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雍也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聪明,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称得上是聪明了。”樊迟又问怎样才叫有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有所收获,这可以说是仁德。”
【评析】孔子提出了“智”“仁”等重要观念的一些具体体现。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观点,主张应该在尊敬鬼神时保持人的责任意识,远离宗法社会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孔子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人生与社会。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更好动,仁德的人更沉静。聪明的人更容易快乐,仁德的人更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有具备了这些品德,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的政治一改革,便可以达到鲁国的这个样子;鲁国的政治一改革,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评析】孔子这段话对齐鲁两国的政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作了评论,并提出了“道”的观念。此处所讲的“道”是治国安邦的最高原则。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早,并且实行了一些改革,成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家。与齐国相比,鲁国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备。所以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就达到了鲁国的样子;而鲁国再一改变,就达到了先王之道。”这反映了孔子对周礼的无限崇尚之情。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