本土企业也络绎不绝地开店,因为他们认定国家的支持会很快来到。这种乐观情绪已吸引诸多竞争者采取行动,与国际食品巨头一道进入中国市场争夺份额。该产业在中国的规模依然较小,但业内人士认为无肉替代食品不久后将成主流。
不过,让人们“戒肉”可能要比想象的难得多。“我以前尝过植物肉,与真肉不一样”,64岁的退休老人鲍阁戈(音)说,“味道、质感和营养价值都无法相提并论。即使价格比真肉便宜,我也不会再吃。”▲
(作者克里斯特尔·里德,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