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德育活动的几种策略

2021-03-09 07:53:31黄春霞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立德创设人工智能

黄春霞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都知道,高中学段是青少年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是高中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怀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师要大胆思考,积极作为,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德育活动。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德育活动的几种策略。

一、依托文本,挖掘德育资源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为线索,构建单元体系。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昂”,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春风化雨”。

比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抛出这样一些问题:

1.编者为什么要把这首词设置为教材的第一篇课文?

2《. 沁园春·长沙》有什么样的作用与价值?

3.毛主席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豪情,无不让我们折服。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做?

教师深入挖掘“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揣摩编者的意图,充分认识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加深其对“谁主沉浮”“中流击水”的理解,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感。

又如,在讲解第三单元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分裂割据,玄学盛行。诗人对社会有着敏感的洞察,他们喟叹人生短暂、生命无常,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到王羲之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莫不如此。曹操感叹生命短暂,但他并不哀伤,而是积极地招募人才,渴望建功立业,重整乾坤,一统天下;陶渊明蔑视功名,远离官场,其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之景既自然淳朴,又充满诗意。诗人沉醉其中,自得其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看看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之后,学生会得出结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创设情境,营造育人氛围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明晰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开展德育活动,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创设情境时,教师既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又要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走出文本,关照当下及自我。

比如,在讲解《喜看稻菽千重浪》之前,教师可以播放市民们自发送别袁隆平院士的视频,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才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国际收获节”上网民创作的动画视频《禾下之梦》。其中鲜活的形象、朴素的语言、饱满的情感能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即“真心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人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联系当下,请学生谈谈对追星的看法,说一说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明星。影视剧中的小鲜肉与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航天英雄、抗疫英雄相比,哪些人才是值得我们追的“星”?借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又如,《芣苢》《插秧歌》两首诗歌都描写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表达了积极向上的劳动热情。结合文本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农耕文化观摩体验特色教室里上这节课,引导学生了解古老的劳动工具,让他们试着去使用这些工具,通过讲述与劳动相关的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丰富其学习体验,让他们更加热爱劳动。

三、开展活动,培育时代青年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精心设计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比如,学完第二单元的课文,学生了解了“匠人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为议题的辩论赛。正方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时代到来,机器的出现导致很多制衣手工业者失业为例,表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导致一些手工业者难以维持生计,人们渐渐不看重“匠人精神”了,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弊大于利。反方则表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做一些重复性的无聊的工作,还可以代替人类做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人类也可以靠人工智能提升工作的效率,“工匠精神”并不会消失,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利大于弊。

又如,学完了第七单元的课文,学生敏锐地发现这些文本都是散文,都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是如何进行“精神突围”的,还展现了每个人的心灵栖居地,如郁达夫与北平、史铁生与地坛、苏轼与赤壁等。教师可以以“逆境”为话题,组织学生参与演讲活动,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强化他们的抗挫能力。

所谓“欲立人,必先立德”,教师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成长为立场坚定、思想健康、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系南通市十三五德育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3262501908273

猜你喜欢
立德创设人工智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