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荣
摘 要: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从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总结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性,让学生感受到更加创新高效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5-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62
通過开展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那些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在语文课堂上听课不认真参与不积极的同学,更需要教师进行特别的研究基于特殊的教学计划,从而让他们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能够主动地参与进来,通过积极的参与,提升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发挥更多的主动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中特别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个人素养的榜样引领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博学多才,要能够吸引学生,为学生在学习的内容方面提供资源,学习的方法方面的技巧,所以要让课堂更具有吸引力,让教师更具有吸引力,逐渐从外部兴趣入手,让学生增强内部的语文学习兴趣。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的这几个方面进行语文兴趣的培养工作。
一、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有关学习内容的信息,所以,相对于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来说,情境教学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线索,并且一般会运用对话、故事、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来打造情境。这些综合性的信息,让学生的感官被充分地综合性地调动了起来。所以,为了很好地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感受,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把情境教学法引入进来,让学生能够结合着情境中的具体元素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研究,要把课文的内容结合着情境的构建来重新地整合和梳理。文字本身要变得形象、生动,需要人们在头脑中进行想象,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行。但是在学习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很多的经验是缺失的,那么,他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头脑中建立不起来丰富的形象的联想,那么,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便出现了困难。通过让学生参与有趣的情境,既把知识性、趣味性、益知性融为一体,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参与中有所学又激其趣,这是再生动的解说也无法企及的。另外,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把学生带到那种特定的氛围中去,学生很容易从这样的学习方式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得到一些启发,所以,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学习的情境氛围当中,学习的兴趣提高,并且也能够对所学的内容加深进一步的理解,课堂上积极地参与,课下也会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总结,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把太多的注意力关注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师生之间只是一种知识传递的关系。然而新的课程改革也让我们对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对教学效果的产生也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在接受新的知识,而且在情感上,在思想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了教学和教师的熏陶和培育。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入,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所传递出来更加丰富的信息。那么,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当前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准确地把握,要关注到学生的共性特点,也要关注到一些个性化的差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情感的体验,也会越来越丰富和强烈,特别是处于青春期这样一个狂风骤雨的时期,学生更是需要在健康积极向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引领之下,对自己的思想情感情绪有明确的觉察和调节的能力。而语文学习活动,通过课文以及其他的内容的学习,都让学生接触到很多关于思想价值观情感的内容,这可以解答他们内心当中所产生的很多的疑惑。所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关注大学生在思想情感方面的这一特点,并且给他们提供解答疑惑的机会,要引发他们的思考,带动他们的探索,让学生带着对自我的好奇,对世界和他人的好奇学习语文,培养强烈的内在学习兴趣。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也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要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恰当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接收到丰富的信息,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信赖和信任感,并使学生产生崇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就可以作为学生最直接的影响者,教师的不断关心和爱护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并产生共鸣。通过参与到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在学习方面会有更多的付出和回报,所以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不断地获得提升,保持在较高的阶段。
三、借助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能够从情感上带动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接纳和尊重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在师生密切的配合中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氛围。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都有充分的事实,表明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更加认真,在课下也能主动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学习任务,所以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被充分地释放和挖掘。那么教师要从师德的角度,对自己的言行表现和内在的想法进行反思,要热爱自己作为教师这样一个职业角色,要能够真正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所以,能够主动地接近学生,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在课堂内外观察学生,留意学生的表现,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通过真诚的付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从而进一步地激励学生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往,对教师的课堂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与教师密切配合,建设更加高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真诚热情的鼓励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这样,自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了。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学到更多,而且也可以让教师的职业满意度进一步增强,所以,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期待,都让教师能够主动地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充足的内部动机和兴趣的引领之下,学习语文以及其他的学科。
四、教师要善于做好课程导入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进行科学精心的教学设计活动,要让课堂的教学实践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明白更多人生的哲理,对未来会有更多的期许。那么,在課堂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课程的一开始,也就是课程内容的导入环节的设计。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很快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从课间欢快兴奋的状态中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把情绪及时地进行熟练,所以,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一定要新颖,要先声夺人,要让学生迅速地转换心理状态,迎接接下来的内容。一般来说,在设计导入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借鉴一些其他教师的做法,并且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好的导入的素材。这样把导入的方式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充分的结合,体现出教学的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那么,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各个领域的知识信息的保持关注,从而也能让课堂的生活变得趣味横生,吸引学生的兴趣。
五、设计创新的语文作业,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要不断地温故而知新,也要不断地复习巩固,才能让学过的知识更加扎实地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是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但过重的课业负担会让学生觉得整个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对学习丧失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每次布置作业时,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业是有趣的,是灵活的,是具有创新性的,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语文的需要,考虑到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语文来进行交流学习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别是要考虑到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把语文与现实的生活应用之间进行联系,要让学生学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语文的学习,自己的内在力量感在增强,自己学习的能力在增加,在这个社会中自己的话语权,自己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增强。所以要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一些作业,培养他们内在强烈的语文学习动机,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感。所以,在平时要注重积累,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积极的心态,掌握有效地学习的方法,从而在语文的学习中保持强劲的内部动机。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必然离不开兴趣的推动,如果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习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痛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地推进教学的改革工作,要让学生的兴趣被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来。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活动的创新,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的体验进行改革创新,要让学生在更加有趣的氛围当中学习语文,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亚红.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高效写作策略分析探述[J].学周刊,2020(21).
[2]景银科.略谈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