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娟
《别有天地》 吴文娟/作
《喜上眉梢》 吴文娟/作
饮茶、喝茶、吃茶、品茶……小小一个茶字竟扩出了如此多的名头。不知不觉,茶以一种至关重要的姿态融进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逾千年。对茶钟情者,在茶具的选择上必然十分考究。陶都紫玉金砂独步天下,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其独特的材质赋予了自身能最大限度地催出茶香、品出茶韵的特质。故真正为茶而狂者,无不为紫砂壶而痴。
我是茶痴,更是壶痴。家乡宜兴深厚的紫砂文化自儿时起便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我,长大后带着对这种文化的迷恋,我踏上制作紫砂壶的漫漫长路。在无数个与紫泥作伴的日夜里,师傅陈建平和周伯其不仅在技艺方面给予了我莫大的指导,更是在心灵层面馈赠给我无数温暖的鼓励。我在恩师的谆谆教导下苦练技法,在紫砂茶具制作工艺方面逐渐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而陶刻和国画、书法中包含的艺术元素同样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别样的灵感,我日常创作的国画色彩多浓艳明快,造型简练但不失生动,意境淳厚朴实,山水景致尤为优美;所作书法精研体势,意在笔先,直臻人墨合一之境。国画、书法创作上的得心应手令我的陶刻技术如虎添翼,彰显出浓厚的工写结合之风。在紫砂制具的造型设计上,我着意突显强烈的古风与现代艺术美感相结合的概念,并且将陶刻工艺手法巧妙应用于紫砂制具的表观设计中,使得创作出的作品整体风格或显简练生动,或显意境淳厚,每一位与我的作品近距离对话的观者都能切实体会到我对艺术概念那种别具一格的理解。面前这几件新供春壶就是最形象生动的证明。
《树韵》 吴文娟/作
传统的供春壶在树瘿之形的塑造把握上讲究高精度还原,壶体表面多呈明显的枯皱感,在枝节肌理的处理上十分老辣,令整壶充斥着沧桑古朴的气质。然而,在我个人看来,适当地弱化壶表的坑洼起伏,不过分刻意地去打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传统供春壶身上那种过多的厚重感,相反增添几缕轻盈、灵动的气息。细细品味我的这几把供春,外形体满,结体工整,大方圆润,是它们共有的特征。每个细部的点、线、面均衔接得不露痕迹,圆转有力,给人以舒心畅达之感。壶钮为形态不一的树枝段,与各自器形的气韵相统一、相匹配。壶把均取形自树枝,大刀阔斧地删除烦琐的肌理,只简要地在三两处进行不显山露水的雕琢,让古意与新式达到平衡,便是古味也有,现代感亦不减。壶嘴设计上,或采用直流,或采用一弯流。直流壶嘴出茶汤极其爽利,一弯流壶嘴则在实用的基础上再增添了一分线条微折的观赏美。结合着看,壶嘴、壶把、壶钮简约得体中又均能让人领会到一种流动的飘逸感。轻轻抚过,似自然灵韵在指尖游走,美得无言。最后,运用陶刻技法将书法元素和谐融入,“茶亦醉人”“喫茶去”,寥寥几字盖不住意境幽远,颇具文人意味。
师法先贤,学而思变,由制作向创作变迁,此为紫砂生生不息的法门。传统的美要想焕发长久的生命光辉,就必须用时代性强的思想观念去打破新与旧之间的藩篱,让两者充分交融,使紫砂艺术在流转的岁月中沉淀出最纯美的滋味。
吴文娟,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宜兴市美术协会会员,宜兴市紫砂行业协会会员。1990 年毕业于江苏宜兴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2015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设计专业。国大师陈建平为其作艺术指导,高工周伯其为其作陶刻指导。在国内外知名大赛中屡屡获奖。作品《天地雄风》在第五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天工杯”的紫砂陶瓷艺术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作品《锦绣河山》在第七届中陶奖中国陶瓷设计大赛中荣获银奖;作品《美人肩之四大美女》在紫砂之都——江苏宜兴市首届“曼生杯”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作品《一览众山小》盘瓶在首届江苏省陶瓷艺术作品展评比中荣获铜奖;作品《仕女图》在第七届中陶奖中国陶瓷设计大赛中荣获铜奖等。作品突显别致的古风意趣,或委婉含蓄,或遒美健秀,受到收藏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