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实践:第一个行知班

2021-03-11 06:02杨瑞清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玲小军陶行知

杨瑞清/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

我1981 年分配到五里小学,就跟校长要求教一年级,我想从这个起始班开始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自己执教的班级办成“行知班”。开学不久,我就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了命名行知班的申请报告。

当时,我的任务是一年级包班,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思想品德都是一个人教,当班主任,另外还兼任学校的大队辅导员。这个班有38个学生,新生只有18个,有20个学生是留级生,其中7个学生是第三次留级,个别还是第四次读一年级!

当时主管部门管理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考试。考试分数排名次,五里小学老是垫底,上级主管部门不满意,家长不满意,校长、老师压力大。学校为了提高名次,就拼命让学生留级,造成恶性循环。我越发感到在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中,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风范和教育思想太有价值了。

1981年11月14日,在晓庄师范汤翠英老师的帮助下,借陶城教授来我校考察的机会,县文教局正式为行知班命名。我无比喜悦,写了第一个行知班的实验计划,主要内容是陶先生“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等思想。那时还不大懂什么叫实验,我们的行动更多的还是信念。行知班命名,标志着我们在行知路上真正迈出了第一步。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从事农村教育,我们遇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是适龄儿童的失学问题。

我接手一年级之后,开学前就按照花名册对全班学生的家庭做了一次普遍走访,动员学生按时报到。但是,开学后还有好几个学生没来。于是,我每天放学后就上门去一个一个地动员,不达目的不罢休。

学生小田(化名)的爸爸因开拖拉机出车祸落下腿疾,看病花了好多钱又一时不能挣钱。贫困把小田挡在了校门外。我买来书包、文具送给小田,并向学校申请减免了部分学费。开学第三天,小田上学了。

已经上门好几次了,从没见过小翠(化名)。孩子还远在苏北的外婆家玩呢。我一次又一次催她父母,他们不是说孩子小就是推说没有时间去接。实际上,主要症结在于夫妻没读过书,缺少让孩子上学的意识。我天天上门,邻居也帮我说话了:“快把小孩接回来上学吧,别再成文盲了。”一周以后,小翠上学了。

小玲(化名)已经八周岁,可她要放鹅,还要看护弟弟。她父母顽固地认为女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我动员次数多了人家还嫌烦,我不肯放弃,家长又说是孩子自己不想读书。我问小玲,孩子胆怯地摇头。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来者不拒,不来者送上门去。”于是,每天放学后,我就到田头一边陪小玲放鹅,一边给她讲故事,到了星期天,我就带几个孩子把小玲家的堂屋变成了课堂,读书、写字、唱歌、画画,好不热闹。我当时就一个决心——如果小玲不能上学,就坚持上门去教她,一定不能让她成为文盲。时间久了,再问她想不想上学,点头了。终于有一天,小玲当着我和家长的面大声说:“我要读书!”国庆节以后,小玲来上学了!

乡村教师的第一个使命也许就是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导致孩子失学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只要教师真的有爱心、有耐心,深入细致地做工作,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走村串户家访,和农民交朋友,是解决儿童失学问题,改变乡村教育落后面貌的第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待每一个孩子

那个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留级生多。随着年级的增长,接收的留级生多,留下去的学生少,学生从一年级时的38人,到五年级时增加到53人,留级生的比例超过70%。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级,当时我也只是一个中师毕业、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并没有很高明的办法。我急躁过,有过多次在学生面前发脾气、失态的经历,也干过很多蠢事,然后就不断地自责,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检讨自己。实践让我体会到,要转化留级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善待每一个孩子的爱心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信心。

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是根本。我也在备课、上课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但是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又不能等待,于是家访、个别辅导就成了我最常用的辅助手段。办法虽然笨一点,花的力气多一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有一个学生叫小军(化名),一年级读了三年。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就是顽皮。我刚来时,小军也迟迟不报到。我去动员,小军爸爸固执地重复着一句话:“反正也读不好,不读了。”我搂着小军让他向爸爸保证好好读书,再也不留级了。最后总算上学了。一开始,小军一心想做好孩子,表现不错。但是没过几天又骂人打架了。我批评他,他背起书包就走,我赶紧拉住他劝说,可第二天,他还是跑了。我又上门去,孩子父亲了解情况后,拿了棍子就要打小军,我赶紧制止:“你们再也别打孩子了,只会越打越坏。”我又对小军说:“你再也别逃学了,只要逃学,我就一定要找到你。”小军妈妈感动地说:“为了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杨老师把我们家的门槛都踩低了。从今以后,我们保证不打小孩了,一定好好配合学校教育小孩。”

从那以后,小军对我的感情加深了,他觉得老师是保护他的,是真为他好的,批评也是为他好,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育就可以进行了。他仍然顽皮,但他能够接受我的教育,一点点进步了。后来,由于他成绩好、字写得漂亮还被推选为学习委员,毕业时以班上最好的成绩升了初中。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农村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关爱心。

让学生博览群书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普遍比较简陋,农村孩子见识面普遍比较窄。要想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去认真做,就是让学生博览群书。

学校搬迁后,房子多了,我们建起了图书室,大部分图书是募捐来的。学校只有八九个老师,不可能有专人去规范地管理图书。行知班有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在班上搞一个图书箱。一般来说,有一百来本好书就足够了,学生把一百本书读好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啊!

我们又摸索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课外阅读管理办法。先给每个学生发一本书,让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一本课外书,读完后,可以凭这本书换另一本新书。这叫“以书换书,以书为证”。如果有学生把书弄丢了,就无法换书,起到约束作用。书可以同学之间调换,可以和图书箱的小管理员调换。

我们又要求学生在语文书的最后找一个空白页,把读的书名和那本书的字数记下来,同时,到每一个小组的课外阅读组长处登记一下。这样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下:最近班上的同学们都读了些什么书,哪些学生读得多,哪些学生读得少。在此基础上做些引导和激励,推动班级课外阅读的正常开展。我们提倡孩子们读书,但不做硬性要求,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我们还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下他们读了什么书,书里讲了什么故事,读后有什么体会,有哪些好词好句。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开展一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有故事会、新书介绍会、读书经验分享会、读书笔记交流会等。行知班还有一个大胆的做法,就是不给学生布置别的家庭作业,就是读课外书,写读书笔记。

从三年级开始,行知班的课外阅读活动就一直坚持下来,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一个学生一个星期基本上读一本书,一个学期下来就是20多本书,能有200多万字,这样的读书量会对一个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啊!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很重要。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自然,如果仅仅是在语文课本上打转转,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读大量的课外书,包括写读书笔记,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学习兴趣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

课内外一体化

我们学校没有实验室,没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但是我们有唾手可得的美丽的大自然,有原汁原味的真实农村生活。自然的东西、农村生活的东西,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种植、小饲养、小观察、小实验等活动,带领学生种蔬菜、栽果树、养鸡鸭,还办过小气象站。我带学生到工厂去,找师傅们帮忙,用白铁皮自制了雨量桶、风向标,又买来温度计、湿度表,布置了小气象站。学生轮流去观察记录温度、湿度、风向、风力。每一个节气做一次统计,一个季度画一次气象变化的曲线。还发动学生收集气象谚语。

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简陋,如果再不充分挖掘农村生活和大自然的资源,我们的教育就太苍白了。坚持课内课外一体化,把课外引进到课内来,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去,这是行知班践行陶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一个有益探索。

让孩子成为小主人

那时,学校没有专职音乐老师,我就自告奋勇当起了兼职音乐教师。

我们学校只有一架风琴,这架风琴的音质非常好,气量很足。一到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就会请几个小朋友帮忙把这架风琴抬进班,然后一边弹风琴一边教孩子唱歌。我的音乐课气氛活跃,学生喜欢,每次风琴被抬进班,就听见一阵欢呼。

我当时买过一本少年儿童歌曲集,叫做《春夏秋冬》,把优秀的儿童歌曲分季节做了精心编排。我经常挑一些歌曲在音乐课或者活动课上教学生唱。后来,我们成立了“春夏秋冬”合唱队。整齐的合唱队形一排起来,动听的歌声一唱起来,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我们还经常排练一些歌舞、小品、相声、哑剧,自娱自乐。陶行知先生的诗词歌曲也特别受孩子欢迎,特别适合孩子表演。

在后来的学校各种艺术活动中,在县乡的文艺汇演中,都活跃着“春夏秋冬”合唱队的身影。合唱队的一首三声部《小孩不小歌》还获得过南京市小学生歌咏比赛三等奖。

有两年的夏收季节,我们的合唱队还在五里大队举办了“巡回演出”。我们把风琴架在自行车上,带着自制的道具,到村办工厂去,到田间地头去给农民演出。大概十来个小节目,有合唱、独唱、表演唱,有快板、相声、诗朗诵,还有舞蹈、魔术、独幕剧……农民看到小孩子天真的表演很开心。

后来,由于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不再集中上工,加上考试、升学的压力,我们的巡回演出没有再继续。但是,那种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成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小主人的尝试,那种心系农民,让农民也享受健康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努力是有意思、有价值的。

第一个行知班使我们感受到了决心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推动了学校校舍的新建、校名的更替,促成了江浦县成立陶行知研究会,在全县开展学陶活动,对全国学陶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不为统考,不怕统考

1986年6月底,第一个行知班以良好的成绩毕业。在全乡十几所村级小学中,行知班的毕业会考成绩是最好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仅次于乡中心小学。这个成绩公布以后,乡里的同行给了我们这样的评价:行知班不为统考,不怕统考。我们把这个考试成绩看成是学生愉快成长的副产品。

《光明日报》在当年的一期头版显著位置做了报道,称行知班“成绩斐然”。行知班的工作总结《陶风吹绿了一畦教育园地》也倍受各界关注,我们还受邀参加了全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交流。

凭心而论,第一届行知班的成绩只是初步的,是一个较低水平上的成绩。但第一个行知班使我们感受到了决心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推动了学校校舍的新建、校名的更替,促成了江浦县成立陶行知研究会,在全县开展学陶活动,对全国学陶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行知班是行知路的第一步,有了这个良好开端,才有了学校后来的整体改革和发展。

猜你喜欢
小玲小军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神秘的啼哭声
小军迷解谜
可可西里没有海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