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蕾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其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然而,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因此,研究青年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对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高校青年教师均为硕、博士学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但教育教学的实践不足,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青年教师对于提高教学能力往往表现为动力不足、被动推进,从动机角度构建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自我决定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M.瑞安(Richard M.Rya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研究人类动机与人格发展的心理学理论,重点关注和讨论人的内在成长趋势和内部心理需求的关系,同时认为外部环境对心理需求的支持对激发内在动机、促进外在动机内化具有重要作用。三大基本心理需求包括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所谓自主需要,是指个体感知到不受外界压力影响,对其自身行为具有自主选择权;能力需要是指个体在有积极反馈的环境下体验到效用感和胜任感;关系需要是指个体感知到来自他人的关爱、理解、支持,在其所属环境中形成安全感和归属感。个人在追求内部心理需要满足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天然的、积极的内在心理驱动,称之为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个体凭借兴趣、获得快乐而自发投入某些活动,投入行为的出现是个体自我决定的,且内在动机的强度随着个体在该过程中感知到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变化而变化。反之,外部环境特别是外部事件对内在动机的影响形成外在动机,强调个体投入某项活动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或避免外部惩罚,当外部事件增强个体的自主感、胜任感及安全感时,会表现出更积极的内在动机。
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层面切入,创造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激发自主积极的内在驱动力,通过促进自主感、胜任感和关系感维持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在动机,内化其外在动机。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青年教师应从自主感、胜任感和关系感三方面建立提高教学能力的动机。但由于自身身份和环境的转变,科研和教学无法平衡导致自主感缺失,教学设计经验不足导致能力感缺失,教师团队缺乏合作交流导致关系感缺失,成为青年教师培养教学能力的掣肘。
青年教师从纯研究型人才转向研究教学型人才,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在教学层面,满足教学工作量的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没有学校配套措施和培养体系的支持,则容易多走弯路、不得门道,打击青年教师的自信心。此外,有些学校职称评定时更看重教师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得青年教师的时间进一步向科研方面倾斜,无法分配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工作上,陷入自主感缺失的心理,影响提升教学能力内在动机的形成。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在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时,需要准确定位,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制订差异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通过突出教学重难点以提高学生的技能,辅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时间分配上需要整合、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时间,引导学生课前查找资料预习,课中互动式学习,课后强化训练。青年教师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目标上缺乏精准化、差异化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无法协调搭配,在时间利用上难以充分合理分配。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导致青年教师无法获得能力感,影响培养教学能力的动力。
教师工作时间的有限性、工作任务的繁重性使教师之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合作,在常规课时之外,教师还有备课、批改作业、科研、培训、班级管理等事务,较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讨。此外,不少学校缺乏合作机制,没有建立教学研讨或经验交流常态化制度,没有为青年教师提供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取经的通畅路径,也没有为青年教师创造彼此分享、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现行评价机制单一,只注重对教师个人的评价,不重视对教学团队评价,不利于彼此交流、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缺失使青年教师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难以获得归属感和关系感,影响提高教学能力的动机。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目标,急需创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需要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可以将科研融入教学,促进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以教学能力的提升作为根本,以科研能力提升作为切入点,以科研课题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使科研为教学提供理论和内容支持,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知识。学校应该积极创建研讨性教学机制,借鉴柏林大学、斯坦福大学的成功经验,由教师组织小型研讨课,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文献,与教师讨论交流,通过研讨教学,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开阔学术视野,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一体化发展。
导师制对于青年教师适应岗位、学习实践教学经验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均应高度重视导师制的落实工作,加强指导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保证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学院组织学术和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导师,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导师应始终秉持严谨认真的指导态度,结合青年教师教学专业及自身发展趋势,对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做全面评估和了解,通过随堂听课,及时发现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课下给予有效指导;通过集体备课,与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切实发挥导师的帮扶作用。青年教师要积极听课,与教学进行对比,主动观察学习、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高在思辨、感染、互动、启发等方面的能力。
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以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料库为重点,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科研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形成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由具有深度学术造诣、坚守教学一线的教学名师带头,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主讲,青年教师作为基础力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发展目标明确、教学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教学队伍,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示范、教学监督等方式指导、帮助和激励青年教师,使其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得到发展。
青年教师应该尽快完成身份转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和吸取经验。同时,高校应为青年教师提供相应的保障机制,创造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激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在动机,内化其外在动机。
为了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需要为青年教师搭建业务能力展示平台,包括教学竞赛、参与课程资源建设、参加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等。教学竞赛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制定评分标准,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课前认真分析学生需求,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科发展前言把握重点难点,科学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充实教学课件;课中掌握教学进度,思路清晰,表达准确,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结合课堂表现,反思教学过程的不足。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校间的教学研讨会、学术论坛,加强校内外交流合作,为青年教师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创造机会。
建立多元化的考评机制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激励教师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发展。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考评时,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听课,与青年教师本人座谈,在授课学生中开展调研,不仅要关注教学反馈、学生评价及学生成绩,更要重点关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实施等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龄的青年教师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时,要广泛听取教学名师、青年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深刻讨论,从师德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师自主评价四个方面建立系统评价指标,深化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指标设计的认识。
高校应加强专业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培训机制,改善培训环境,加大经费投入。在培训形式上,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讲座、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交流会、情景模拟、实践训练等方式提供多样化培训活动,提高青年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在培训内容上,针对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注重健全理论知识储备,锻炼教学实践技能,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学研讨能力等,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造诣、严谨治学的精神。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对培训活动的重视程度,可以将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学习表现作为教学考评指标之一,督促青年教师以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培训活动当中,以强化培训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