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志,刘 超,熊 平,戴名世,黄 新
(湖南省长沙县中医院 骨伤科,湖南 长沙 410000)
夹板外固定术是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有效方法,然而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会影响恢复效果[1]。基于此,我院尝试在患肢外敷消肿止痛散,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60例均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长沙县中医院骨伤科符合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均完成实验所需的2/3以上疗程的观察,均记入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①符合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西医诊断标准,且发病时间在48 h内;②年龄区间18岁~80岁,男女不限;③入院前骨折未接受任何治疗;④自愿接受本方案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②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或合并其他骨折患者;③骨折部位软组织情况差、皮肤破溃或张力性水疱患者;④老年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等系统疾患,不能耐受手法复位者;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⑥不同意应用此药物者,不配合治疗者。
入院后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行腕关节正侧位X片,必要时腕关节CT平扫,了解骨折类型,行ECG常规检查,排除心脏疾患,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上肢悬吊,指导手指功能运动,并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CRP、ESR等入院常规检查。密切观察外固定后患肢血运、肿胀,询问患者患肢感觉是否异常,定期调整小夹板松紧度。
予消肿止痛散,药物组成:大黄10 g,赤芍30 g,生地黄30 g,黄柏30 g,当归50 g,川芎30 g,红花30 g,制乳香30 g,制没药30 g,延胡索30 g,香附30 g,紫荆皮30 g,青皮30 g,血竭30 g,威灵仙30 g,汉防己30 g,桃仁30 g,栀仁50 g。将上药研成粉末,配药时先将水、凡士林和蜂蜜加热融化,再倒入药粉搅拌均匀,冷却后,加入松节油调匀,备用。所有中草药均由本院中药房统一提供、统一制备。将消肿止痛散适量,铺平于纱布上,外敷于患肢局部,3 d 1次,肿痛消退后停用,皮肤过敏者立即停用。
予云南白药气雾剂浸湿纱布外敷患处(国药准字Z20073015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后4次/d外喷患侧夹板间隙,3 d更换1次。
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受试者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6、9天的疼痛程度评分、软组织肿胀程度(掌横纹:以桡尺两侧纹头为定点测量)。①疼痛采用数字评分方法(VAS)评定疼痛程度[2]。重度(8分~10分),中度(4分~7分),轻度(1分~3分)。②肿胀程度评定参考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制定(标尺法健侧对比)[3]。重度:肿胀明显,皮肤纹理伸张,紧张发亮,周径差>1 cm,出现水泡;中度:周径差为0.5 cm~1 cm,皮纹消失,用指按压肿胀部可有明显凹陷,但无水泡;轻度: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尚存在,用指按压肿胀部无明显凹陷,患侧与健侧同部位周径差≤0.5 cm;无肿胀。
疗效评定在治疗后第9天进行,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判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n=(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显效:症状消失或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症状消失或证候积分减少30 %~70 %;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在治疗后第9天进行疗效评定,实验组总有效率8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30.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掌横纹周径差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掌横纹周径差比较
结果:①在不考虑测量时间的情况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5.5±0.12,6.0±0.12)及掌横纹周径差(0.71±0.02,0.84±0.02)的主效应均值(治疗前、第3、6、9天四个时间点合计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组内入院时、治疗后第3、6、9天VAS评分及掌横纹周径差的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处理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P值<0.05,表明处理与测量时间两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即实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掌横纹周径差下降的幅度与对照组不同。从均数的大小来看同一个时间点上实验组VAS评分及掌横纹周径差的数值更小,表明实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掌横纹周径差下降的幅度更大。
实验结果表明:消肿止痛散外敷与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均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骨折后早期的水肿,但消肿止痛散在止痛及早期消肿方面效果优于云南白药气雾剂。
刘×,女,62岁,因摔伤致右腕肿痛、畸形、活动受限2 h,由门诊以“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收入院。VAS评分:8分,肿胀程度:中度(周径差0.6 cm),予常规检查后急行骨折手法复位、消肿止痛散外敷、小夹板外固定术。术后嘱患者加强右手握拳及肩上举运动。住院期间,患者当晚肿痛有所加重,右腕手部肿胀在治疗后第3天达到高峰,VAS评分:5分,肿胀程度:重度(周径差1.0 cm);第6天肿痛明显减轻,VAS评分:4分,肿胀程度:中度(周径差0.5 cm);到第9天时肿痛基本消除,VAS评分:2分,肿胀程度:轻度(周径差0.2 cm)。
祖国医学认为,骨折后由于脉络受损,气血凝滞,阻塞经络,不通则痛;骨折后局部脉络受损,营血离经,阻塞筋络,瘀血滞于肌肤腠理而出现肿胀,瘀血郁久化热,引起局部红肿疼痛,而骨折愈合是一个“瘀血去、新血新骨生、骨折修复愈合”的过程[5],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肿痛优势明显,攻瘀泻瘀是关键,以“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为治则,瘀血通,则肿消痛除。消肿止痛散中红花为活血行瘀要药,味苦专能泄血,而花性专主轻扬,上行外走,故能泄肌肤脉络在外在上之血;桃仁活血祛瘀力强;川芎为顺气行血要药,功能行气开郁,主治一切气郁血郁,破宿血,养新血;血竭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之功,为伤科要药。红花、桃仁、川芎、血竭诸药合为君药,以行气活血,破瘀消肿。大黄为泻实热、荡积滞要药,下瘀破症,推陈出新;当归为补血清血要药,破瘀血,生新血;生地黄主折治跌绝筋,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赤芍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制乳香为活血伸筋要药,活血定痛;制没药为散血消肿定痛生肌要药,主破血止痛,治折伤瘀血。大黄、当归、生地黄、赤芍、乳香、没药共为臣药,以活血定痛,祛瘀生新。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是止痛要药,主治气血瘀滞痛症;香附行气止痛;青皮破滞气;紫荆皮活血消肿;威灵仙性猛善走,通十二经,通络止痛。延胡索、香附、青皮、紫荆皮、威灵仙诸药共为佐药,以加强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汉防己利水消肿,黄柏、栀子泻火解毒,上三药共为使药,以预防骨折筋伤后,局部软组织肿胀,瘀血痰湿郁积化热,酿生毒邪蕴结于筋骨不得宣发,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甚至血肉腐败,液化成脓,出现脓疡等变证。上述诸药研磨成粉后经过水、凡士林和蜂蜜加热融化调剂,又加入松节油调匀备用。在此,水为溶解剂,促进药物有效成分释放,蜂蜜可降低药物刺激性,凡士林是粘连剂,使药物更好成形,便于外敷,松节油具有挥发性及引经作用,同时消肿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活血药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改善局部循环[6],不仅增加骨折断端局部血液供应,同时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水肿吸收机化。新生血管是骨折愈合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血供可提高成骨细胞的生长机能,利于骨生长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7]。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外敷可通过热作用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药物经皮肤吸收作用,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8]。上述诸药合用,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对骨折后肢体局部肿胀、疼痛者有良好的疗效,有加速骨折愈合之功。
本次笔者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消肿止痛散及云南白药气雾剂对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均能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但是消肿止痛散在改善早期水肿及止痛方面效果更明显,能够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痛苦。考虑局部药物外用后可以改善伤肢肿痛等症状,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期就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故对后期的功能恢复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的基础上加用消肿止痛散外敷来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办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