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教学特点的混合式课程建设研究

2021-03-08 11:39韦柳丝谭永平唐贻发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特点混合式课程建设

韦柳丝 谭永平 唐贻发

[摘要]高职教育教学具有职业性、实用性、开放性、实践性、差异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而混合式教学与高职教学特点要求高度契合,因此要基于高职教学特点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具体策略包括: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加大投入,优化环境;研究推动,理论引导;建立团队,示范引领;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建立标准,完善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混合式;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韦柳丝(1983-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谭永平(1959- ),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唐贻发(1987-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高职公选课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15A042,项目负责人:韦柳丝)和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两化三性课程诊改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19B024,项目负责人:唐贻发)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3-0103-04

高职教育担负着为行业产业基层一线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技术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课程教学是高职教育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是课程教学的基础,要有效提高高职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加强课程建设。高职课程建设必须遵循其教学规律和特点要求,紧紧围绕高职教学规律和特点系统推进其课程建设,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是高职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职教育教学本质、规律和特点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以其兼容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被众多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最适合高职教学特点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何更加有效地推进高职混合式课程建设,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高职教学的特点出发,并在阐述混合式课程教学内涵和功能与高职课程教学特点高度契合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的策略,以期为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高职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职业性和高等性兼顾。基于这两个基本特征,在高职教育的具体教学过程和环节中又呈现出相应的特点和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职业性。职业性是指高职院校教学以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职业的工作能力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定位,因此高职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教育,是针对相应的行业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素质要求而开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教育。据此,高职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相关行业职业岗位所需能力和素养为目的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职业技术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能够胜任相关的职业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用性是指高职教学以实际职业岗位应用的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素养为教学内容。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各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因此其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实用性,强化理论的实际应用,尤其要突出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岗设课是高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其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工作项目任务、标准要求等对接也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特点,其教学内容多为项目化、任务式,重点强化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态度的养成。

3.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开放性是指高职教学为实现其办学和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向社会和企业开放,实行多元主体办学,汇聚社会各种优势资源参与教学,面向社会开放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路径。高职教学的内容紧跟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紧跟着人才层次、规格、类型和对象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传统封闭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技术快速发展和服务对象多元化的需要,实行开放教学才能及时将产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融入课程教学中,满足服务不同层次、类型和对象多样化、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需要。

4.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实践性是指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尤其要更加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紧紧围绕实践能力的提升来设计和组织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高职教育教学强调实践性,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需要和基本保证。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是由其教学目标决定的,高职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等职业岗位所需实际应用能力,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在实践应用中形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以致用,以此强化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5.教学组织的灵活性。随着高职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的推行和“学分银行”“弹性学制”等制度的实施,以及有关企业的阶段性设备检修维护和学生、学员工学结合的实际需要,灵活组织教学实践、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将成为高职教学的常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和组合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适当工学交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暂时中断学业去打工,到一定时间再回到学校学习,在合理的工学交替中完成学业;不同专业、不同学制、不同对象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多样性的课程设置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二、高职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内涵与要义

混合式教學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综合有关学者研究,混合式教学就是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即以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教学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织、整合、呈现和运用,将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实践实操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寻求两者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既能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混合式课程是指采用混合式进行教学的课程,混合式课程建设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基础。混合式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团队建设、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环境建设、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步骤的优化等。混合式教学与高职教学特点要求高度契合,已经成为当前众多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的教学模式。

在高职课程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建设项目化、结构化、模块化、仿真化、视觉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有效解决传统单一文本教学资源“进不去、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的问题;二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化、个性化、泛在化学习,有效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兴奋点学生灵活化学习的需要;三是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管理,可实现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数字化、精准化、及时化、高效化的反馈和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考核评价的过程化、多元化和客观化;四是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以使教师能够根据线上教学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下深度课堂教学。

三、高职院校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的策略

1.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如上所述,高职混合式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有效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需要学校从资金、人力、物力和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需要统筹协调推进。因此,高职院校要扎实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必须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和系统推进。首先,应建立学院混合式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混合式课程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制定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方案以及相关制度文件;组织落实混合式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的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决策和方案;组织开展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常规管理和服务工作等。其次,应将混合课程建设纳入学院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将在线网络信息化教育纳入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考核,从而实现各功能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最后,应建立相关机制,聚焦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痛点和热点问题,以网络教学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以课程团队为形式,以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创新为保障,系统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工作。

2.加大投入,优化环境。良好的课程平台和网络环境是开展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平台和网络环境的优劣决定着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成效。课程平台、环境以及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建设需要相当大的经费支持。因此,高职院校要有效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以便使平台功能、教学环境、资源数量质量等能够满足混合式教学的需要。

3.研究推动,理论引导。实践证明,高水平的有效的教学改革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高质量的研究是有效推动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依据。为此,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指导专家团队,以加强对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关键问题的研究和指导。混合式教学指导专家团队应由校外高职混合式教学改革专家、高职教育研究专家和校内相关专家组成,并根据其各自优势进行相对分工,以便明确职责,可按照“分方向、分领域、分专题、分专人”的原则进行“模块化”的深入研究和指导,增强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指导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4.建立团队,示范引领。高职院校可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单位,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稳步推进的方式开展混合式课程建设。建立课程团队是搞好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基础,混合式课程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要完成其建设任务,必须建立课程团队。课程团队应由课程负责人及成员、企业相关岗位工程师、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高职教育有关专家组成,以便在课程建设中发挥各自优势。课程建设团队负责人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课程建设团队成员科学制订课程建设方案,统筹课程建设项目任务,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既分工又合作,根据课程团队成员各自特长和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模块教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所承担教学模块的内容和教法,使教学更有深度、精度和效度。

5.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开展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可以说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其涉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课程平台的应用以及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技能。因此,要切实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必须首先加强教师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能力的培训。一是要充分发挥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指导专家团队的作用,围绕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需要的理念和能力,分小组、分专题协同开发教师混合式培训课程,构建以混合式课程的教学理念、要素特征、课程设计、平台使用、资源建设和线上线下互动混合教学策略等为要素的模块化、专题化、活页化、案例化、格式化和可视化的“六化”“药房式”培训内容体系,以便针对教学中不同的“问题病症”,灵活开出相应的培训“药方”。二是要建立灵活、动态的培训需求机制,针对课程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混合式教学活动开展的难点及需求、定期培训调研发现的问題等,整理形成培训专题,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三是要建立个性化、层次化、信息化、混合化和一体化的“五化”培训指导模式,即根据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目标要求,将培训指导专家团队分为若干小组,分头负责若干课程团队的培训指导,形成培训指导与课程团队建设绩效共生共长共进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依托信息化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培训平台,针对不同层次课程团队采用线上培训和线下现场指导相混合的方式进行深度融入教导。四是要建立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培训指导考核标准和办法,并根据不同的考核结果分为不同等级的课程,从而增强培训指导的实效性。

6.建立标准,完善机制。科学的标准和完善的机制是深入推进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的重要保障。为此,开展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的高职院校应组织相关专家精心设计混合式课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可从课程资源建设的完整性和质量、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情况、教学成效四个维度去设计相应的等次要求,以此作为立项建设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和验收的依据。同时,为激发教师开展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应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包括混合式课程教学院系二级管理机制、混合式课程建设和应用情况通报机制、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考核激励机制等。

[参考文献]

[1]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9.

[2]谭永平.高职混合式教学线上资源建设的“3544”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64-68.

[3]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23):10-11.

猜你喜欢
教学特点混合式课程建设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