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贸易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1-03-08 05:57刘丹
关键词:中日韩贸易额进口

刘丹

(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2011年11月,东盟(ASEAN)10国率先发起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倡议。2012年11月第七届东亚峰会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随后发出响应,开始长达8年的谈判之旅。先后经历了反全球化浪潮冲击、印度“退群”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国际环境的变幻莫测之中,RCEP却在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由此,东盟 10 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 15 个成员国组成了覆盖人口最多(22.7亿人),GDP总量最大(26万亿美元)的自贸区。RCEP共包括 20章,涵盖初始条款和一般定义,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贸易救济,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中小企业,经济与技术合作,政府采购,一般条款与例外,机构条款,争端解决,最终条款等,另附各成员国的减税承诺、有关服务业的开放承诺、有关服务业和投资的保留措施、自然人短期流动的承诺4 个附件[1]。由此可见,RCEP涵盖了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方方面面,是全面、现代、高质量、互惠的自贸协定。

本文将从贸易角度出发,比较欧盟(European Union, EU)、RCEP、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规模,剖析RCEP自贸区的国际地位和成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描述了RCEP自贸区内国别之间和产品类别的贸易情况。随后,从中国的角度探讨中国通过RCEP与日本建立自贸关系后的发展前景,最后论述RCEP对于中国的意义。

一、RCEP、EU、NAFTA自贸区规模比较

根据CEPII BACI数据库,以2018年的全球双边贸易数据为基准,比较当今三大自贸区(EU、RCEP、NAFTA)的贸易规模:EU以6.12万亿美元全球进出口额,高居世界第一,进出口基本平衡,是目前全球贸易规模最大的自贸区;RCEP紧随其后,以出口额5.66万亿美元紧逼EU的6.12万亿美元,进口额为4.41万亿美元,净出口额高达1.71万亿美元,是世界的净出口地区;相比之下NAFTA的贸易规模就逊色许多,出口额为2.30万亿美元,进口额为3.18万亿美元,出口缺口达0.88万亿美元,是世界的净进口地区。如图1所示,2018年三大自贸区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76.8%,其进口总额占全球进口总额的75.0%,其中RCEP地区的全球出口占比为30.8%,全球进口占比为24.0%,较2003年分别提高了6.8个百分点和6.0个百分点;EU和NAFTA虽然仍占据全球贸易的半壁江山,但是总份额却已遭遇大幅收缩,两者出口总份额由56.5%下降至46.0%,进口总份额从62.4%下降至50.9%,这进一步说明了非欧美经济体的崛起和构建RCEP深化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可期。

图1 2003与2018年世界主要自贸区贸易份额对比

自贸区设立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地区内部贸易,从三大自贸区的内部贸易来看,EU也以3.86万亿美元的内部贸易额遥遥领先,占总贸易额的62.8%,其中内部出口占比63.1%,内部进口占比62.6%;而RCEP的内部贸易占比相比于出色的总贸易额而言并不突出,内部贸易额为2.20万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43.9%,其中内部出口占比39.0%,内部进口占比为50.1%;NAFTA的内部贸易量也以1.10万亿美元排名垫底,占总贸易额的40.2%,其中内部出口占比47.9%,内部进口占比34.7%。由此可见,RCEP作为全球净出口地区,内部出口占比却在三大自贸区中最低,不过这更意味着RCEP签署的必要性——通过扫除RCEP国家的多边贸易壁垒、促进要素流动以及其他优惠政策必将极大发挥出RCEP区域的内部贸易潜力。具体来看,如图2所示,比较三大自贸区内部贸易在2003年至2018年贸易总量的占比情况,此时的RCEP地区虽然还未正式成立,其内部贸易总额的比重已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超越了NAFTA,且无论从内部进口占比还是内部出口占比上看,RCEP地区都呈现上升趋势。相较于内部贸易占比持续下降的EU和NAFTA,RCEP的内部贸易展示出持续的成长性。其中, RCEP的内部进口占比始终在50%左右,这表示RCEP中承诺的降低90%货物商品至零关税,将为RCEP成员国家的进口降低45%进口关税成本。而随着RCEP正式启动后,各成员国间的贸易比重增大,这将为RCEP带来更为可观的贸易成本下降,这也将进一步促进RCEP内部出口,进而通过贸易拉动整体RCEP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升RCEP地区总体竞争力。

图2 2003~2018年三大自贸区内部贸易占比变化

二、RCEP区域内部贸易概况

从RCEP内部构成看,RCEP的成员国既涵盖了东亚经济圈的中日韩三巨头,又包括了东盟10国这样中小型经济体,还包含了大洋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成员国之间不仅经济规模迥异,经济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如此多元化的成员国组成在多边的自贸协定中尚属首次。

为何如此多元化的成员国可以最终摒弃各自的异议达成RCEP?这从RCEP区域内国家间贸易便有迹可循。中日韩是RCEP的主要贸易国,无论是总贸易额还是内部贸易额均占有绝对优势;而RCEP的发起地区——东盟,其本身就由10个国家构成,有新加坡这样的发达经济体,有马来西亚和泰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这样人口规模较大但经济欠发达国家,还有缅甸、柬埔寨、老挝这样不发达的国家,以及文莱这样的微型国家。正是东盟10国足够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形成了RCEP的内核,奠定了RCEP 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基调,也是吸引中日韩三巨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参与其中的重要法宝。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由于地理上与亚洲国家更为临近,处于亚洲环太平洋经济圈内,与欧美市场的地理疏离,使得加入RCEP获利更为可观。

表1详细展示了2018年RCEP国家贸易排名情况,中日韩三巨头在绝对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在RCEP内部贸易占比并不高,处于中下游水平;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RCEP内部贸易量和内部贸易占比均处于中上游水平,其中澳大利亚对RCEP成员国家内部出口占比达到67.98%,高居第三位。当然,澳大利亚的矿石品和优势农牧产品功不可没,澳大利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国除了英美均来自于RCEP地区。新西兰的出口结构中除矿产品外,与澳大利亚的出口产品类似,其主要贸易伙伴也集中于RCEP地区,以59.21%的内部出口占比居第五位。东盟国家的贸易排名较为分散,但总体而言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贸易量越高,但是RCEP成员国内部贸易占比却较少。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贸易额虽然小,内部贸易占比却极高,老挝、柬埔寨、缅甸和越南的内部贸易占比均名列前茅。其中,排名第一的老挝内部出口占比达到87.81%,内部进口占比更是达到94.26%。不难看出,RCEP对于欠发达经济体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扩大出口具有更为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贸易大国中日韩因贸易量上的优势,即使内部贸易占比不高,却极具贸易量上的吸引力,并且内部贸易占比不高更预示着中日韩拓展RCEP内部贸易的巨大潜力[2]。和高度一体化的EU(内部贸易占比超过60%)相比, RCEP地区与之相差约20个百分点,其主要差距便是贸易大国中日韩内部贸易占比过少所致。中日韩3国作为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和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 277亿美元和3 13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是日、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3]。中日韩之间如果能够通过RCEP进一步推进3国间贸易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继续推进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相关事宜,更好地发挥三者贸易大国的优势,不仅能使东亚地区成为振兴全球经济的引擎,更能推动RCEP地区的经贸一体化发展,使RCEP各个经济体乃至全球其他经济体都从东亚经济圈的繁荣中获益。

表1 2018年RCEP国家贸易排名情况

从整个RCEP地区的内部贸易产品来看(图3),主要集中于HS分类中的第16大类即机器和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贸易量最多,这部分产品涉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机制造业等。这类产品是加工贸易的集中地,是各国嵌入全球产业链的主要方式,是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经,该类产品的单边贸易额(1)在计算内部贸易时,进出口总额是平衡的,本文涉及自贸区内部贸易时,统称其贸易额为单边贸易额,表示进口额或者出口额。达到总体内部贸易额的35.58%,但是仍然低于该类产品在RCEP总贸易中的占比40.00%,这说明RCEP成员国参与的国际分工更大程度上是与欧美国家而非RCEP国家,一旦外围遭遇产业链的冲击,RCEP地区也将难以幸免。RCEP国家之间通过RCEP降低关税成本,简化贸易手续,拓展RCEP内部的生产网络并加深区域内国际分工程度,势必将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增加RCEP成员国抗风险能力,获取新的增长动力。除第16大类产品外,矿产品、钢铁制品、塑料与橡胶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也是RCEP地区的重要贸易品,上述排名前5类产品的内部贸易占比之和达到40.64%,且由于这5类产品具有很强国别比较优势,是促使成员国加入RCEP的动因之一。而其他重要贸易产品如汽车等相关产品和精密仪器设备在RCEP内部占比并不高,分别占4.82%和4.29%,该类产品技术密集和产业保护程度较高,具有高额的关税和技术保护限制。RCEP在原产地规则、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统一和各个成员国减税的承诺必将使得该类产品在RCEP内部贸易中实现爆发式增长。

图3 2018年RCEP地区内部贸易产品分类统计

三、RCEP有望成为中日贸易瓶颈的突破口

中国长期以来都致力于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并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签署了双边的自贸协定,即所有RCEP国家之中只有与日本尚未签订双边的自贸协定。因此,RCEP正式签署对于中国的最大成果便是中日之间贸易自由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日之间虽然贸易往来频繁,日本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也是RCEP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但是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中日贸易始终受到非经济因素的阻碍,双边自贸协定总是在关键问题上难以让步以致谈判陷入僵局[4]。这也导致中日贸易发展迟缓远远滞后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中日贸易长期增长乏力。事实上,在中国的RCEP贸易伙伴国中,日本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但日本的领先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进出口份额不断下降,韩国甚至于2013年开始超越日本成为RCEP区域内中国的第一大进口国。为了更加直观地考察中日贸易关系的走势,笔者根据CEPII的双边贸易数据从总体RCEP国家与中国贸易份额中剥离了中日贸易份额和中国与其他RCEP国家贸易份额(图4)。2003~2018年的15年间,中国对RCEP地区的总进出口份额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便是中日贸易的低迷。2003年,中国对日本出口约629亿美元,出口份额可以与对其他所有RCEP国家出口分庭抗礼——日本以14.90%的出口份额超过其他所有RCEP国家14.70%的总和。至此以后,中国对日本出口份额逐年下降,2018年中国对日本出口1 546亿美元,但出口份额下降至6.74%,而其他RCEP国家的出口总份额上升至21.10%。15年来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只有6.17%,低于同一期间中国GDP的9.2%平均增速;相反,中国对其他RCEP国家的出口总额从2003年621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4 83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4.67%。在进口方面,中日贸易也不容乐观,从日本进口份额持续呈下降趋势,2003年中国从日本进口55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比重的19.56%,2018年从日本进口额为1 387亿美元只占进口总额的8.71%,年均增长率仅为6.24%;反之,中国从其他RCEP国家的进口总额由755亿美元增加至4 770亿美元,进口占比从26.27%上升至29.96%,年均增长率为13.08%。

图4 2003~2018年中国对RCEP国家贸易比重走势

为了更加清晰说明中日贸易结构,利用2015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分析中日贸易行业特征,按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分别列出了中日贸易主要集中的十大行业(图5)。从贸易结构看,中日双方主要以工业品为主,行业集中于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以上行业已经涵盖了中日80%的贸易额。中日的一般贸易处于中国大幅入超的状态,只在服装业、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方面具有优势,贸易产业的互补性明显。在加工贸易上,中日贸易关系出现扭转,中国对日本的加工贸易出口处于优势。其中,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更加占据了中日加工贸易的绝对领先地位——49.39%的中日加工贸易都集中于该行业,这进一步说明了中日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紧密联系和加深合作的必要性。签署 RCEP 后,日本对中国的关税减免主要集中在纺织产品、农产品和工业基础零附件等中国优势产品上;中国在日本的优势产品上也有大幅的关税减让,如大排量轿车、专用车及其零附件、加工机床等通用设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等产品关税降幅巨大(2)中国对日本关税承诺表,见http://fta.mofcom.gov.cn/rcep/rceppdf/04%20Schedules%20-%20CN%20for%20JP_cn.pdf (访问日期2021-01-17);日本关税承诺表,见http://fta.mofcom.gov.cn/rcep/rceppdf/11%20Schedule%20-%20JP1.pdf(访问日期2021-01-17)。。配合RCEP其他的知识保护、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条款,此次的RCEP将成为中日贸易关系改善的突破口,从多边自贸协定切入激活中日双边贸易。

四、RCEP对于中国的意义

RCEP的签署对于中国而言是继中国加入WTO后参与全球化的另一座里程碑,RCEP对于中国的意义重大。

第一,RCEP作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外部市场,将发挥中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的优势,有利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体而言,RCEP的签署意味着中国迎来更加确定的外部贸易与投资环境,尤其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当下,RCEP无疑是亚太经济稳定的“强心剂”,也是RCEP成员国之间经济的“粘合剂”,稳定和扩大的亚太市场将促使中国扩大出口,优化进口,助力经济外循环。

图5 2015年中日贸易主要集中的十大行业

第二,RCEP在国家贸易自由化、市场化、法治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符合协定中的相关承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需要中国持续国内深化改革,规范国内各类要素市场,加速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另外,RCEP扫除了不同成员国之间货物、技术与服务流动障碍,这也必将导致中国企业面临更充分的国际竞争,促使中国企业引进新技术并不断创新,加速形成更加健康的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第三,RCEP有助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推进。RCEP将成为中日韩之间强有力的经济纽带和制度规范,为实现中日韩自贸协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日本成为RCEP的“关键先生”,在东盟的牵头下,日韩和中日之间的凝聚力得以加强,在RCEP框架下,中日韩之间建立了初步的多边自贸区,有了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指导目录,加深了三者之间的经贸联系,成为了中日韩自贸区的试验田。届时,中日韩将发挥制造业和贸易强国的联合产业链优势,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领地,国际经济重心也将真正往东亚聚拢。

第四,RCEP将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促进,为中国提供更大的发挥国际影响力的舞台。东盟各国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的建设,而RCEP则通过制定成员国间规范贸易和投资规则,在软件上的“互联互通”,让两者具有高度互补性。本质上,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只有在自身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地位稳固的情况下才能贯彻这一倡议,这也是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该倡议的关键。而RCEP不仅为中国注入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将继续巩固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五、结语

RCEP是继EU和NAFTA后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自贸协定,依照贸易规模,RCEP在生效的即刻便成为仅次于EU的全球第二大自贸区,并有赶超EU的架势,彰显了亚太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相较于EU与NAFTA,RCEP地区的内部贸易占比并不高,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中日韩贸易大国之间相对较低的区域内贸易所致,这说明了RCEP签署的必要性和巨大发展潜力。

从中国的角度出发,RCEP的最大成果在于中国首次与日本建立了自贸关系,RCEP中相互减让关税的承诺和其他相关条款将促使中日双方发挥一般贸易上的互补,加工贸易上的相互合作优势,激活长期低迷的中日贸易。此外,日韩之间也能通过RCEP暂缓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RCEP或将成为东亚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跳板,推进搁浅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

此外,RCEP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外部市场,将发挥中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上的优势,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日韩3国也将通过RCEP发挥制造业和贸易强国的联合产业链优势,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领地。RCEP将携手“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主动适应全球化转向引领全球化的质变节点。

猜你喜欢
中日韩贸易额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数据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