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2021-03-10 01:16:20房璐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额肌波幅面瘫

房璐

(荥阳市人民医院 肌电图室,河南 郑州 450100)

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可导致周围性面瘫,影响面部美观。客观评估周围性面瘫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神经电生理检查对面神经病变预后的判断较准确,但操作复杂,存在一定创伤。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是无创电生理检查方法,常被临床用来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本研究分析EMG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93例患者包括男48例,女45例,年龄23~54岁,平均(38.47±7.51)岁。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1)口眼歪斜,睡醒后一侧面部肌肉麻木、板滞,眼裂增大,流泪、露眼,口角下垂向健侧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患侧难以鼓腮、闭目、蹙额、露齿、皱眉;(2)部分患者存在耳后疼痛,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单侧面神经麻痹;③发病5~7 d。(2)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如手术损伤、腮腺病变、脑干病变、面神经鞘瘤等;②合并感染性神经根炎;③纳入前经手术治疗。

1.3 检测和治疗方法

1.3.1检测方法 选择加拿大Flex Comp Infiniti生产的EMG面神经功能分析仪。使患者取平卧位,以面神经干穿出的茎乳孔做刺激点,参照同侧鼻翼,检测口轮匝肌、上唇方肌、额肌,记录患侧和健侧面神经颊支、颧支、颞支运动诱发电位波幅,计算传导速度。以同心圆针电极检测患侧额肌,记录患侧额肌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数目。注意检测时刺激茎乳孔,找出最佳出波位置,要求波形起始点清晰。

1.3.2治疗方法 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以针灸针常规针刺取颊车穴、阳白穴、颧髎穴、下关穴、地仓穴、太阳穴、合谷穴,结合电针仪治疗。治疗2、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1.4 评估标准

1.4.1神经肌电图指标 健侧面神经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波幅(amplitude of facial nerve motor evoked potential,AmP)减去患侧波幅后除以健侧波幅值。上述比值>95%为波幅重度降低,比值75%~95%为波幅中度降低,比值<75%为波幅轻度降低。面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重度减慢,即患侧NCV与健侧NCV的比值减少>50%,中度减慢为比值减少15%~50%,轻度减慢为比值减少<15%。EMG:根据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数目丢失情况划分为完全神经源性损害、部分神经源性损害、无异常。

1.4.2病情程度标准 重度:EMG完全神经源性损害,NCV未见波幅引出,AmP电位消失。中重度:EMG完全或部分神经源性损害,NCV重度减慢,AmP重度降低。中度:EMG部分神经源性损害,NCV中度减慢,AmP中度降低。轻度:EMG自发电位极少或正常发放,NCV轻度减慢或正常,AmP轻度降低或正常。

1.4.3疗效标准 以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估治疗效果:痊愈,即H-B分级为Ⅰ级;好转,即H-B分级至少提高1个等级,但未达到Ⅰ级;无效,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1.5 观察指标(1)口轮匝肌、上唇方肌、额肌检查结果。(2)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关系。

2 结果

2.1 口轮匝肌、上唇方肌、额肌检查结果与健侧比较,患侧口轮匝肌、上唇方肌、额肌的NCV较慢,AmP较低(P<0.05)。见表1。

表1 健侧与患侧口轮匝肌、上唇方肌、额肌检查结果比较

2.2 病情程度与预后关系评估结果显示重度14例,中重度17例,中度42例,轻度20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病情程度越轻,预后越好(P<0.05)。见表2和表3。

表2 治疗2个月病情程度与预后关系[n(%)]

表3 治疗6个月病情程度与预后关系[n(%)]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由局部营养神经血管水肿、缺血、痉挛引起,严重影响面部功能,导致言语不利、禁食困难、难以闭目等,降低美观度,对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及早确诊、客观评估疾病有助于预后的改善,可促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缓解心理压力,坚定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因此,探讨EMG对周围性面瘫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EMG通过记录肌肉活动时神经肌肉系统生物电变化的电信号,分析肌肉功能状态敏感、特异的依赖性时频变化值,用于评估神经肌肉功能,具有无创、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等优势[1]。柳三凤等[2]在EMG对桡神经损伤的定位价值研究中指出,EMG可直接客观反映神经、肌肉功能状态。EMG可持续观察运动过程中肌肉、生理方面的变化,其不仅可以作为评价运动功能的客观方式,还可作为生物反馈治疗方案被应用于临床。在对足下垂患者进行诊断时发现,EMG有助于明确足下垂的发病原因[3]。EMG可评估不同分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改善情况[4]。EMG不仅能反映静止状态下的肌肉活动,而且可客观评估运动功能。通过分析EMG检查结果与脑卒中后面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证实了EMG与H-B对脑卒中后面瘫分级评估结果一致[5]。在面神经发生水肿、缺血时,NCV及可兴奋肌纤维数目会产生改变,累及髓鞘后变化明显,若累及轴索,神经肌肉终板微电位诱导电位波幅发生变化[6]。轴索再生速度较髓鞘损伤修复快,这是评估面神经损伤预后情况的基础[7]。王琰等[8]在分析EMG面神经传导、瞬目反射两种方法对周围性面瘫的评估作用中指出,EMG可被用来诊断和评估周围性面瘫,以指导临床治疗。临床多通过神经兴奋性试验、神经电图、瞬目反射等方式评估面神经损害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客观性及准确性,对各类型面瘫的诊断均有明显价值[9]。但上述检测方式均为有创检查或患者不适感强烈,操作复杂,价格高昂,专业性强。EMG检查简单、方便,为无创诊断方案,临床适用性高,且可客观反映面瘫患者面部肌群功能情况。EMG可对面瘫的严重程度进行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积极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侧比较,患侧口轮匝肌、上唇方肌、额肌的NCV较慢,AmP较低。这提示EMG可被用来评估周围性面瘫的病情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患者病情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病情程度越轻,预后越好。这表明EMG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应借助EMG检查分别评估面神经不同分支的情况,评估同一分支情况时应综合考虑AmP、NCV、EMG,同时考虑患者年龄、疾病史、体质等因素。

综上所述,EMG检查可客观反映周围性面瘫的病情程度,准确评估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额肌波幅面瘫
射频技术结合内窥镜在额部除皱术中的应用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层中医药(2022年4期)2022-07-22 07:53:06
开封市健康人群面神经分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布范围研究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32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价值工程(2018年25期)2018-09-26 10:14:36
重症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的临床分析与前瞻性研究
考虑传输函数特性的行波幅值比较式纵联保护原理
频率偏移时基波幅值计算误差对保护的影响及其改进算法
额肌解剖方向及其在额肌瓣悬吊术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