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燕 李成忠 周 霞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园林园艺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在园林绿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就业倾向较强,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前景的拓展及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中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衔接方式单一等原因,导致其实际课程衔接效果并不理想。同时,部分中高职院校还存在校企之间和中高职院校之间沟通机制不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意见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于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质量提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中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本校的课程定位及衔接方式,同时还要积极完善校企之间、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及课程评价机制,进一步推动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展,不仅需要中高职院校领导与教师关注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还需进一步综合参考产教融合背景,充分考虑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及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进一步关注我国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的就业导向性。同时,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仅涵盖工程原理等工科内容,还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等美学相关内容,所以在课程教学模式上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综合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不仅需要相关院校自身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及先进的教学设备,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也不容忽视。首先,就专业教学内容而言,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内容较为丰富,不仅包括中外园林简史,同时还涵盖园林规划布局与形式、造景手法、艺术构图法则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集美学、工程原理及规划设计于一体[1],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储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还需高校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明确园林设计与实际园林建设之间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建设过程中,其教学内容还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性较强。任何一项园林绿化项目从设计、施工到最后的落成都与相关政策法规密切相关[2],所以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在教学方式上也需要多样化发展。首先,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在教学上需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网络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对本校师生之间的在线教学,还包括网络教学资源的查找及电脑绘图,所以中高职院校教师需进一步熟悉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其次,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展还需在尊重教师课堂主导性的同时进一步鼓励学生创新。园林技术专业对于学生创新性的要求较高,所以中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加入了创意比拼及主题活动等环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能力。最后,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还要鼓励学生在电脑绘图的基础上进行徒手勾勒方案,从而进一步培养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设计思维,推动学生以思考为设计核心,将采集、归纳、设计灵感的过程具象化[3],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企业作为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主体之一,其参与课程建设的初衷在于提升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人才与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程度,所以在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职业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首先,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建设过程中,部分中高职院校自身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应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细节性,不仅有助于提升中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在教材内容选择上与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联系密切,部分中高职院校教师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中未涉及的职业证书考核内容进行了补充讲解,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具有关键作用。最后,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在教材大纲及课程目标上与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贴合程度较高,不仅可满足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机会。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的开展,既是推动我国园林建设发展的有效举措,同时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及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中高职院校还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衔接方式单一等问题,对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实效性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部分中高职院校课程评价体制与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善、课程衔接各主体沟通不畅等,也是影响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不利于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科学明确的课程定位不仅可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教学思路与指导方向,同时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实际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院校在课程定位与衔接方式上却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中高职院校在园林设计专业课程定位与目标不仅重复性较高,而且太过空泛,导致无法为本校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活动开展提供具有建设性与指导性的思路与建议[4],不利于学生园林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其次,大部分中高职院校的课程衔接方式仅限于通过复习的方式完成对于教学内容的衔接,课程衔接方式太过单一,不仅无法吸引学生对于园林技术专业的兴趣与好奇心,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最后,部分中高职院校在教材及课程体系上不兼容,二者所使用的教材在编写思路、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内容上都存在较大出入,导致学生从中职院校升入高职院校之后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适应不及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涉及多个主体和不同立场与诉求,所以各主体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对于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质量的提升也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中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内容与细节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实际的课程衔接工作效果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次,部分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在园林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缺乏高效合理的沟通机制,导致中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及知识结构方面要重新建构,对于学生实际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最后,课程建设理念的不一致也是影响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顺利推进的原因之一。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中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由于课程建设理念不一致,导致中高职院校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衔接过程中也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步甚至内容不一致的情况[5],对于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相关主体密切交流沟通,还需积极听取师生以及合作企业工作人员的意见,同时通过专业教师的交流研讨对现有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从而提升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质量。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中高职院校由于缺乏有效的意见反馈机制,高校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衔接工作的实施者与学习者,对于相关课程衔接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最为直接和敏锐,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得不到有效反馈,导致实际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于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其次,企业作为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主要承担者,实践教师的反馈意见对于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合作企业教师的意见反馈无法及时被中高职院校所接收,对于本校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最后,部分高校还存在意见反馈与问题接收之间周期过长的问题,学生以及教师所提出的意见得不到高度重视以及有效解决,出台解决方案的速度过于缓慢,导致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对于实际情况适应程度不足[6],导致其遇到的问题不能被及时了解和解决,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产教融合视角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衔接工作的开展是对中高职院校现有课程与教学体系的一次全新改革,不仅包括课程内容与结构,还包括本校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但在实际开展过程,首先,部分中高职院校在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方面的评价主体太过单一,大部分中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评价工作仅仅依靠本校学科带头人组成的课程评价小组开展,导致在课程评价过程中评价角度与评价方式过于刻板,不仅不利于本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次,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方式太过僵化老套,大部分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对于课程评价仍然通过定时听课这种方式进行,导致部分中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表演成分,这不仅不利于课程衔接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发展及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最后,部分中高职院校课程评价理念太过落后也是影响园林技术专业衔接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因,中高职院校对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评价更多侧重于学生的成绩,忽略了本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工作对于中高职教育合理衔接及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中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本校对于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定位及课程衔接方式,同时由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院校涉及较多主体,所以还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衔接工作的沟通机制,推进中高职院校课程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中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完善本校课程衔接工作的意见反馈机制及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从而推进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全面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技术中高职课程衔接工作开展过程中,课程定位明确与否对于教师各项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中高职院校首先要鼓励相关领导进一步明确本校课程定位。中高职院校领导要进一步明确本校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及教学资源储备水平,从而对本校实际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进一步推动其课程目标精确化程度的提升。其次,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丰富本校的课程衔接方式。除传统的复习旧知识之外,中高职院校还可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为新旧知识建立衔接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提升中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促进中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7]。最后,中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提升课程体系及教材的兼容性,拓宽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及范围,从而促进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衔接工作在参与主体上不仅涉及中高职院校,同时与合作企业也密切相关。所以,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中高职院校首先要完善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除双方在合作前期的考察之外,还要进一步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建立完善的在线沟通机制,针对双方课程安排及教学计划进行详细沟通,从而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工作质量。其次,中高职院校除了定期的沟通交流会之外,还要派遣专业人才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就课程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8],从而进一步提升双方沟通效率,针对在线沟通过程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了解,促进双方在园林技术专业衔接过程中各项共识的达成,推动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衔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中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还要明确其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理念,对于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求同存异,从而推进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课程衔接工作质量的提升。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的开展是对中高职院校课程衔接及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全新的改革和尝试,对于中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及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中高职院校首先要促进线上与线下意见反馈机制的结合[9],既要完善中高职院校在线意见反馈收集机制,对于师生的意见与问题进行及时了解,同时也要在线下设立相应的意见收集信箱,并安排专门人员定期了解与处理师生反馈的意见与建议,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反馈渠道。其次,中高职院校要进一步优化意见反馈与问题解决机制,对于师生所反馈的问题进行及时归类与处理,进一步缩短师生意见反馈与问题解决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衔接工作效率的提升。最后,中高职院校及企业领导还要进一步优化师生的意见反馈模式[10],从而进一步了解中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生的困惑,提升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质量。
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能及时发现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帮助中高职院校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推动中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具体的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衔接工作开展过程中,中高职院校首先要更新相关工作人员的课程评价理念,对于中高职院校中课程评价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培训,鼓励其积极学习课程评价前沿的理念与方式,进一步提升其课程评价的能力与水平,为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中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丰富课程评价主体。除相关课程评价工作人员之外,中高职院校还要通过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方式积极引进不同的课程评价主体,从而帮助教师全方位了解自身的课程效果,进一步提升中高职院校教师实际的教学水平。最后,中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推动其课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除学生成绩这一考核指标之外,中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关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水平,从而对中高职院校课程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11],提升中高职院校园林学生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