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志伟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图书的内容以及装帧形式是否吸引人、图书价格是否合理等,这些都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出版社在考虑生产优质图书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提高出版物质量和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下图书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尤其是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逐渐上升,消费者对图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其中,书籍内容、装帧形式及图书价格等,都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而这一切少不了出版社的贡献,因为只有出版社才能够对图书进行大量印刷,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对出版社来说,不但要确保图书的质量,同时还要考虑价格问题,因为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市场上,成本都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图书市场也不例外。
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图书质量,控制图书成本,是所有从事出版工作的人员主要关心的问题,这也对出版社印制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即应熟练掌握印前设计、印中操作和印后包装等工艺,洞悉不同纸张规格性能,从而为得到高质量的图书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印制时,企业应基于实际生产能力,来制定合理的图书生产计划,在确保图书质量的同时,从不同方面控制图书成本。就图书质量而言,通常涵盖以下方面:图书质量、装帧好坏和印制质量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在选购图书时,内容的好坏已不再是唯一影响因素,装帧设计与印制质量愈发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图书的重要因素,精美的装帧设计可以有效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以此成为影响图书购买的主要因素。本文会从印前、印制、印后管理等三个角度,来详细阐述图书生产流程。
对任何图书来说,要想大量出版,美观的外部设计必不可少,这一切离不开印前装帧设计,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则需设计者基于图书受众、内容及图文总量等因素来加以设计。印前制作可谓是整个印刷流程的起始,其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将从印前的装帧设计这一角度出发,来探究如何提升图书质量,控制成本。
若开本选用过大,将会导致纸张边料明显增多,而有效利用面积明显缩减;但是若开本过小,又会消耗过多的折数与光边材料。因此为尽可能提升印装效率,应选择最佳的开本,以此来有效控制印装成本。
所谓印前图像制作,指的是基于图书整体设计要求,把原稿加工成达到印刷复制要求的一种工艺流程。其主要涵盖以下环节:原稿校核、图文编辑、图文输入与输出、印版等,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务必要着重检查插图质量,这要求彩图与黑白影像图务必要保证清晰、层次感强,同时还要确保图像分辨率达到印刷出版要求,线数通常应超过300DPI。在内文设计中,细小黑色文字的设计应选择单色,若干文字稍大可以蓝色衬底,以防在印刷时出现因为误差所导致的印刷品套色问题。
具体的图片调整流程,可依据下述流程来加以处理。
1.图片层次的调整。实施层次调整,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第一,补偿印刷过程中的网点扩大现象,以期把主要层次集中在10%~60%的视觉敏感区,换言之,尽可能将原稿的阶调与印刷所能再现的阶调相契合,以确保得到清晰的图像;第二,要基于原稿内容和层次分布情况,来调整视觉反应各层次。
2.校色。校色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原稿中的色彩配色合理。在实际中,主要是修复原稿或扫描所导致的色偏,进而得到清晰的主体部位与基调颜色。在实际校色时,需先保证屏幕效果与印刷曲线相吻合,此外,还应着重关注图片的具体参数值,从而为校色做好充分准备。
3.RGB到CMYK格式的转换。一般印刷出片的图片格式是CMYK格式。其分色参数设置,比方说分色模式、最大油墨量、黑版范围等,均会对印刷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不仅如此,这些参数还会随着印刷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应结合实际印刷情况进行转换。
纸张材料在图书成本中具有很大占比,几乎超过35%。所以选择最佳的纸张材料,是控制图书成本的有效途径,不仅如此,选择合适的纸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图书印制质量。
品种接近或相同的纸张,重量愈重,则价格愈高;如果增加正文纸重量,则书脊厚度会相应增加,因此合理设计封面纸的克重与开数十分有必要,以有效控制纸张成本。这就要求务必要慎重选择纸张材料,其中,把常规轻型纸印为精细的网线版,会导致版面不清晰、阅读困难,从而导致浪费。再比方说常见的新闻纸,无法长期保存,极易风化。基于此,出版社应基于图书定位,选择最佳的印刷材料,对于重点书与精品书,可选择高档纸、特种纸;普通图书,选择普通纸即可。
对印前排版设计,应尽量避免出现零散印张,这样能够显著控制印刷与装订成本,提升装订质量。
在进行文字稿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字体大小、行间距离、空白宽窄,标题占行等,而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成本。通常来说,不是排版愈密愈好,以儿童读物为例,字体过小或行距过窄等,均会影响儿童阅读效果;排版需结合书稿内容及读者对象,来尽量减少纸张材料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图书成本的目的。
在设计封面时,在封面、封底和背脊等位置,尽量不要出现和切口平行的窄条色块设计,当有人物出现在切口附近时,务必要考虑尺寸大小,以防在印刷生产过程中出现平行色块歪斜、人物截断、同套图书成品质量相差过大等情况。鉴于出版图书各印次用纸厚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书脊设计时,尽可能选择活动背脊,若必须设计成死背脊,则应结合当期用纸的实际厚度进行生产。
在设计封面时,应结合图书尺寸、书脊厚度及勒口大小等指标来进行设计。以勒口设计为例,通常在确保纸张得到有效利用的先决条件下,可加大勒口尺寸,一般超过30mm。然而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在纸张规格、开数、及印刷机性能等方面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在实际设计封面时,不能够做到依据纸张开数来设计,而在制版后又由于未达到纸张规格开数要求,最终造成大量浪费,导致成本增加。
在封面后期,经常会采用部分特殊工艺,比方说覆膜、UV上光、压印、压纹、模切和起凸压凹等。这些特殊工艺的引入,均存在着特定的对象与条件,非常有必要对不同工艺的应用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否则不单单会造成印制成本的急剧增加,同时还会导致无法取得想要的效果,甚至还会破坏图书质量,比方说,在进行封面设计时,应选择深色版墨的图书,务必要选择压膜,不然的话,成品将会出现较多划痕,影响美观。而在选择精装封面用料时,尽量选择质地坚韧的纸、漆纸或漆布等物来作为替代品。而在封四上,尽量不要采用烫金设计,以控制图书成本。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印刷工艺愈加多样化与自动化,这为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推动了印刷行业逐渐向着数据化、系统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图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图书成本管理可谓是重中之重,这涵盖了纸张成本、装帧成本、制版费、印刷费、管理费和发行费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和出版社各部门均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此次研究中,将把印制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来探究怎样提升图书质量以及控制图书成本。
1.以文字为主,文中内含大量单线条插图制版。部分图稿质量不太理想,出版社在印前环节无法彻底修复好图稿,进而需要印刷企业加以修版处理,此举不但导致生产周期延长,成本急剧增加,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图书质量。为妥善处理上述问题,出版社在出版前,要尽可能先将质量较差的影印稿剔除,或在进行修复之后再进行制版,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缩短制版时间,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印制成本。
2.以彩图为主的图书与画册的制版。在采取电子分色制版时,可黏贴色调接近、缩放比例相同的图稿,紧接着再依据工价标准中的尺寸范围,基于8开或4开等,来实施分色制版,此举能够显著降低分色制版成本。
3.选择最佳的纸张规格及拼组版,这样能够显著控制图书成本。比方说:880×1230大32开的套书封面印刷,每4本一套,书脊厚度约为15mm,印数为6000套,若选择787×1092规格的纸单册封面印刷,则单一纸张可出6个,全书共4册,则其晒版费为1400元,印刷费为2000元,共3400元;然而若选择889×1194规格的纸,则能够拼成8开印刷,此时其晒版费仅有350元,印刷费仅有750元,共计1100元,极大地降低了图书成本。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纸张规格至关重要。
若以32开或16开的方式印刷,且印数超过3万册,则选择常见的轮转机印刷。这是因为轮转机速度较快且具有后期折页功能,与平版印刷机相比,印刷费用明显更低。针对纯文字类的图书,一般可采取B-B式双面胶印机加以印刷,其相较于01、08型胶印机,速度更快,印刷成本更低;针对对印刷质量要求较高的,比方说画册,则应选择高级双色或四色胶印机印刷。综上所述,只有选择最佳的印刷工艺,所得到的成书才能够达到想要的印制效果,同时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对印制人员来说,其操作技术的高低与储备知识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印刷质量,因此这就要求其应熟练掌握各种印刷技术,洞悉各种类型印刷机的性能和工价标准,否则,非但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印刷成本还会明显增加。
确保图书印刷质量的核心在于对水墨平衡的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说,水墨平衡可以说是印刷的基础,只有实现对水墨的精准控制,方可印出高质量的图书,即图文没有丝毫模糊且墨色深浅相同。而要想真正掌握此项技术,关键在于水,在确保水干净的前提下,将水控制在最小范围,并保证水量与油墨量始终保持在稳定状态。若水量过小,不仅上脏,同时还极易导致版面字迹暗淡,印迹模糊,甚至有雪花点的出现,进而极易影响图书质量;若水量过大,则又会出现印迹模糊、图文变淡、层次感不足等现象。所以为实现墨色均衡,要求务必要确保润版液的配备比例;基于印刷用纸的质量不同,实时调节水墨的供给量;同时注意调节车间环境与温湿度,确保始终保持恒温恒湿状态;此外,平时还应加强对印刷设备的维护与检查,从而尽可能提升印刷质量。
印后务必要做到随产随检,特别是检查死折、残破页、破口、胶钉书脊不平、岗边和烫印发花等现象,以保证图书质量。
对出版社印制人员也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即务必是多面手、全能手,换言之,就是要熟练掌握各种印刷技能与知识储备,尤其要具备制版、印刷、用纸等方面的技能与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方可真正发挥印刷企业的生产效率,在确保图书质量的同时、缩短生产周期、控制图书成本。
首先在对印刷企业进行筛选时,务必要对其资质、规模、人员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及印刷设备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考察,并随时对各定点印刷企业的图书印制质量进行分析比对,通报嘉奖印制质量高的企业,而对印制质量未达到要求的企业,要给予警告,甚至中断合作关系。
其次要经常到各印刷企业车间,来抽样检查印制图书质量,此做法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图书印刷进度,还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防影响效益。
另外在图书成批装订前,还需进行严格的审查。印刷厂在各书封面和内文印刷完毕后、但还未成批装订前,务必先要装订5本样书,送至出版社检查。此举不但能够及时查出问题,并予以补救,挽回损失,同时还能够划清责任分配,避免无谓的纠纷。
最后要对印刷厂送交的图书进行抽检。不但要对印刷企业送交的样书进行检查,同时还要严格抽检大批量图书。一旦发现残次品,严禁签字入库。因为样书通常是印刷厂认真筛选的,若责任印制仅仅检查样书,则极易可能出现漏洞,从而酿成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出版社应该对提高图书印制质量树立更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印制人员作为图书印制的主体,决定着图书成本与质量,必须严格执行出版流程,时刻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各司其职,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方可真正确保图书印装质量,控制印刷成本,为读者提供精品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