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凛 尹航
(长春中医药大学体育教学部 吉林 长春 130000)
在综合体能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科学的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加强了科学训练效率,减少了学生运动过程的损伤,利于提高学生训练兴趣,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分析了功能性体能训练与高校综合体能课程结合的目的,探索了具体的结合措施。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学习工作的基础保障。传统体能训练以运动量大为主,训练形式缺少核心部位肌肉训练,均为简单的四肢运动,无法真正达到锻炼目的。因此高校需要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创新改进,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调动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保证身体肌肉、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都参与到锻炼中来,使每个部位都得到合理有效的锻炼,以弥补传统训练的单一性。
功能性训练,除了弥补传统训练的不足,还能有效减少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容易受到的损伤概率,保证身体安全,从而提升运动效果。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专业而灵活的训练方式,因此高校要积极采用功能性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功能性训练,帮助大学生拥有了一个专项运动的技能,缓解学习生活中需要面临的压力,丰富课余生活之时,又满足了大学生的猎奇运动心理,提升大学生的体能素质高度。显然比传统的训练更具优势。
综合体能课程是高校中的一项必修课,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为宗旨。课程特点主要以发展学生的投、跑、跳为主,让体能训练更具乐趣和活跃度。高校应当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结合传统训练的方法,来吸引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达成最佳训练效果。
高校要合理安排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内容,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与学生运动能力相符的训练内容,其不同水平包括运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际训练水平,功能性训练更注重训练内容的个性化。综合体能课程,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功能性体能训练与高校综合体能课程有效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氛围中感受训练的乐趣。此处需注意教学过程中切忌盲目追求效果,设置与学生能力不符的训练内容,导致运动损伤发生,合理科学安排训练内容。
在高校综合体能课程中引入功能性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训练顺序的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必然有限,保证在合理时间里将训练效果最大化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技巧问题。教师可以将对学生速度、爆发力和灵敏度要求较高的训练内容安排在训练初期,此类训练通常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消耗体能较大,可以先行训练,然后再过渡到其他核心练习,比如持续时间长、不需要较高注意力、训练负荷也较低的训练;最后再进行辅助性的力量训练。另外,如有上肢与下肢针对性训练的环节,应合理采用上下肢交替训练的形式,有效保证训练过程中的组间休息间歇,也能让上下肢都得到合理充分的休息。
将功能性训练引入到高校综合体能训练,其实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需要使每一个训练内容最大化发挥他的功效和作用,无论是准备环节还是整理放松步骤,都会影响最终的训练效果,如处理不好则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仔细了解每个训练环节的内容和形式,训练前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到训练的内容和方向,并且引起足够重视,才能确保训练的每个步骤都能够高质量的完成,达成最终的训练效果,保证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整体性。
值得一提的是,功能性体能训练还要注重系统性原则,需要将功能性训练系统地贯穿在整体高校体能课程体系中,才能取得效果。因为学生的体能提升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简单的几次训练知识体验,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偶尔一次或间歇一次更加达不到效果。因此,要系统安排功能性训练,采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真正发挥出训练作用。注重技巧和方向,将功能性体能训练与高校综合体能课程完美结合。
总之,通过实践分析,结合功能性体能训练内容,探索了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综合体能课程中的运用方法,希望分析能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从而为功能性体能训练与高校综合体能课程有效结合提供良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