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清
我把老公旧的T恤剪成两截。上面一截做成小孩坎肩,下面一截做成一条吊带裙给女儿穿。买袜子也喜欢同款同色买多双,这样,其中一只袜子穿坏了,剩下一只和其他的袜子可以自由组合继续使用。朋友见了说:“你又不是穷得过不下去了,犯得着如此计较吗?”我笑而不语,心想,这不是计较,我只是将惜物爱物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修养而已。
爱物惜物,体现的是人对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一份感恩和尊重。《诗经》中的“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是说芦苇正值成长繁盛期,不能让牛羊采食践踏,破坏芦苇的正常生长,这体现了古人对生态的重视和爱护。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陶侃惜谷”的故事。一次,东晋名将陶侃外出巡视,看见一個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稻子长得好看,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怒了: “你既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玩乐而破坏农民的庄稼!”呵斥完,还把那人抓起来抽打。从此,老百姓在他的治理下都勤恳耕种,爱惜稼穑。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真正懂得生活的人,都是珍惜粒米滴水、片纸一线的,和富足不富足无关,贵在精神。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不用为温饱而忧心了,但随之而来出现挥霍浪费现象,有的人讲排场,比阔气,实属不该。
惜物,惜的是物,也是惜自然、惜生活,是对劳动留存一份感恩与尊重。一个人无论处在贫弱抑或富裕的环境里都要克勤克俭,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爱物惜物,这是一种永远不能丢的宝贵精神财富。
(常朔摘自大洋网/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