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臣 齐建国
摘 要:体育教学中的训练强度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所能承受的身心压力。体育训练强度的把控向来是体育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此外,笔者认为,体育教育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不同层次的规章制度的存在,取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让学生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下进行不同程度的系统锻炼,目前体育领域培训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学生的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希望可以本论题的研究为我国下一步的体育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田径,训练强度,应用,高效性
引言
在目前的体育田径教育发展水平上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训练强度是体育活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因素,在体育运动中,过多的运动负荷会给学生带来生理上的负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过少的运动负荷又不能保证体育锻炼的实际效果,所以体育负荷量的整体把控难度很大,我们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现实情况的摸索工作,对孩子们的身体情况、锻炼情况、承受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正确地调整和控制训练强度,采取措施保持体育训练强度设定的合理性。
一、对田径训练强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
(一)锻炼强度问题
训练强度主要是指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训练所需要的力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的综合量。影响它的因素特别包括训练的速度和训练的负担量,训练密度主要是一定时期内的训练重复次数。时间越长,训练密度越大。如果当运动强度和密度确定后,运动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决定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量。
(二)教学内容问题
体育课教师的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措施也对运动负荷有着相当强大的客观影响性,体育课程是否由体育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否艰苦朴素,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组织措施是否得当等,将对学生的运动负担产生重大影响。
(三)学生差异问题
学生的不同發育水平和自身的生理状况对学生的负担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安排工作量时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教学内容的适度更新。
(四) 场地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
田径训练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可以提供的场地多为室外跑道,因此受到天气、温度、湿度、风阻等外部因素相对较多。比如,日常训练过程中,如若遇到下雨天,田径教学训练就只能换为室内活动,但是因为室内空间有限、形式有限,因此田径教学训练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二、田径教学训练强度的调整与控制措施
(一)合理安排体育课程训练强度
体育课堂教师工作量的组织必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理状况和体能状况作为上课的出发点,做好发展体育的准备,全面了解课程全体参与者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们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有必要将相应的教材与相应的体育设施结合起来。此外,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量及运动方法在体育教学实践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效果。教师要了解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偏好,从而在此基础上改变和改进教学方法,扩大一些体育课的授课内容。
比如:男生往往更偏爱打篮球,那么在田径课程中就可以设计一些有关于球类运动的游戏,推人出圈的游戏设计就很好(老师提前画一个大小适合的圆,让学生互相用肩膀撞击对方,将对方撞出圈外者为胜),教师在此过程中监督、指导、调整课程进行的具体方案,确保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的学生的需求,并与学生持续互动,确保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带来良好的学习成果,体育新知识与新技能的结合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动性。
与此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人心理因素方面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素质,切实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比如,日常田径训练之余,也可以加入一些心理辅导课程,并且通过交心谈心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由此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多组织一些比赛型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由此才能更好地爆发学生的内在运动潜能。
(二)合理分配运动负荷
一般来说,体育课的重量模式是不同的,但是不论是哪种运动模式的开展方法,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与教学情况相结合,我们在活动开展时需要设计一些小小的热身运动或者热身游戏进而让孩子们适当适应体育活动的发展过程,通过游戏类型的变化进而控制体育负荷量的变化曲线。举个例子,老师可以选一节田径课进行“游戏课”,在课堂上举行多种“抖音”上流行的游戏环节,进行折叠跑、直跑、绕圈跑等教育目标的“转化式训练”,并以开玩笑的方法指出学生问题并请犯错误的学生为大家展示一个节目,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大家逐渐融入具有和谐氛围的集体活动,总之,在体育运动发展中,无论选择何种训练模式和运动对象,我们在教学设计的安排过程中都要保持运动负荷的合理选择,坚持高低动静交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其次,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设计上应遵循稳定性原则。训练强度和数量可根据体育考试标准或比赛强度进行设计,使学生得到稳定的田径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田径成绩。避免在考试或比赛前进行突击训练和集中训练,然后突然放松训练,不利于学生技术的稳定。
(三)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在体育教学的发展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生理机能和心理变化的不同,监控训练的工作量水平。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内容和活动是自由的、无限的,但前提必须是班级整体保障体系必须是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学校必须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状况,并与学生充分沟通。体育教师应该使学生们首先能够迅速了解正确规范的体育活动的相关运动措施,从而保证体育运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在体育运动中,对学生训练负担的控制必须遵循高低结合的教学原则,如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负担达到一定水平,那么就会容易产生人身意外、厌弃心理等等不良反应或者不良现象,这种心理情况的变化过程是由影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诸多因素引起的,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会引起学生一定程度的生理负担的刺激,是由影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诸多因素引起的。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适当地做一回“倾听者”,教师在倾听后应该做一些整理及反思,除了强化学习方法的更新外,教师还可以共同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活动,从而让学生与教师在共同练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紧密沟通,进而在体育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再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制定运动负荷曲线,并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安排运动负荷量,做到一个最大程度上的合理体育教育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天鹏. 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选择策略[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000,001. 223-224.
[2]杨红霞.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背景下田径专项训练策略探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014,005. 35.
[3]朱鹏翔.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考体育田径训练的教学实践[J]. 田径. 2016,000,012. P.6-7.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