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2021-03-11 06:02
未来教育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力学校

陶行知教育思想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陶行知

以下四篇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节选,分别体现了他对教育家的观点、对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区别的阐述、对改造乡村教育的看法和对儿童教育要注重创造力的表达,较为清晰地向读者传达了其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与此同时,这四篇文章可以对一线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产生启发。

第一流的教育家

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如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又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不愧受我们崇拜!

(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久而久之,“不出门”就变做“不敢出门”了。我们现在的学子,还没有解脱这种风气。试将各学校的《同学录》拿来一看,毕业生多半是在本地服务,那在外省服务的,已经不可多得,边疆更不必说了。一般有志办学的人,也专门在有学校的地方凑热闹,把那边疆和内地的教育,都置之度外。推原其故,只有一个病根,这病根就是怕。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的埋没了一生。我们还要进一步看,这些地方的教育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大丈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但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养成?可算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原载:《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第9号 1919年4月21日(有删减)】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倒吃人的教育。

传统教育怎样是吃人的教育呢?他有两种吃法:(一)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他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他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他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只许听教师讲,不许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问了,但他不许他出到大社会里、大自然界里去活动。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这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二)教学生吃别人。传统教育,他教人劳心而不劳力,他不教劳力者劳心。他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说得更明白一点,他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人、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农人、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人、工人血汗,生产品使农人、工人自己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则刚刚相反:(一)他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他要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他只要创造的考成,也就是他不教人赶考赶人死。简单的说来,他是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二)他也不教学生吃别人。他不教人升官发财,他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他教人要在劳力上劳心。即使有人出来做官,他是要来服侍农人和工人,看看有吃农人或工人的人,他要帮助农人、工人把他干掉。做官并不坏,但只要能够服侍农人、工人就是好的。他更要教人做到“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说得更清楚些是:教大众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科学明了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团体的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

【原载:《生活教育》第1卷第20期 1934年12月1日(有删减)】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它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它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

生路是什么?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我们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活的乡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它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

这种活的教育,不是教育界或任何团体单独办得成功的,我们要有一个大规模联合,才能希望成功。那应当联合中之最应当联合的,就是教育与农业携手。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了促进的媒介。最应当携手的虽是教育与农业,但要求其充分有效,教育更须与别的伟大势力携手。教育与银行充分联络,就可推翻重利;教育与科学机关充分联络,就可破除迷信;教育与卫生机关充分联络,就可预防疾病;教育与道路工程机关充分联络,就可改良路政。

总之,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惟一可能的中心!它对于改造乡村生活力量大小,要看它对于各方面势力联络的范围多少而定。乡村教育关系三万万四千万人民之幸福!办得好,能叫农民上天堂;办得不好,能叫农民下地狱。我们教育界同志,应当有一个总反省,总忏悔,总自新。我们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我们以至诚之意,欢迎全国同胞一齐出来,加入这个运动,赞助它发展,督促它进行,一心一德地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原载:1928年4月《中国教育改造》】

创造的儿童教育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一)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要加入到儿童队伍里,第一步要做到不失其赤子之心。做成小孩子队伍里的一份子。(二)认识小孩子有力量。我们要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三)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1. 解放小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2. 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3. 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4. 解放小孩子的嘴,使之能谈。5. 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6. 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四)培养创造力。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我们就要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之培养。1. 需要充分的营养。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夭折。2. 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的性能,俾能从事于高级的思虑追求。否则必定要困于日用破碎,而不能够向上飞跃。3. 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民主应用在教育上有三个最要点:(一)教育机会均等,即是教育为公,文化为公。(二)宽容和了解。(三)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

【原载: 《大公报》1944年12月16日(有删减)】

陶行知的人格风范

以下四篇文章体现了不同时期教育家对陶教育思想和其为人行事“大先生之风”的瞻仰和学习。四篇文摘主旨分别为: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人民性”的赞扬,对“社会即学校”的理解,对陶行知“损己利人”的无私品格的赞颂,对陶行知改造、创造和民主精神的学习。四篇文章均为摘编,资料来自“南京行知苑”公众号。

方明:陶行知在上海创办工学团期间的学生。著名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方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大特征是它的人民性

重温历史令人激动,使人明智。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发展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是否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否更加适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是否更加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当然,现在并不是大家都同意这种看法。有些同志对于陶行知以及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其他教育家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毫无兴趣,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毫无兴趣,而一味热衷于鼓吹国外流行的各种教育新观点、新思潮和新理念。我们并不反对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陶行知本人当年就是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积极传承者。我们不赞成的是对本国的教育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和完全脱离本国的教育实际生搬硬套国外的东西。对于这种做法,陶行知早就生动地比喻为“替外国人拉洋车”。

我们希望,这些同志能从陶行知研究的历史中看一看陶行知先生是如何从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实际出发,吸收、改造国外先进教育思想,把中西文化精华融合为一体,从而创造出适合中国本土的教育理论的。仅就这一点而言,陶行知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楷模。

【原载:《民主》杂志(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2005年第6期(有删减)】

刘季平:曾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1928年考入晓庄师范学校,师从陶行知先生。

刘季平:我国需要众多的现代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认清全局的教育改革家。在这个问题上,陶行知先生一面强调“生活即教育”,一面强调“社会即学校”,显然就是为了公开阐明这个道理。陶先生这样讲,并非要取消学校,他自己就千辛万苦地办了好些学校。他主要是要如实搞清社会与学校的关系,让大家正确认识社会是最大、最基本、而且无所不在、永无休止的学校;认清现有学校只是社会所办的、有一定使命、内容与时限的一种教育方式与单位;认清教育的广泛性,除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外,还有社会这个大学校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他所讲的“社会即学校”,是从整个社会着眼来看教育的全局的,也就是广义的教育。他无论讲广义教育或一般的学校教育,都特别强调重视以人民大众为对象的大众教育,要在普及大众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各人的长短,发展各种各样、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反对只关心少数人的小众教育。

我认为陶行知先生确实是我国富有创见的伟大教育改革家。

【原载:《人民日报》1988年4月4日第5版(理论)(有删减)】

王越:曾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顾问。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科,师从陶行知先生。

王越:陶行知是教师第一人

可以说,他的为人,他的学问,我自己是学不到的。我总感觉到,中国几千年来,作为一个教师,他是第一人。中国不是把孔夫子作为一个圣人吗?也是教师的模范。其实我认为陶行知是教师第一人。他为人就两句话:爱满天下、损己利人。人家说“不利己,不害人”就很了不起了,他是“损己利人”。

你想想,他在南京东南大学当教授,一个月400块大洋,那时一般人一个月伙食费3块大洋就够了。这种教授他不当,跑到晓庄去办学校,自己挑粪、浇水,跟农民一起劳动。陶先生到上海办山海工学团,生活很苦。他在上海租了一个房子,跟他一起工作的人都是很辛苦的,有时候没有衣服就拿他的衣服去穿,他从来都不问的。家里没有米了,他就借了20块大洋,准备买米。走到半路就碰到工学团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我家里现在揭不开锅了。”陶行知马上把20块就给他。他又跑到另外一个徽州商人那里借点钱给家里买米。他以后在抗战时期办育才学校,几百个难童,最聪明的挑来,他给他们衣服穿,给他们东西吃,找教师来教他们,培养好多人才。陶行知就靠熟人帮助,几百个学生的衣食住都要他解决。

世界上没有那样一个教育家啊! 【原载:南方都市报《最后的文化贵族——文化大家访谈录》】

李楚才:晓庄师范最早的13位学生之一。

李楚材:陶行知的精神

我更希望同志们学陶先生的处事、为人、工作、治学的精神。

(一)改造精神。他推动中国教育改造,有几个方面。1. 在教育思想上,要去旧迎新,适合国情实施新教育。2. 在教育制度上,他主张修改学制,并指出修改时要有两种态度,即对“外国的经验,如有适用的采取它”“去与取,只问适不适,不问新和旧”。3.在教育事业发展上,陶先生一贯主张不应限于学校。他先是推动平民教育运动,以后致力于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4. 在教学方法上,陶先生第一个提出“教学合一”,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特别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以后陶先生进一步提出“教学做合一”,主张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 陶先生前十年的教育工作,也是中国教育改造的历程。针对国情、环境、时代而改造传统教育。这种改造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创造精神。陶先生在《创造宣言》里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师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又说:“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些话说明在教育工作中,自己可以创造各种技术教导学生。也就是说,在创造过程中,不仅创造了新事物,也创造了新人,同时创造了自己。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创造精神!

(三)民主精神。民主精神简单说来,一是为人处事要具有民主思想和民主态度;二是对自己要具有民主作风。陶先生的民主精神,充分体现在他的事业、工作、待人、接物中。如在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凡有措施,总是广泛听取同事和学生的意见,然后作出决定。文化为公,人民至上。是陶行知先生的格言。

【原载 :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8年23期(有删减)】

猜你喜欢
陶行知创造力学校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学校推介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