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开放性创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1-03-09 06:01白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6期
关键词:开放性伤口腹部

白琰

腹部开放性创伤是锐力导致腹壁裂开或穿通,腹腔与外界相通因此多伴有内脏损伤。作为常见的创伤类型腹部开放性创伤患者病情较重,严重时需进行手术治疗,但围术期受应激刺激、免疫力、身体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术后易发生伤口感染,导致细菌乘虚而入致使伤口感染、恶化,影响其预后效果。近年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类型较广,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其耐药程度的不同增加了整体治疗难度,继而影响患者病情恢复[1-3]。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18 年7 月~2020 年12 月本中心救治的100例腹部开放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2020 年12 月本中心救治的100例腹部开放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为28/22,年龄20~70 岁,平均年龄(44.52±8.5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为27∶23,年龄21~72 岁,平均年龄(44.78±9.0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认知及表达能力正常者;②年龄>18 岁者;③存在明显外伤史者;④临床资料齐全者;⑤知晓本次研究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临床资料丢失;②认知及表达障碍者;③合并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④对抗菌药物过敏者;⑤病情不稳定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病情变化,并进行血压、血糖、体温等指标的监测,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抗菌药物治疗,避免出现抗菌药物滥用情况。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①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及时处理威胁患者生命情况,并对其内脏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得出诊断性结论;②快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并建立输液通道进行交叉配血,手术在气管内麻醉下进行;③术后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并应用广谱抗生素、生长抑素、营养支持进行治疗;④对伤口情况进行评估,若发现伤口感染情况即刻使用抗菌药物,若感染较为严重需进行清创、引流,若出现肌肉坏死情况需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医院感染率、愈合率),分析两组病原菌感染分布情况,进行诱发术后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医院感染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4.00%,愈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病原菌感染分布情况分析 100例创伤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15例,占比15.00%,其中革兰阳性菌3例(20.00%)、表皮葡萄球菌2例(13.33%)、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13.33%)、革兰阴性菌2例(13.33%)、肺炎克雷伯菌1例(6.67%)、粪肠球菌1例(6.67%)、阴沟肠杆菌1例(6.67%)、铜绿假单胞菌1例(6.67%)、真菌1例(6.67%)、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6.67%),经药敏试验后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症状均消失。

2.3 诱发术后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伤口类型、受伤严重程度、住院时间、年龄是诱发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诱发术后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分析(n)

2.4 诱发术后医院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Ⅲ类伤口类型、重度伤、住院时间>21 d、年龄>60 岁是诱发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3。

表3 诱发术后医院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腹部开放性创伤是指受伤部位的内部组织与外界相同的损伤,例如刺伤、切伤、撕裂伤等,此类疾病多为交通事故、坠落等因素所致。腹部开放性创伤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因创伤发生时伤口多受到污染情况,若未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不仅可引起术后并发症,亦可影响其伤口愈合速度及效果,严重时导致其发生残疾危及患者生命[4,5]。

正常情况下腹部开放性创伤可分为三区,第一区为表面直接接触区域,此区域内存在异物及坏死组织可能性较高;第二区为周围区域,该区域内各层组织的损伤均会导致其发生坏死,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感染;第三区域为外周组织震荡反应,若出现感染会加剧震荡反应。及早进行处理不仅可预防感染,亦可降低并发症,但在伤口清洁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且在手术实施前需做好全身、局部检查工作,以便准确判断其病情从而制定初步治疗方案,降低感染发生率[6-8]。

本文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术后医院感染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4.00%,愈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伤口类型、重度伤、住院时间>21 d、年龄>60 岁是诱发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可见综合治疗在控制病情中更具优势,且治疗同时需及其对上述指标的控制,旨在改善其预后效果。原因分析为[9-13]:Ⅲ类伤口均为污染伤口,在治疗中感染控制难度较大,导致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在受伤程度中重度伤感染率最高,可见病情越严重感染发生率越高,考虑是病情越重患者免疫力、抵抗力越低,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调控功能异常,出现感染;>60 岁人群耐受能力、免疫能力均下降,导致其对病菌防御能力较弱,加之住院期间患者长期保持卧床姿势,缺乏锻炼,因此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鉴于此在腹部开放性创伤手术后医务人员需加强对伤口细菌、分泌物的检验工作,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重视并加强对病房的消毒工作,在处理伤口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其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Ⅲ类伤口类型、重度伤、住院时间>21 d、年龄>60 岁是诱发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且经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感染发生率降低,因此后续在腹部开放性创伤手术治疗中不仅需及时进行预防及控制,还需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治疗,旨在改善其预后效果,但基于本研究设计较为简单、纳入样本数量有限,虽可证实重度伤、住院时间较长等可诱发感染,但尚未明确最有效治疗方案,亦无法规避研究偏畸性,基于此后期需优化研究设计方案,通过大数据、多指标对比为临床控制及预防术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开放性伤口腹部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伤口“小管家”
寻求开放性道路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