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探讨

2021-03-09 07:22付伦辉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肠梗阻空腹

付伦辉

漳州正兴医院普外科,福建漳州 363000

作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呈现出较高发生率。 尤其以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表现出较高发病率,其会对患者心血管、胃肠道以及泌尿生殖系统产生严重影响[1-3]。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通常呈现出较长病史,如病情控制效果较差,则会导致患者呈现出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现象, 对应表现出胃肠道紊乱情况,表现出肠梗阻疾病。 糖尿病伴有肠梗阻作为危急重症一种,未经及时治疗后,会对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临床针对应急状态下高血糖患者在治疗期间,胰岛素获得广泛运用[4-7]。该研究选取2018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8 例糖尿病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胰岛素对患者实施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胰岛素对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旨在探讨对糖尿病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 为达到促进糖尿病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提高目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8 例糖尿病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胰岛素对患者实施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胰岛素对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 各44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在入院时表现出便秘、腹痛等系列症状, 入院后部分患者表现出排便排气停止以及腹痛等现象;对患者实施查体,表现出肠鸣音活跃、局限性压痛症状。 对患者实施腹部平片检查,表现出程度不同以及不同位置气液平面现象。 不完全性肠梗阻获得确诊;②患者临床资料齐全;③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该次研究,并顺利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沟通等方面障碍;②对于此次研究不配合;③中途退出研究。 常规组男、女各30、14 例;年龄25~82 岁,平均(45.29±3.29)岁;病程7~25 年,平均(15.29±2.29)年;研究组男、女各31、13 例;年龄26~84 岁,平均(45.35±3.36)岁;病程7~26 年,平均(15.33±2.3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能性。

1.2 方法

所有糖尿病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在入院后,对其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禁食、抗炎、补液、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纠正、灌肠以及营养支持等。 常规组:采用胰岛素对患者实施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治疗, 如患者血糖水平>13.9 mmol/L,则控制0.1 U/(kg·h)胰岛素应用剂量,每间隔2 h,对于患者指尖血糖,利用血糖仪实施测定;观察血糖水平<13.9 mmol/L,可转为选择胰岛素对患者实施分次皮下注射治疗。 研究组:采用胰岛素对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 基础量为每日胰岛素用量50%,对于剩余50%作为餐前大剂量。对于无法进食患者,只对其给予基础量治疗。每间隔2~4 h,对于患者指尖血糖,利用血糖仪实施测定;对血糖控制目标加以明确,患者餐前血糖水平在8.0 mmol/L 以下,患者随机血糖水平在10.0 mmol/L 以下;通过对患者血糖水平加以了解,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对于低血糖出现尽量避免。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②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③对两组体征症状等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比较

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比较(±s)

?

2.2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低血压发生率(2.27%)低于常规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体征症状观察分析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征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两组均未表现出严重低血糖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系列异常体征症状均转为正常, 出院时对患者实施腹部平片复查,证明患者气液平面均消失。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而言, 较易表现出糖尿病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现象,临床症状以呕吐、腹痛、停止排气以及排便、腹胀等。 就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①在应激状态下,患者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以及肾上腺素等系列升糖激素分泌量表现出一定程度增加,从而表现出顽固性高血糖现象,更为严重,会导致患者表现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现象。 高血糖出现,会使患者呈现出渗透性利尿情况,导致诸多水分失去,并且钠离子、钾离子以及氯离子等系列无机盐离子伴随尿液,会有所丢失, 在组织缺氧、 血容量不足以及脱水等影响下,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增加,表现出肠梗阻情况。 ②电解质紊乱出现, 会导致患者表现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胃肠道平滑肌运动障碍情况, 特别在表现出明显缺钾情况后,表现出麻痹性肠梗阻现象。 ③糖尿病患者会表现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情况, 自身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呈现出便秘症状,导致肠梗阻出现[8-11]。 对于糖尿病患者在表现出不完全性肠梗阻情况后, 需要做到暂时禁食,自身基础胰岛素表现出严重缺乏,呈现出严重糖代谢紊乱情况,呈现出较大血糖波动。 因为明显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机体高炎症状态影响, 会对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造成破坏,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表现出死亡现象。 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对其实施水电解质失衡纠正、胃肠减压以及补液等基础上,需要针对以高血糖为主的代谢紊乱进行有效控制, 对患者安全性做出保障,对疾病愈合进行有效促进。 临床针对患者在选择胰岛素治疗期间, 主要体现为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几方面, 此两种方式可对24 h 基础胰岛素进行持续补充, 可依据病情以及血糖,对注射剂量实施调整,做到方便灵活。 采用胰岛素皮下泵治疗方式, 可对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模拟,对于外源性胰岛素作用发挥可以有效促进。 通过对患者进食情况以及血糖情况, 对基础输注量以及餐前大剂量实施灵活调整, 可防止因为多次皮下注射而呈现出胰岛素吸收变异情况,将患者不便以及痛苦感有效减轻,做到便捷操作。 针对危重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在治疗期间,胰岛素泵实施,可对高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显著降低[12-14]。 该次研究发现,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4.79±1.25)d 同常规组血糖达标时间(4.77±1.26)d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14.15±3.24)mmol/L 同常规组空腹血糖水平 (14.19±3.28)mmol/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6.85±1.13)mmol/L 同常规组空腹血糖水平(7.02±1.02)mmol/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 用 量 (38.15±5.25)U/d 低 于 常 规 组 胰 岛 素 用 量(48.49±5.29)U/d (P <0.05); 研 究 组 低 血 压 发 生 率(2.27%)低于常规组(22.73%)(P<0.05)。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征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两组均未表现出严重低血糖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系列异常体征症状均转为正常,出院时对患者实施腹部平片复查,证明患者气液平面均消失。 分析此种结果原因为,静脉泵应用,可确保于静脉系统,胰岛素可以直接进入,在通过肝脏部分的胰岛素,呈现出活性丧失现象,对此在选择静脉泵治疗期间,表现出较多胰岛素量。 此外静脉泵实施,需要对血糖实施频繁监测,针对剂量实施合理调整,表现出较大血糖波动, 表现出低血糖风险呈现出显著增加。 针对所有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稳定控制后,表现出良好病情恢复,最终将预后改善,将住院时间缩短。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治疗方式有效应用,可将糖尿病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疾病症状有效改善,快速解除高糖毒性,做到平稳降糖,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肠梗阻空腹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采血为何要空腹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空腹喝水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