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美玲
[摘 要]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过渡期,教师应当帮助孩子愉快顺利地做好幼小衔接,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准备及学习能力的衔接,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养成习惯入手,加强与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密切合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衔接:方法与策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更是与时俱进,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相互衔接一直以来都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多数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应该是对孩子进行拼音、计算、写字方面的强化训练,而不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从业经验,我认为幼小衔接过程应重习惯、轻知识,重过程、轻结果,科学地做好入学前准备。
一、精准定位,不打无准备之仗
要让孩子做好身心准备。一般六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上学条件,虽然孩子在年龄和身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学生入学的标准,但他们往往在心理上并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在衔接过程中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孩子接受自己即将上小学的这一事实,可以在大班的“角色表演区”提供一些小学上学时用到的书包、铅笔等文具物品,提前让孩子体验上小学的感觉,让他们知道上小学对他们来讲意味着自己已经长大懂事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成长的自信心,比如,可以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小朋友,你已经长大了,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为你骄傲。”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从内心接受成长的事实。
二、提升能力,做到出奇必胜
要想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学习能力的衔接尤为重要,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时期,教师应主要围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口语交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遵守规则等方面开展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以便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1.加强注意力训練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的反馈,孩子入学后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的时候经常溜号。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时间上看,小学课堂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都是40分钟,而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从教学内容上看,小学以学习为主,幼儿园以活动为主,而且小学与幼儿园的课程相比,学校的课程相对单一乏味,缺少了幼儿园阶段的图案、色彩、游戏活动等内容,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尤为重要的。
幼儿阶段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特别短,如果孩子持续注意力的时间过短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能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游戏。可以通过拼图、穿珠子、走迷宫等游戏,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享受成就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他的注意力。
2.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一个孩子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够准确、完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这种训练在幼儿阶段可以是小朋友之间的相互模仿,也可以是教师的引导和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引领,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整体训练。教师要将语言教学的重点分为阅读兴趣和前阅读、前书写兴趣,还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比如,幼儿园开通小广播,每天由2-3名孩子进行讲故事、唱儿歌等不同形式的播音,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利用晨间活动、间操、餐前等时间,让孩子描述当时正在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利用琐碎的时间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是三十分钟,教师要注意动静交替,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教学,小学的上课时间为四十分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考验,所以,教师要在孩子入学前半年逐渐延长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的时候,每个班级都有教师、保育员来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这样就导致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较弱。进入小学后,孩子要自己去做整理文具、扫地、擦桌子等事情,所以,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开展自我服务活动,帮助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鼓励他们学会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首先引导孩子想办法,看这些问题和事情能不能自己来解决,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加大自我认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孩子之间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们在互动中体验快乐。教育是要去助力孩子的成长,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养成乐观向上的品格,让他们积极、乐观、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4.遵守规则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规则会更多一些,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在小学的集体生活中就会很难适应。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心,会不停地发问,这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但如果不分场合随便提问就不好了,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先学会尊重别人,然后找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有问题要做到发言之前先举手。同时,教师还应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比如,不许在室内大声喧哗、追跑、打闹;排队时不拥挤,不插队;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这样孩子就逐渐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做起事情来才会事半功倍。
三、家园共育促进良好衔接
1.做好幼小衔接,家园合作是保障。幼儿教育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不是幼儿园和家庭其中一方能够独立胜任的,它需要两者之间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与教育活动,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向家长推送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知识普及,对于表现好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如有不足需要提升的地方请家长配合,帮助幼儿纠正不足之处。真正做到随时与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也要积极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为家长提供入学准备的建议,让家长有意识地关注幼儿行为习惯以及各种能力的养成,家长也可以适当地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如逐渐缩短午睡时间,制定一份新的作息时间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同时,科学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并结合孩子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共同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切实做好家园同步工作,使他们进入小学后能够及早地适应小学生活。
四、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信息沟通
1.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只熟悉本阶段孩子的教育特点,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相互之间不了解对方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入学前是否对孩子进行更多的小学知识传授存在着一定的分歧。部分小学教师认为提前学习的话可以为孩子小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然而,幼儿园教师则认为孩子就应该是零基础入学。但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反对完全学习与小学一年级课本一样的知识。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如果过度地关注小学知识的储备,就会暴露出幼儿园“小学化”的弊端,所以,教师要做到适度的衔接,既要做好知识的传授工作,又不能过度教授小学学习的内容。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多与小学教师沟通联系,共同研究和探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信息沟通,幼小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完成的,只有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加强联系和互相合作,才能使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2.环境认同感对幼小衔接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每学期的六月份对大班的孩子进行一次观摩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参观学校教学楼内的班级、电脑室、语音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等设施,让孩子提前熟悉校园环境。另外,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参加小学简单的日常活动,比如,升旗、入队仪式等,让孩子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了解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为今后的顺利入学做好铺垫。
幼小衔接是孩子教育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过渡期,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幼儿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晏红.幼儿教师家长沟通之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07
[3]钱志亮.入学早知道[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5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