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小丑”为载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探索

2021-03-08 11:10蒋冬梅吴晓妮李嘉茹赵翠娣
文教资料 2021年27期
关键词:小丑法治道德

蒋冬梅 吴晓妮 李嘉茹 赵翠娣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政法系,广东 广州 510303)

“教育小丑”是以色列基于其教育环境,由教育者在学校开创的一种有特色的教育艺术形式。在该国的小学校园中,由教师负责扮演小丑,在课堂和课间活动中,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游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小丑”促进了师生交流、增添了课堂趣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受“教育小丑”这一教育艺术形式的启发,笔者力图在中国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打造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带来生机、让学生获得身心发展的“教育小丑”模式,并以此为载体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路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效果。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课程本身角度

1.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足够重视,课时比重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素质教育虽然不断被提倡,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目标上,依旧追求升学率,注重学习成绩的考核,忽视综合素养的培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占学生全部课程的比重较低且上课时间经常被其他科目占用。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趣味性不足

大多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发展水平,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弱化了教育效果。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无法学以致用

教师大多只在课堂上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知道课本上的几个知识点即可,即使是与生活事件相联系,也仅仅是为课本理论知识服务,并没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结合课本的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无法学以致用。

(二)教师队伍角度

1.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师资配置严重不足

专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小学教师占比低,人员缺额较大,不得不让其他学科教师来兼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但大部分兼任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水平有待提高。

2.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地位不高

受传统“重智育、轻德育”观念影响,很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挫伤了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主动性不高,没有热情。

3.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专业教育培训体系

许多学校没有对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专业培训的制度,教师们的学习与成长只停留于相互间的观摩,很少有借鉴和引入外部优秀经验的机会,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被弱化。

4.教师给学生预设价值降低了教学效果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喜欢先给学生预设一种价值,再让学生去验证这种价值预设。但事实上,如果学生在探究之前已经有了某种标准答案,这不仅会影响探究的客观性,也会降低探究的意义。

(三)学生角度

1.学生尚未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在一些学校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倾向很明确,这无形之中向学生传递了“道德与法治课程非主科,不重要”的观念。在部分家庭中,父母认为语数英等应试科目才需要花费心思,琴棋书画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唯独看似简单无趣、又非应试科目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被忽视掉。学校和家庭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漠视态度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使他们未能自觉地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2.学生尚未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设置较为枯燥且少有创新,小学生难以理解概念类的知识点,难以从自身生活情境的角度去感受课程,未能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引导自身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小丑”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优势

(一)“教育小丑”的引入有利于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德育应以体验教育触及学生的心灵,将教育内容转化为他们的精神内在与自觉行动才能收获实效,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1]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出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从与生活情境有关的活动中得到经验,才能获得最深刻的道德训练[2],将这种“体验教育”运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教育小丑”为载体,以体验触及心灵、把内化经验变外在动力为理念,有利于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课堂,打造鲜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小丑”模式将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精心设计和开展系列活动,配合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角色换位体验等过程中感悟与反思,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从而外化为道德行为,真正将体验教育深入运用到德育教学实践之中。在教学实践当中,“教育小丑”通过“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来鼓励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敢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突破常规的想象空间。正如曹书德基于佐藤学的《教育方法学》中所主张的:通过“听”促进思维的开放,产生新的想法,继而刺激学生们形成更多更新颖的想法。[3]“教育小丑”进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利于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成长,听取学生内心的声音,通过系列活动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并将知识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二)“教育小丑”的参与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提到,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经历困难与分享情绪,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教师。[4]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同,“教育小丑”是教师职位的创新,亦师亦友,重新定义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创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模式。“教育小丑”力图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音,与学生建立起心灵上的平等沟通。朱永新指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5]“教育小丑”在与学生的沟通合作中创新了师生交流的模式,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对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育小丑”的模式有利于学生体会学习乐趣

《教育的文化思考》里面提出了“快乐教育”,快乐教育收获的不仅是激励,也是个性潜力的发现,[6]教育心理学认为,当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处于和谐状态时活动效果最佳。“教育小丑”模式正是希望让“教”与“学”处于愉悦的情境中,带给学生愉悦感。在校园生活中,“教育小丑”这样距离感较小的角色能让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之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小丑”以自己的特色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乐学。而且,这种教育形式以正面教育为主,学生从“教育小丑”那里得到更多的是鼓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教育小丑”能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乐趣,让他们觉得学校是充满喜悦、多彩和幸福的。

(四)“教育小丑”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与直接和感性材料相联系,具有直观性,并且模仿力极强。一方面,“教育小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采用直接互动的方式,让小学生直观接触生活材料,符合学生的思维特性,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年幼的孩子更愿意向比自己年龄大的儿童进行模仿学习,而不是向事事做得完美的父母学习。[7]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也指出,社会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观察学习。榜样的示范作用在人们的观察学习中,最终会内化成个体的认知,并外显出来,形成个体行为。[8]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老师像是“父母”的角色,而“教育小丑”更像是一个“大孩子”的形象,学生更加倾向于以“教育小丑”为学习榜样。“教育小丑”在与教师的合作中,不断创造模仿的机会,做出特定学习行为,有效引导学生做出主动模仿的学习行为,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学工作,从而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教育小丑”模式引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路径

(一)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

1.以“教育小丑”为载体,改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需要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序开展与教学任务及其目标的落实,加强对课程安排的管理,改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小丑”的专业素养,共享道德与法治课堂课程理论文章、微课视频、教学课件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2.以“教育小丑”为载体,加强师生互动,丰富教学方式,加强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推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育小丑”强调快乐教育的理念,快乐教育是细节教育,是个性化培养教育,是创新潜力、能力培养的教育。快乐的教学必然传递着快乐的情感,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得到的是激励,收获的是个性潜力的发现。[9]

3.以“教育小丑”为载体,始终坚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向性,努力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日常生活以及其他课程当中蕴含的教学资源,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然而,大多数学生在遇到厌学心理或人际交往等难以解决的生活难题时,不想或不敢和老师、同学或者是家长倾诉。“教育小丑”利用生活中这些“活教材”,通过专题教育,从真实的课堂体验中挖掘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是独特的》一课中,“教育小丑”可以与学生进行模仿游戏,通过模仿学生的行为举止,让学生能从他人模仿自己的角度看到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信心,勇于改正缺点和不足。这种方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这不仅能激励学生敢于直面问题,解决他们内心的烦恼,而且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思考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强化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

4.以“教育小丑”为载体,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现代化,鼓励学生优势和潜能的发挥

在教育现代化的趋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小学生对课堂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快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使其在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都体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教育小丑”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时间安排、主题选择、研究方向的确定和结论的发表等方面,实现教学现代化。以主题选择为例,《同伴与交往》单元的学习可以与校园霸凌主题相结合,“教育小丑”扮演被欺凌的学生,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欺凌的过程和危害,然后通过游戏互动来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和友谊,让学生在关注人际交往等热点问题的同时掌握课本知识。课本上固化的知识转化成了生动的情境,学生也能直观感受课堂传授的知识,能留足够的空间给学生展现其个性、发挥其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激发其潜能。

5.以“教育小丑”为载体,改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生活化,[1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主体可以扩大到学生自身反思、家长反馈与教师测评等方面。可以将“教育小丑”加入到多主体的评价体系当中,成为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主体之一,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标准的完善。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教会孩子课本知识,更在于培养他一些纯属形式性的技能,要么是论辩的技巧,要么是自我表达的技艺,或者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这样的理念来设计评价体系。同时“教育小丑”可以观察学生是否能把道德与法治观念落实于日常生活,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并把这些纳入考核或评价的范围,以此来更为开放、综合地得到评价结果。

(二)构建一支新型教师队伍

1.以“教育小丑”为载体,构建新型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教育小丑”的招募对象,在上岗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师技能及教师专业知识,进入队伍后还将接受专门的志愿培训,包括掌握教学、沟通、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将他们转变为“教育小丑”的新型角色,将平等、关爱的观念灌输于内心,更好地做“学生的倾听者”,服务于“教育小丑”这一工作。在提升综合素质及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志愿者社会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投入“教育小丑”的工作当中,有助于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将对他们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此举在无形中以“教育小丑”为载体,提高了思政教师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应从宏观层面完善教师的成长机制,构建新型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体系,学校也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师素质、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培养,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配置。

2.以“教育小丑”为载体,利用招募志愿者的形式,壮大师资力量

学校培养的思政专业师范生,为“教育小丑”的招募提供了人才基础。思政专业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与思政课堂上的“教育小丑”具有极高的适配度,其专业知识有助于促进“教育小丑”在思政课堂的开展,并且专业人才让整个“教育小丑”队伍保持在一个素质相对较高的水平,壮大师资力量。其次,思政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成为“教育小丑”中得到锻炼,有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和实践教育理论,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把“教育小丑”队伍的专业水平再次提高,形成更优秀的师资队伍。当“教育小丑”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时,这支队伍便能够吸引更多的专业志愿者,师资力量就更加雄厚。

(三)全方面融入

1.借助“教育小丑”的引导,学生更新对课程的认识

“教育小丑”从“儿童本位”的角度出发,用儿童视角注视世界,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学会认真观察生活。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走近残疾人”为例,在课程设置方面,“教育小丑”可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模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单手穿衣、闭眼走路、捂住耳朵与他人交流等,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一方面为其真正走近残疾人奠定情感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其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意识。这样的教学设置是建立在学生对残疾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富有教育意义且贴近学生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教育小丑”将通过专题教育、情景教学、辩论式课堂等形式打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狭隘看法,加大对课程设置的投入程度,引导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借助“教育小丑”的引导,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道德情操、个人修养、价值导向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成为更优秀的人,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教育,由此一并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

2.借助“教育小丑”的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以致用

“教育小丑”从儿童视角引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无数问题,这些问题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素材之一。“教育小丑”重视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提问题、思考和交流想法,并积极与学生共同探索,由不同问题联想到更多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各个专题的学习兴趣,以此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同时,“教育小丑”会引导学生学会不断批判,在肯定中寻否定因素。学生只有怀揣质疑精神,对生活与学习具有批判态度,才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小丑”引导学生不盲从权威,在观察与实践中寻找答案;教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小丑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幽默的小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勇敢的小丑
我像一个小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