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职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探究

2021-03-08 09:21
文教资料 2021年25期
关键词:院校融合素养

赵 楠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人类文明高度进步的当下,信息技术在带给我们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危机挑战,例如个人隐私肆意被泄露、信息安全威胁、电信诈骗、网络谣言等等,给个人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不小的考验。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而网络安全观的形成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信息素养。因此,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增强个人在信息化社会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对个人发展、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发展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每时每刻都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置身于信息的大江大潮中,但是却常常困扰于如何提取我们需要的信息“营养”,信息素养便由此而来,信息素养教育也渐渐为人们所了解、熟悉和掌握。由于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资源逐渐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其实“信息素养”一词最初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交给政府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一项基本能力,即可以在需要信息的时候便捷地获取、利用所需要的信息。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又对其进行了简约的概括,包含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方面,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懂得如何获取所需信息,如何有效利用所需信息。[1]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兴起的热潮主要是198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中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为推动国内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应用发展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国内高校乘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浪潮,逐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各项信息素养教育课题研究和成果不断涌现。

为加快教育信息化变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其中主要包括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基本目标,[2]总结下来就是“三全、两高、一大”,对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立体布局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纵深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那么到底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这对宣传、推广以及应用信息素养至关重要。笔者以截止时间2021年4月为例,以“信息素养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得到3 599条结果,概括来说,信息素养教育是指通过辩证思维有效识别、收集、获取、利用和交换信息的综合能力教育,不仅包含信息知识、信息伦理等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更多的是传授信息的创造协作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它有着与多学科交叉的特征,来实现问题解决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推动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以及与高职专业教学融合分析

(一)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是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信息素养教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重点。然而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资源分配、人员配备以及学校顶层设计发展规划等主客观原因限制,其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出现窘迫的困境。

(1)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由于高职院校的经费有限,学校的专业教育、教科研发展占据了大部分资源,信息素养教育受制于经费因素,发展较为缓慢,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没有信息化学习平台供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学习。另外,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在全国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似的地理格局: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发展较为迅速,而在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缓慢,在此区域很少有高职院校能固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已经开设信息素养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也是不完善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而进行的信息素养讲座,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检索类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基本上是由图书馆馆员讲授,在信息素养理论研究以及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上相对匮乏。[3]

(2)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成果不牢靠、边缘化。当前处于高职院校深度改革时期,信息素养教育与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热门核心业务关联较小,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各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几乎各自为战,而且由于地域特征和学校的办学历史等客观原因,高职院校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上难以实现质的突破,高职图书馆针对整个学校所开设的信息检索类课程属于综合性的公共课,与不同学科和专业没有形成特色鲜明和个性化的互动,没有形成一个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成果输出较少。

(3)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人才匮乏、形式单一。在人才资源就是核心的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对信息素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掘、引进缺乏吸引力,而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学校也往往仅仅是以新生入馆教育、数据资源专题讲座或信息检索课等形式开展,相对单一的形式未能引起读者足够的兴趣。高职院校没有对信息素养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图书馆馆员和学校的院系专业教师之间的跨专业合作方面明显存在短板,这使得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以及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制度上的保障。

(4)信息素养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对电信诈骗、网络谣言的识别不足。作为懂得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和沟通工具的当代大学生,按理说应该对网上传播的虚假信息包括网络谣言和电信诈骗等信息能很轻松甄别,但是现实中往往是在派出所报案的上当受骗的受害者中有很多就是大学生,而骗子往往学历不高,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信息素养不高,而且因为他们接触外面复杂的社会不多,对电信诈骗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导致低学历的骗子能够屡屡得手。[4]在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受电信诈骗和网络谣言的侵害,加大信息素养教育,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具备检索信息的能力,还要让其有综合的信息分析和信息决策能力。

(二)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分析

现如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综合性应用高级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过于注重专业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过于强调技能教育而忽略素质提升,削弱了高职院校学生在以后职业发展中的终身学习能力。并且在当前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时期,通过单纯地罗列专业课程,以不断增加专业课程的拼盘模式,并不能真实反映注重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性和技能性,因此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就成为必然。

因为专业上的区别,信息素养教育并不是千篇一律地解决不同专业的课程学习和教学研究,而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得学生将信息素养教育知识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收集、检索、分析和总结的技能,培养其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养成的创新思维与其专业课程内容衔接,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学习协同发展。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时期,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从单一的图书情报学科向新闻传播学、工学、社会科学等多元化学科纵深发展,信息素养教育作为综合性的技能教育与专业课程建设形成黏性,使信息素养能力转化为创新创造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在三全育人体系下促进学生正确运用信息科学,做社会正能量的发声者、传播者,彰显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目的。

三、信息素养教育与高职专业教学融合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提升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建设和顶层设计

由于信息素养的概念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广大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模糊,不同专业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具体的、可实现的,所以,要想让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形成有机融合,必须明确信息素养教育在学校教学发展的顶层设计上有所体现,以高职“双高”建设为切入点,打破专业壁垒,让专业知识学习和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统一并且有组织性、目的性,针对具体专业进行对口信息素养教材编制和课程体系研究工作,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结合。[5]

(二)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突出个性化特色

因为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专业性和通识性的特点,可以针对不同专业进行量身定制,通过信息素养实践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使信息素养教育深度融合专业课的学习内容需求以满足不同专业教师的授课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信息素养教育的提升也需要系部和各学科专业教研室的主动参与,构建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教学资源平台,提升专业课程的品牌特色。

(三)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特征

信息素养教育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学校师资短缺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校内、校际之间课程提供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借助5G、VR等技术拓展教学活动空间,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可以自主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调查,“00后”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并不是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而是不喜欢一些陈旧死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6],他们比较期待活泼互动的氛围,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聆听和模仿老师,因此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痛点,覆盖多终端场景教育,提供移动端应用平台养成碎片化学习习惯,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校园内,也可走出校门,走进社区、企业,以亲身经历行业前沿发展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评价体系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对学生获取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都是以文献检索知识测试作为评价标准,以修完学分作为硬性指标[7],在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双证毕业以及最新启动的1+X证书制度下背道而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学分体现,必须要有一套完善有效的评价方案,信息素养教育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融合,专业课教师与信息素养授课教师加强沟通,以专业课学习成果和利用信息收集、分析、总结能力相结合,形成双向评价、多点测试,以便动态掌握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吸收和教师专业课讲授的效果,不断完善二者融合的评价体系。

四、结语

高职信息素养教育应当以培养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为今后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总结经验进行优化,培养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思维和可持续学习能力,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和人才培养的深化改革,为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院校融合素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融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