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特征

2021-11-12 18:34谭文如
名家名作 2021年2期
关键词:竹刻鸟兽青竹

谭文如

竹,在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一直是以清正、高洁的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的。在与竹相关的艺术作品呈现上,留青竹刻技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艺术呈现方式,此种技艺最初形成于唐朝,随着时代的发展,至明清时期,艺术的表达以及手法的运用日趋成熟。现今,常州留青竹刻技艺是现代留青竹刻技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不仅在主题的表达上极具趣味性,同时在意境呈现以及内容传递上还更具艺术性。鉴于此,从内容题材、线条造型、色彩表现三个方面对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旨在通过本次研究的展开,进一步推动常州留青竹刻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一、内容题材

常州留青竹刻的内容与题材主要体现在花卉草木、鱼虫鸟兽、山水楼阁、人物造型四方面。(1)花卉草木。在常州留青竹刻艺术表现中,此主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主题表达形式,其中融入了艺术家个人的人格化特征,且多数创作者常借助竹刻的形式进行个人情趣、志向、理想的表达,使常州留青竹刻更具人文画作的意境。例如,徐素白的代表作《月季蜻蜓》,其竹制的笔筒主要是以留青刻成,整幅画面由蜻蜓和月季组成,画面中盛开的月季花娇艳欲滴,而停留其上的蜻蜓则给人一种振翅欲飞之感,栩栩如生。(2)鱼虫鸟兽。在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表现中,鱼虫鸟兽不仅在工笔以及造型方面有着极大的艺术性,同时在审美情趣方面还呈现出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质。目前,常州留青竹刻大师范尧青以及徐素白等人,其刻刀下的鱼虫鸟兽均呈现出了神采奕奕的真实质感。(3)山水楼阁。在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表现中,山水楼阁虽然不能像山水画那样让人感觉气势磅礴,但也能表现出山水画的虚实变化和墨色效果,所以其也是竹刻艺术的主要表现艺术。(4)人物造型。在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表现中,人物造型一点也不逊于人物绘画,其能细致刻画出人物的表情、神态、服饰等,也是常州留青竹刻中常表现的内容与题材。

二、线条造型

分析常州留青竹刻的线条造型艺术特征可从两方面着手展开。(1)刀工巧用。在常州留青竹刻中,对于运刀及用线等众多工艺极其讲究,借助线描中对于线的轻重、疏密乃至曲直等不同形式的呈现,进行物象刚柔变化的表现。此外,常州留青竹刻对于线条还有一种较为独特的使用方式,即传统绘画中的“皴法”,此种方法主要被应用在山水奇石的留青竹刻中,形成了专属于常州留青竹刻艺术表达的青筠多留和少留的艺术特征。(2)骨法用笔。在常州留青竹刻艺术表达中,多数艺术大家均深受“骨法用笔”思想的影响,从而在线条造型表现上传递出阴阳相济的造型特征。例如,白士风的竹刻作品《云龙臂搁》呈现出了浓重的披麻皴艺术效果,作品以刀刻、铲底技法完成,画面之上云朵层层相叠,观之有迎面而来的柔软美感。

三、色彩表现

常州留青竹刻在进行色彩艺术特征表现时,也主要从两方面加以呈现。(1)取竹本色。与其他色彩斑斓的画作相比,常州留青竹刻的取色相对较为单一,通常会借助竹本身的青色呈现自然美。一方面借助对竹本身深浅、明暗不同变化的了解,凸显竹刻作品意蕴的不同。另一方面竹刻艺术家往往会利用对青筠刻法留、铲的控制,提升竹刻的艺术表达能力。通常情况下,将竹皮用刀去除后,将其放置于太阳光下长期暴晒,促使竹在空气中逐渐氧化,而其氧化后所形成的自然色差,能够进一步将常州留青竹刻的色彩魅力呈现于世人面前。(2)巧施分筠。受道家美学色彩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崇尚本色的展现以及对水墨的还原。此种色彩表现艺术最初是由张希黄所创作的铲与留相结合方式开始流行,促使留青竹刻的山水楼阁作品愈发具有水墨的韵味。随着常州留青竹刻一代代艺人的不断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而且极具表现力的分筠技法。

综上所述,常州留青竹刻不仅在主题的选择方面具有极大的范围,同时在运刀、走线方面还存在笔笔入骨的下笔韵味,进一步传达了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魅力。此外,在对常州留青竹刻艺术呈现形式进行分析时也能够发现,现代常州留青竹刻艺术家对于此项工艺的传承正在趋向于精益求精的方向,最终为华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竹刻鸟兽青竹
雷的尸体
陌生人
孔子的进退之道与其对隐士群体之态度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
刀痕竹韵
宣城地区人物堆塑罐初探
当代竹刻 百花齐放
对雪
管窥中国历法中常用的物象
金陵竹刻即将消失的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