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思想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走出课堂”的实践途径探究

2021-03-08 02:57夏怡
考试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实践途径生活化教学

摘 要:新课改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尝试用生活化教学来改革教学课堂,以期望加强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在这一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侧重于把生活引入课堂,却忽略了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实践性意义。文章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尝试探寻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真正走出课堂的实践途径,努力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出传统课堂,走进学生生活。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走出课堂;实践途径

一、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它的載体是生活,其知识也源于生活,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国家意识等。这些学科核心素养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实际生活。它的教育教学离不开生活,甚至还要服务于生活。可是,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道德与法治的一线教师都在不断积极尝试改革教学课堂,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而近年来备受广大教师青睐的生活化教学比较贴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性、思想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都尝试融合生活化的内容,以期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 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不足——忽视“走出课堂”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通过一直以来的观察,笔者发现目前大多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所尝试的生活化教学都是侧重于把生活引入课堂。例如,以时事新闻进行课堂导入、用生活素材进行情境创设、在教室内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等,这些都是平时采用比较多的方法。相比传统的脱离生活的教学模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但是生活化教学的另一面——“从课堂中走出去,亲临生活”却常常被很多老师忽略。因此,笔者这里所谈论的“走出课堂”是指离开自然教室,走向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天地间”,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的空间范围,甚至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影响下,从教以来,笔者坚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带着学生走出课堂,亲临生活,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开发思想品德的教育阵地。一路走来,通过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经验,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走出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笔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以下就陶行知思想引领初中道德与法治走出课堂的实践途径谈谈笔者的一些尝试。

三、 陶行知思想引领初中道德与法治“走出课堂”的实践途径

(一)有效挖掘学校社会资源,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场景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这一理念认定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是教育阵地,可以利用社会力量为教育助力。作为教师,应该仔细观察生活,巧妙挖掘可以利用的学校社会资源,既可以是人力、物力等有形资源,也可以是知识、社会关系等无形资源,从而结合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例如上《中学序曲》这一课时,笔者计划组织了“学生参观校园”这一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近我们的校园。笔者提前先安排一些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进行一次课前调查研究,然后作为这次活动的“导游”,带领学生进行“学校一堂游”,为其他同学介绍学校的历史、自然环境、图书馆等,讲解学校的校训、课程、特色活动等。学生通过“学校一堂游”活动,不仅增强了调查研究、口头表达等各项能力,而且让全体学生对学校建设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不仅熟悉了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校对他们的殷切希望。再比如上《走近老师》,笔者在班里组织了《与老师零距离》的活动,先是在老师的倡议下,部分学生自愿组成“小小记者团”,利用一个星期,查阅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史,参观教师办公室,观察老师的日常生活点滴,并且采访个别老师,了解老师更多的信息,最后在班上以PPT展示的形式进行小组成果汇报。整个活动过程,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了自己老师的日常生活,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付出,而且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而小组汇报成果也是教师上课可以使用的现成资料,小组汇报虽然某种程度上挤压了教师的讲课时间,但其实反而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除了合理开发利用学校本有的资源,教师还可以主动挖掘利用社会资源,例如上《基本经济制度》时,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在家长的全力支持下,提前一个星期的周末,笔者组织了“华士新桥一日游”,带领学生参观江阴华西村和新桥的海澜飞马水城,和他们一起探寻江阴华西村创造的“农村田野上的奇迹”并且了解新桥海澜集团的创业历史,从而切身体会到了多种经济形式发展对于社会的意义,亲眼见证到江阴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使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经过“华士新桥一日游”,在讲《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框内容时,学生本来觉得艰涩难懂又离生活遥远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亲近了许多,很多学生在整堂课上发言积极,有说不完的想法,每一个人都踊跃参与其中,而且对知识还能当堂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有效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生活就是另一个学习课堂,实践出真知,同时实践也检验真知。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理论与实际应该相结合。学生如果脱离实践,只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那就变成了人们常说的死读书。长此以往,反而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兴趣的培养,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在实践活动中应用旧知。譬如,上完《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内容后,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我组织了学生进行“情暖敬老院”的活动。在敬老院,学生和老人们开心地闲聊,为老人捶背、按摩,还推着轮椅带老人去敬老院对面的五星公园晒太阳,并奉上了精心准备的才艺表演。孩子们为老人们送去爱心和欢乐的同时,他们也知道了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的知识内容。又譬如,上完第二框《根本政治制度》,为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笔者在班级组织了“我有金点子”活动。先让学生在班级中充分讨论,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方式确定几个学生最关注的“整顿校外辅导机构”“合理整治学校路边摊贩”等几个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组织调研活动,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查找等多种方式,最终写出自己小组的调研报告,并形成自己小组的议案。在调研活动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现状,关注到社会问题,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敢于探究和尝试。

曾经有一次公开课上《关心国家发展》,笔者也大胆地使用了这种小组合作实践的方式,从开始准备到结束,历时整整两周,老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当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原有小组的客观情况,在遵循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兼顾小组间实力的均衡和个人意愿,将班级12个小组整合成6個大组,每组设一名组长。分组完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每一主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要求学生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走近生活,通过生活采访、实地考察、上网查阅等各种方式收集资料。从活动开始到结束,教师一直密切关注学生活动进度,积极参与其中,最后还要指导他们分析归纳总结所收集资料揭示的道理、制作PPT,从而形成课堂展示的资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成果,而教师整堂课只担任了主持人的角色,让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

(三)有效利用学校集体活动,巧妙融入教学内容

对于社会实践活动,部分老师普遍认为现在学习压力大、学习节奏紧张,教师和学生受现实条件的约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实,除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学校集体活动,巧妙融入教学内容。陶行知先生曾经详细阐述过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认为生活到处是教育,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假若教师能够留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捕捉教育生活的闪光点,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角落都随时可能成为学生思想的教育素材、实践的活动阵地。比如,抓住学校举行运动会和篮球赛的机会,在组织学生参与比赛的整个过程中巧妙融入《在集体中成长》的相关内容。又比如,利用学校美食节或者跳蚤市场的活动,学生分成两个团队,小组合作策划,模拟商店经营,过程中合理涉及学生投资和分红等,通过整个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公平”“合作与竞争”等相关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社交、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所以通过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切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无时不在,更能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四、 结语

理论是简单枯燥的,但它来源于生活,又必将回归于生活。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根基与源泉,教育的有效性与意义最终要回归到生活世界。总之,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注重以多种方式把生活引入课堂,也不能忽视以多样的形式让教学“走出课堂”,拥抱生活,挖掘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创新开发思想品德的教育阵地,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

将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深处、落到实处。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提高和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还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拯宇.教学走进生活的途径[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81.

[2]查红梅.走进社会生活 放飞成长翅膀: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启示[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25.

[3]陈丽.高中政治教学应走进生活[J].教育艺术,2018(1):68-69.

[4]孙有明.初中政治社会实践活动初探[J].教育科学周刊,2015(4):172.

[5]程琳.对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好家长,2018(90):117.

作者简介:夏怡,江苏省江阴市,江阴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实践途径生活化教学
渗透行知思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