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哲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辽宁 辽阳 111000)
上睑下垂是常见的眼科疾病。额肌筋膜瓣悬吊术被广泛用于治疗上眼睑下垂,其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睑上提功能[1-2]。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70例(88眼)重症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均为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上睑下垂患者,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18~40岁,平均(25.2±4.2)岁。单侧52例,双侧18例,其中先天性上睑下垂56例,外伤性上睑下垂8例且外伤史均在1年以上,小睑裂综合征6例(均为2期手术),上睑下垂程度稳定,且术前检查额肌功能均良好。
1.2病例选择标准:①上睑下垂三个等级:轻度下垂、中度下垂及重度下垂。正常平视时上睑缘仅遮盖上方角膜1.5~2 mm。轻度下垂为上睑缘遮盖上方角膜,中度下垂为2~3 mm,重度下垂为3~4 mm以上。本组患者均为重度下垂。②术前常规检查眼睑高度、上睑提肌功能及额肌活动度,均无眼球运动障碍,无斜视和复视,无上睑迟滞现象,上睑提肌功能,额肌活动的大于6.0 mm,排除重症肌无力和下颌瞬目综合征引起上睑下垂的可能。③Bell征检查阳性。
1.3手术方法:切口设计:在眉部设计一蒂在上方的额肌筋膜瓣,并用亚甲蓝标出手术分离的范围,用美蓝绘出皮肤切开线,单侧者应与对侧者上睑皱襞对称。纵行分离范围于眉弓上10~15 mm。水平分离范围以眉弓中部为中心向两侧10~15 mm。本组患者手术均采用1%利多卡因5 mL加0.1%肾上腺素2滴进行局麻,以便于令患者睁闭眼,以判断矫正效果。按重睑设计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除部分睑板前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将肌束向下牵引。紧贴额肌深 面与骨膜浅面向上分离至眉弓上方10 mm处,分离时注意避免损伤内侧的眶上神经血管束。将掀起的肌肉及筋膜组织在眉的内中1/3,外中1/3交界处纵行切开,形成一额肌筋膜瓣。将额肌筋膜瓣向下牵拉至睑板上缘,用3-0缝线分内、中、外3点将额肌筋膜瓣与睑板上缘做褥式缝合固定。在固定过程中调整张力,使 上睑缘达角膜上缘水平线,一般兔眼不超过3~4 mm。瞩患者睁眼观察上睑下垂矫正的幅度,不合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裁去多余的筋膜瓣下段,如皮肤过于松弛则可适当切除一条皮肤。注意睑缘避免出现切迹,观察睑裂开大效果、睑缘弧度及有无睑球分离及内翻倒睫,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按重睑成形术缝合皮肤切口,结膜囊涂足金霉素眼膏。
1.4术后处理:术后在眉眶分离区域进行加压包扎,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注意持续压迫额部止血。48 h后打开包扎敷料,口服抗生素,静脉滴注激素3 d。术眼白天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6次/天,每周递减,持续4~6周,每晚涂抗生素眼膏1次,持续2~4周,以 防止角膜干燥影响视力。术后7 d拆线,拆线后即可进行额肌功能锻炼,使额肌功能早期恢复。
本组7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内62例患者上睑缘均位于角膜上缘处,重睑皱襞形成良好,睑缘位置,弧度形态比较理想,两侧对称。过矫2例,欠矫4例,内翻倒睫2例,无睑裂闭合不全、眼睑成角畸形、眼睑球分离、炎症或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3年,1级(良好)62例(80只眼),2级(尚好)6例(6只眼),4级(过矫)2例(2只眼)。
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是因上睑肌功能不全或者丧失,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所致[3-5]。患者往往由于瞳孔被部分或全部遮挡而利用额肌的过度收缩提拉上睑或以仰头姿势视物,容易造成眉毛上抬,额部皱纹增加等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和外观,甚至造成患者自卑心理。对于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由于提上睑肌活动幅度太小,因此临床是治疗主要以额肌作为提升上睑的动力为主。只要额肌功能良好都可以采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效果确切,局部组织损伤较小[6-7]。除重睑切口外基本上无其他瘢痕,一般不会引起穹隆结膜脱垂,眼睑于术后即能自主闭睑,活动自然。术中也无需剪除过多的额肌瓣,简化了步骤。且该方法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远期效果良好。我们在手术将额肌筋膜瓣经眼轮匝肌前直接达睑板,减少了术中操作造成组织的损伤[8-9]。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症上睑下垂,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62例患者重睑皱襞形成及上提功能恢复良好,占88.6%。且无睑裂闭合不全、眼睑成角畸形、眼睑球分离等并发症发生,这充分表明,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症上睑下垂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