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可以说,新文科体现了当下文科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
对于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探索,从本质上说,一方面是通过高校钢琴教学这一支点,去探索我国新文科建设的有效路径,为其他学科以及全国高校新文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案例,继而推动新文科建设在我国文科教育领域的发展普及;另一方面也是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探索当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有效模式,推陈出新,提供新方法、新思想、新路径。本文以此为论题,深入探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
研究指出,“新文科建设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强化人才培养的理想信念、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着力深化对学科交叉、服务国家能力、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有机结合、人文精神传承与弘扬等新文科学科内涵的认识和提升,通过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抓手,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以协同联动为原则,不断优化新文科建设的路径,提升新文科建设的水平”[1]。当下对于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探究已有不少研究案例,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阐释新文科概念,突出新文科与传统文科区别的,这一类论题主要通过政策剖析与理论研究,总结归纳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的核心不同,并提出一些相关思考,此类论题理论性较强,能够突出新文科的特点,对于研究者精准把握新文科概念,更好地引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二是将新文科与具体学科的课程思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论题,此类论题与本文所研究的方向一致,均为在把握新文科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继而不断提升新文科理念对具体学科发展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新文科的理念与发展必要性,探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教学模式。
新文科理念本质上就是为了使文科发展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当今社会大环境的需要。作为改革的重点学科之一,肩负着美育教育和艺术教育双重使命的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可谓势在必行,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指出,“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和新任务,新文科建设应当抓住新机遇、拥抱新产业、融入新科技、迎接新挑战,在价值引领上牢固树立党的指导思想根本地位;在文化自信上加快建构中国文科话语体系;在专业优化上加强学科交叉,推进内部融通;在改革内容上把握文科之本质,切实内容创新,提防形式追新;在建设质量上提高人才培养效能,打造中国特色教育文化;凝神聚力助推新文科改革扬帆起航,护航新文科建设乘风破浪,为新时代培养优秀文科人才”[2]。只有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特点,充分展示学科交叉的优势,才能让当下高校钢琴教学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适应,才能更有利于高校钢琴教学的长远发展。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更像是一座“孤岛”,由于其专业性极强,且教学对象相对固定,因此与其他学科交叉率很低,即使与音乐学院内部其他学科的交叉率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①人才培养的局限性,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更多关注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②课程内容的单调性,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元的,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具有健全的思维能力以及过硬的综合素质,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以艺术技法传授为主,对思维能力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关注较少;③教育形式的局限性,教育形式本身就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多元化、开放性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开放的思维理念,而较为单一的教育方式则会局限学生思维的发展。反观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钢琴教学,不仅能够保留原有的专业教育的优势,还能够极大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继而促进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升。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培养新能力、新水平,是当下教育者面临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只有厘清当下文科教育发展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才能让教育不与社会脱节,这既是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也是为各大高校以及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负责,更是对社会的未来和长远发展负责,因此,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探究,是一项意义深远、很有必要的论题。
正是由于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有如上必要性,我们对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探究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新文科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打破传统文科教学的限制,积极融入现代教育科技,吸收其他学科门类的营养,从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新媒体、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都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文科专业来说,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并满足时代需求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新文科概念的提出,为这种改革指明了方向”,并“通过对大数据专业和新文科专业的对比研究,在思维模式、研究方法、评价体系、知识演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两者特点的融合模式,以期为新文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思路。”[3]因此,在传统钢琴中融入现代科技因素,是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程。
艺术类教学不同于理工门类的教学,其重点不是学生对于某一特定知识点或者定理的理解与否,而是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感知力、鉴赏力和表现力的培养,这就会形成一种有核无界的教育范畴,即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知识点被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钢琴演奏的历史、流派、代表人物,基础的乐理知识,以及钢琴演奏的方式方法,等等。但教育的边界十分广泛,无法圈定一个固有的宽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能会涉及文史哲相关知识,提升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力,又需要通过反复的感知、对比,不断接收和获取新的内容,是对核心知识的有效补充,因此,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即时性,以及知识体量的庞大,无疑都与刚才我们所提到的高校钢琴教育的特点相契合。
我国高等钢琴教学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钢琴教学特点与流程,这是在反复探索中形成的,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探究,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科背景下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而是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在保留传统钢琴教学的有益部分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学技术,才能够真正体现二者的“合力”。
在教育教学的各领域、各环节,现代科技元素的融入都应当发挥其对高校钢琴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提升便利性、增强科学性为主要目的,切实促进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此外还需要注意趋利避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噪音、杂音,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内容丰富多样,一方面要杜绝错误信息、不良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混入课堂,另一方面也要规避过多的现代技术的应用造成学生专注度的降低、注意力的分散以及对主责主业的冲击等,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浮躁情绪的滋生。
打破传统文科教学的限制,积极融入现代教育科技,吸收其他学科门类的营养,找准契合点,尊重传统,避免各种错误倾向,才能不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探究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才能够真正体现新文科理念的优势与价值,完成从传统文科教育到新文科教育的过度。
可以说,新文科教育的落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指出,“新文科建设以旧文科为发展根基,立足于中国实践,以学科协同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文科的有机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新时代具有普遍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人,具有创新精神的传统文化研究人才,具有全球视野的跨文化研究人才以及具有双向思维的实践者。但新文科建设面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师资力量不足、评价体系尚不明确以及统筹管理能力欠缺的巨大挑战。”[4]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教育的各个领域入手,体现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继而推动新文科建设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取得实效。
教育改革中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只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重视教材、教育内容的更新,重视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而忽略了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要环节。在新文科背景下,教师的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首先需要进行更新,只有教师队伍素质过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才能够得到有力抓手。因此,要兼顾师生的同向同行。
教育改革中的另一个常见误区是下大力气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前和课后的环节重视不够,这就容易造成评价体系不明确、教育框架不系统等弊端。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建立除技巧展示、艺术表现外的系统的评价模式,注重建设除课堂技巧教学外的其他教学内容的储备与体系化,注重关注和把握练习过程等在传统文科教育中常常被忽略的教育环节。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应当在传统钢琴教学基础上,全方位融入现代科技因素,从教育的各领域入手,提升教育质量,体现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活力。总体而言,新文科体现了当下文科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在高校教学中充分融入新文科理念,并付诸教育实践,才能培养更加适合当前社会环境需要的新型钢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