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现华
邹城市中医院内一科,山东济宁 273500
糖尿病为内分泌常见疾病, 以血糖升高、“三多一少”为典型症状,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需及时控制血糖[1]。 观察临床糖尿病治疗现状发现, 因病程长、 需长期服药治疗,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加之受对糖尿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低、自我管理能力差等因素影响,极易导致血糖波动,诱发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导致患者入院治疗,增添患者痛苦,加重患者医疗负担[2]。 由此提醒临床,在糖尿病住院期间,加强情绪调节、健康宣教干预,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为保障治疗效果、稳定血糖、改善预后关键。 鉴于临床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不佳,此次研究,对2019 年12 月—2021 年3月该院收治的130 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部分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30 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5 例。 对照组,男25 例,女40 例;年龄43~64 岁,平均(53.51±3.12)岁;病程1~7 年,平均(4.12±0.32)年。 观察组,男24 例,女41 例;年龄43~65 岁,平均(54.12±3.01)岁;病程1~8 年,平均(4.50±0.01)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住院糖尿病患者;;②患者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谨遵医嘱用药,加强病情、 用药反应监测, 治疗期间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尽量满足合理诉求,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同时对其进行饮食指导、体质量控制管理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针对性护理小组。 以主治医生(病情介绍)、护士长(护理要点讲解、护理质量监督)及若干护士(执行护理操作)组成针对性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各司其职同时共同协作, 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负面情绪为终极护理目标。 (2)建立个人档案。 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并结合患者病历等全面了解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对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如实记录在个人档案中,便于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保障护理质量。具体实施:①环境护理。除保障环境干净卫生、定时通风杀菌外,在不违背医院规章制度前提下,还可布置温馨病房、减轻严肃病房环境带给患者的压迫感。 如针对喜爱花草植物患者,可叮嘱患者家属为其购买喜爱鲜花,或在窗户放置绿萝植物,使患者感受植物生机勃勃,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针对喜爱阅读者, 可在病房中放置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手册或叮嘱患者家属为其购买喜爱书籍放置床旁供以浏览,使其平心静气,减轻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②心理护理。 护理期间,加强患者神情、面貌、行为等观察,同时与患者积极交流、沟通,结合个人档案中心理面貌评估结果,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 针对因血糖控制效果不佳、住院时间超过1 周心理较为焦虑者,护理人员可通过口头安抚, 告知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血糖恢复正常水平指日可待,不可过于焦虑,并将负面情绪对升高血糖影响告知患者,使其有意识规避,自主找寻缓解负面情绪方法,积极面对治疗。 针对因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糖尿病足而产生抑郁、 厌世等负面情绪,失去治疗信心者,护理人员可介绍同类型患者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鼓励患者采取“冥想法”如想象自身血糖控制效果佳,尽快出院的欢乐场景,减轻内心抑郁负面情绪。 同时,还可叮嘱患者家属购买有益书籍供以患者阅读,使其能正确看待疾病、快乐面对生活。 除此之外,还可鼓励患者倾听自身喜爱音乐、看电视剧转移对疾病注意力,减轻负面情绪对血糖影响。③健康宣教。 依据个人档案中患者文化程度对其展开针对性健康宣教。 如针对文化程度不高者,采取面对面口头宣教方式,言简意赅告知糖尿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重点强调定期监测血糖、饮食、运动、体质量控制对稳定血糖积极性, 提升患者对糖尿病保健知识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 针对文化程度较高者,可采取口头宣教结合视频播放、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谨遵医嘱服药、保持个人卫生、 提升自律性、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对稳定血糖重要性,有效规避引起血糖波动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饮酒等。 ④用药护理。 针对口服降糖药患者,告知其谨遵医嘱服药对稳定血糖优势, 介绍私自加量减药对血糖的负面作用,以期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保障治疗效果。 针对胰岛素降糖者,介绍胰岛素保存、使用方法,避免注入失效胰岛素影响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 同时,传授常见并发症紧急处理方法, 如叮嘱患者口袋中日常配备糖果、巧克力以预防低血糖。 ⑤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过程中,在保障饮食清淡、荤素搭配基础上,尊重患者饮食习惯,如可将各种低糖、热量含量相当食物告诉患者,使患者优先选择自己喜爱食物,避免因饮食控制影响患者食欲,导致每日总热量供应不足情况出现。 针对较为肥胖者,护理人员需严格控制饮食摄入,鼓励其多摄入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绿色蔬菜, 使其体质指数控制在24 kg/m2范围内,并传授不同食物热量换算方法,使患者在饮食总热量控制中仍能以自身饮食习惯进食。 针对瘦弱者, 护理人员叮嘱患者需加强蛋白质摄入,避免因营养不良影响治疗效果情况出现。 ⑥运动护理。 依据患者体质,为其制订针对性运动方案,如针对体质较弱者,可鼓励其进行太极拳、散步等小幅度运动项目,帮助体内多余能量消耗,达到降低血糖同时,增强机体抵抗力。 针对较为肥胖者,在病情稳定前提下,可鼓励其进行慢跑等中强度运动,利于体质量控制,稳定血糖。运动时间一般选择下午,1 次/d,30 min/次,并告知患者运动对稳定血糖重要性,提升患者运动依从性。⑦家属健康教育。 对患者家属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告知其给予患者关心与关爱,使其获取亲情支持重要性。 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出院后可大力支持患者参加集体、社会活动, 增强患者社会价值感, 使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此外,还可对患者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进行辅助、监督,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稳定血糖。 ⑧出院护理。出院时耐心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 详细登记患者电话号码、微信等联系方式,便于对其进行随访,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生活中疑惑,有效稳定血糖,降低再次住院概率。
①观察两组血糖指标。 护理前后采集患者晨起未进食肘静脉血液,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水平。
②观察两组负面情绪评分。 护理前后采取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估焦虑、抑郁负面情绪,HAMA 总分>29 分:严重焦虑;14~21 分:明显焦虑;0~14 分:有焦虑。 HAMD 总分20~35 分:严重抑郁;17~20 分:明显抑郁;0~17 分:有抑郁。
③观察两组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前后采用该院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评估量表, 信度为0.854、 效度为0.932,从情绪管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 足部护理等生活行为管理方面综合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项满分为20 分,总分为100 分,分值高低与自我管理能力成正比。
④观察健康知识掌握水平。 护理前后采取该院自制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评估量表,信度为0.852、效度为0.931,对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用药知识、饮食保健、定时监测血糖、并发症预防等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进行评分,各项满分为20 分,分值高低与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成正比。
⑤观察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采用该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量表,信度为0.859、效度为0.938,邀请患者从护理流程、护理内容、健康宣教、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等进行满意度评分,各项满分为20 分,分值高低与满意度成正比。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观察组上述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 值P 值空腹血糖(mmol/L)护理前 护理后餐后2 h 血糖水平(mmol/L)护理前 护理后10.37±1.32 10.38±1.31 0.043 0.483 5.12±0.31 6.12±0.12 24.952<0.001 13.71±2.13 13.70±2.11 0.027 0.489 6.17±0.05 7.04±0.15 44.361<0.001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9.18±0.31 9.20±0.30 0.374 0.355 6.41±0.08 7.38±0.41 18.721<0.001
护理前,两组HAMA、HAMD 负面情绪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s),分]
组别HAMA护理前 护理后HAMD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 值P 值16.38±1.19 16.40±1.15 0.097 0.461 5.12±0.01 7.12±0.18 89.443<0.001 18.12±1.16 18.15±1.12 0.150 0.441 6.11±0.16 7.89±0.37 35.600<0.001
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s),分]
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 值P 值68.36±2.15 68.39±2.11 0.080 0.468 92.15±2.14 86.43±3.71 10.767<0.001
护理前,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比较[(±s),分]
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 值P 值73.41±2.15 73.42±2.16 0.026 0.489 91.57±3.12 82.75±1.08 21.538<0.001
观察组对护理流程、护理内容、健康宣教、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等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护理流程护理内容健康宣教服务态度 护理效果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 值P 值19.12±0.07 17.12±0.15 97.412<0.001 19.45±0.08 17.10±0.24 74.892<0.001 19.15±0.09 16.74±0.32 58.451<0.001 19.67±0.16 18.41±0.38 24.638<0.001 19.58±0.12 18.09±0.45 25.794<0.001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疾病, 以血糖异常升高为主要特征,积极治疗同时辅以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以期巩固降糖效果,预防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3-4]。
该次研究,对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该护理方法为临床新型护理方法,较之常规护理方式而言,更具针对性,有效避免常规护理的盲目性、片面性,能依据位患者实际病情对其展开针对性护理, 保障患者能获得较高质量的护理照护, 能将护理作用发挥最大,巩固治疗效果,以期快速减轻疾病带给患者不适感,促使患者更快转归[5-7]。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HAMA、HAMD 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针对性护理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8-9]。
针对性护理中,首先通过建立针对性护理小组、建立个人档案,便于团队互相协作,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保障护理措施有效性与有条不紊开展。 再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先通过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从生理、心理角度提升患者舒适度,减轻疾病带给患者负面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影响血糖波动同时, 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再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依据患者文化程度开展针对性疾病相关知识、保健知识教育,提升健康认知水平同时, 使患者认识到自我行为管理对稳定血糖重要性,亦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10-11]。 再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使其能养成良好用药、饮食、运动习惯,利于血糖稳定[12-15]。 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能使患者家属更理解支持患者,同时亦能促使患者在院外规范自身行为,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16-17]。 最后对患者进行出院护理,利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对获得患者认可、满意,预防再次住院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对住院糖尿病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