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生本动力,优化数学课堂

2021-03-08 02:06彭国森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活力课堂小学数学

彭国森

【摘要】笔者从教15年,反思总结出教育应该要走向生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生怕学生不明白而详尽地向学生解释,把自身的知识技能毫不保留地教给学生,这是教师的伟大?非也,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少,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学生学到的仅仅是教师所教的知识,显得太局限。其实学生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求知动力,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何不激发学生自身的求知动力呢?学生有动力了,他会努力探索研究直到找出答案为止。通过自身理解掌握的知识、技能较深刻、牢固,并能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可知,学生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机械学习是一种形式上死记硬背的学习,它让学生获得虚假的知识。假知没有“活性”,既不能迁移,更不能运用。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动力;活力课堂

在郭思乐著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一则寓言让笔者深刻体会,受益匪浅,给笔者教育理念:一位印第安人抽奖中了一台汽车,如何把汽车带回家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是这样做的:他顾请了一台马车把汽车拉回家,达到了目的,可是浪费金钱、时间。他不懂得汽车本身具有动力或不懂得激发汽车本身的动力把汽车开回家,既省钱、省力又省时。而我们所教的学生又何尝不是一台汽车呢!

独立探索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有深刻意義的,它内化了认知结构,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血肉,学生记忆准确、牢固,还能灵活运用。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富有活力呢?

一、营造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探究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转移向人格和人才发展转变,在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由知识准备转向情感诱导,从知识技能转向个性发展。因此,在导入阶段,应弱化复习功能,强化情境创设功能,创设好奇、困惑、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产生积极探索的强烈愿望。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入要活,要注意学生的生活背景。虽然数学教学的内容是抽象的,但大多数都能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生活原型。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学生的生活导入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愿望。

2.介绍应该是有趣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们常常受到他们的兴趣的影响。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所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导入阶段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它可以通过故事、谜语、游戏介绍等方式介绍,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中导入。

3.介绍应该是启发性的,可以诱导问题和思考。“学起于思,自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强烈的期待,从开始到怀疑,再到思考,到结束,这应该是在实施阶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灵感。

4.介绍应该是知识渊博的,与新知识密切相关。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在新课程帮助新知识吸收之前激活“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在情境设计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库。情境一定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同时也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探索新知识。

二、重视主体,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时只是被动地听,听那些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久而久之,则产生了烦躁不安的情绪,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后进生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心情较烦躁,根本听不进教师喋喋不休的毫无色彩的讲授。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或采用较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三、引导学生相互实践、探索、合作

学生有参与的动机,他们也必须有参与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过程探索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作用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让学生动手。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它是培养技能、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设条件,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充分感知和形成操作中的形象。在目前的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我们需要不断挖掘,但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首先,我们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动手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视觉活动来认识和反映他们的思维活动,因此,有必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其次,操作要适度。不易操作的,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对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直观认识,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及时从抽象、直观的层次向抽象层次的转化。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并讨论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经过讨论,得出矩形由平行四边形变换,矩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矩形长度为平行四边形的长,矩形宽度为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

3.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需要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体系向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们参加这个小组,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这是一种实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后进生是在长期的知识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或许他们很久没有体会到表扬的滋味了,品尝不到那种喜悦的心情。针对不同后进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特殊措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让他们发挥特长,显露各自的才华和智慧,使每位后进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不断的成功会使后进生逐渐克服自卑心理,信心日益增强。

自卑还是自信,可以直接影响着对人生的态度,制约着自我发展。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愿望,而且总希望自己学得很好。只不过在知识积累的细微变化过程中,自己落伍了,这种上进心也随之消失了。我们必须创造机会,让后进生体验成功,还他们自信,使他们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完全可以改变目前落后的状况。

五、情感交流,唤起热情

在任何一个班级中,优、中、差的表现是客观的。教师的爱应雨露均沾每个学生的心田。后进生心理存在着严重的障碍,对他们尤其要偏爱,教师的爱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上,体现在给予他们知识、智慧和能力上,爱会促使后进生的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心情和自己的信心,从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接近后进生,同他们交朋友,架设一座相互信任的桥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给予后进生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得到巨大的鼓舞。

学生需要教师的赏识。与后进生交谈时,尽量使用鼓励性、赞许性的词语,学生在接受这些信息时,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不知不觉地唤起自己向上的热情。要知道,当被别人赏识时。将会产生很大的内驱力。

激发学生自身动力,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让我们启动汽车的发动机,让汽车跑得更快更远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威.小学儿童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活力课堂小学数学
构建活力四射的高中语文课堂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推行合作学习, 构建活力课堂
探索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活力课堂构成要素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