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与英语教育的平衡刍议
——以艺术类高校为例

2021-03-08 09:21李雨其
文教资料 2021年25期
关键词:艺术类艺术英语

李雨其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经济、文化、教育的高速全球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高校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化发展日益成为高校发展的支撑因素和重要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与友好国家展开广泛的交流,许多优秀艺术院校的师生与外国艺术家、教育家交流往来,对西方艺术、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自身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

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国内高校对外交流工作蓬勃发展,各高校都聘请了长期留任的外籍专家学者,大量学生以交流、公派和自费等形式出国留学,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我国为留学目的国。2020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云南考察调研时指出,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新环境、新形势下,为实现我国艺术教育与国际接轨,艺术人才的跨国交流成为必然趋势。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培育具有专业和外语双重优势的国际化多专业人才。

高等院校在通识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应加强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英语教育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有助于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国际化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平衡和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英语教育与其他专业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早在老一辈外语专家许国璋先生的英语教育理念中就有具体阐述。

艺术迫切需要进行国际交流。当前,国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切实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艺术交流是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重要部分,英语作为文化交流的基础性工具,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在传播中国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艺术需要以语言为工具,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英语教育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其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日益凸显。

一、艺术类高校英语教育现状

(一)专业教育与英语教育不平衡

艺术类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素质高、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英语水平低是其中较突出的一项。由于艺术生高考文化成绩要求较低,一些学生入校时外语基础较薄弱,而外语学习需要长期积累,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研究表明,艺术类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较低于其他专业生。艺术类教育通常对于教育投资有较高的要求,从小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占多数。这些学生往往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专业水平较高,不少学生对于出国交流、进修有着较高的热情和意愿,愿意参与学校主办或承办的国际会议、展览、演出等对外交流活动的志愿工作。同时,由于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艺术类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国际演出、展览等活动,拥有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多的对外交流机会,因此英语表达能力的局限有时会成为对外交流的障碍。当下,艺术类大学生专业水平与英语水平的不平衡问题较突出。

(二)艺术类高校的专业英语教育未受重视

艺术类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视艺术专业课程、轻视公共类课程的情况,公共课往往不列入考核指标,外语类课程在学校层面不受重视,考核方式较传统,期末笔试成绩占科目成绩的权重较大,考核内容多为书本原题,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视英语考试为考查记忆力而非英语能力,于实际能力的增加和学习兴趣的提升益处甚微。从学生角度来看,艺术类高校学生对本专业科目具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和学习热情,而对公共课程,特别是外语类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往往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专业科目的学习,修习英语课程多为取得学分或应付四、六级等考试。一些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时纪律较差,自我约束力不足,存在旷课、迟到、玩手机等现象。高校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艺术人才,英语教育不容忽视。

(三)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缺乏有效措施

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解决办法。首先,优化教学硬件设施,鼓励英语教师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因材施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应用慕课和钉钉线上教学开展互联网授课;其次,因材施教,根据艺术类高校学生形象思维强、个性特征明显的特点,布置拍摄作业或配音作业;最后,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堂汇报并使用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些方法开拓了理论研究者的思路,为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新型教学方法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动机性不足的问题,不少学生将英语课堂布置的视频拍摄作业或小组合作作业视为额外的负担而非新颖有趣的英语学习形式,加剧了学生对于英语课堂和英语学习的抗拒心理。如何寻求专业教育和英语教育的平衡是艺术类高校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

为了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及理念亟须转变,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改进学校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一)激发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运用自然习得法,弱化灌输式教学

一直以来,语言学家倡导以无意识习得代替有意识语言学习,霍华德(Howard,2004)认为自然习得过程比一切课堂学习更有效。马丁·韦德尔(Martin Waddell)、刘润清(1995)曾在《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强调语言的目的性和语境的重要性。现阶段,由于缺乏沉浸式语言环境,国内高等院校非专业学生无意识习得英语的难度较大,但教学过程不应脱离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实际使用。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若能将专业教育与英语教育相结合,例如,在学习西方艺术史时直接了解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等的英文原名而非翻译名,既可以发挥初步营造语言环境的作用,又能够减少学生在未来与英语使用者沟通交流时遇到的专业障碍。

2.运用情境教学法,增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英语学习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多源于毕业升学的压力、求职条件的限制等。但由于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这些因素并没有激起艺术类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反而因为艺术展演或文化交流等要求,艺术类学生对于英语日常交流听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以艺术类场景和实际使用目的为核心展开教学,改进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例如,对于有出国交流学习意愿的同学,可以从初到海外听课困难的角度入手,建议学生提高听力能力、积累专业词汇;对于有从事博物馆、艺术展览等相关活动志愿讲解工作意愿的同学,建议他们提高口语能力、训练逻辑表达思维;对于有学术研究意愿的同学,强调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建议其提高阅读、写作能力,锻炼学术思维。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艺术类高校外语类课程设计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划分班级,并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考查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由于艺术类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薄弱的问题,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英语基础知识体系架构,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音标、语法等基础英语知识的回顾,避免学生因无法解决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遗留问题而降低现阶段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艺术类高校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

1.教育政策层面

英语教育应由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推行。只有国家层面对英语教育足够重视,高校、师生及学生家长才能对其有所重视。当前,我国英语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且各地使用教材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学生进入高校后英语基础水平相差较大,统一的公共英语课程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下降。《意见》指出,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改革。

2.学校层面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世界知名度,学校层面应给予英语教育足够的重视,摒弃轻视英语教育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师生对外交流的机会,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际艺术动态,鼓励和帮助师生参与国际赛事、接触专业前沿学术研究和知名文学作品的英文原著。艺术类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英语学习实效,打造具有艺术高校特色的品牌英语课堂。

艺术类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培养,还需要重视学生英语学习的教育,平衡二者间的教育投入。艺术类高校应尝试将英语教育与美术学、设计学、影视学、传播学等艺术学科交叉融合。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将英语教育联系高校对外交流项目、国际会议展演等,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主观上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教育,例如,校内美术设计作品展览标注英文名称释义,鼓励学生为艺术作品提供双语介绍等。

(三)改进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学方法

1.适应成年英语学习者的特点

杰里米·哈默(2007)建议,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英语学习者,对于成年学习者来说,比起使用游戏或歌曲的形式教学,利用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是更好的选择。教师需意识到成年学习者尤其是艺术类高校学生个性突出的特性,他们有时会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或是对语言学习充满焦虑、不够自信。一些艺术类高校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因轻视英语学习或因投入时间精力不足存在基础不扎实等问题,容易遭受老师的批评,对英语学习产生抗拒或畏惧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智慧和自身经验主动思考知识点,而非一味被动接受;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情况,设置合适的任务难度;关注学生需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帮助其克服心理阴影,查漏补缺,重塑英语知识体系;将过去学习经历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2.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关注语言的实际应用,相信学生对交际任务的关注将使语言学习变得“可以自理”。艺术类高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交际语言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根据学生水平、课堂参与情况和实际需求,适当加入包括角色扮演、学生自主讲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其他诸如此类的教学环节,并在实际操作中实时调整,避免过于增加学生负担而造成学生反感。在实施交际语言教学法前,教师应使学生充分了解该教学法的使用目的,给予其足够的准备时间,并均衡分配任务,确保行之有效;使用该教学法时,教师应正确把握纠正学生发音、语法等错误的时机和频次,做到既不打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又避免错误的传播和加深。

3.教材选用

多数艺术类高校选择同普通高校一样的公共英语教材,无法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实际效果较差。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学门类下设5个一级学科,33种专业,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英语教育形式、内容的需求也存在差别。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与普通高校选择同样的公共英语教材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和逃避情绪;艺术类专业差别大,要求所有学生学习同样的艺术类英语教材同样不利于学习英语动机的转变。对此,为了更好地配合专业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艺术类高校应重视专业英语学科建设,提供专业学科建设经费,把专业英语放到和公共英语同等地位,结合专业编写不断更新的艺术门类下分科目专项专用教材。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江苏美术出版社针对艺术类高校学生出版了《艺术学院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精读)》系列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有《高等学校艺术英语规划教材》丛书。这些教材将艺术类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素材相关联,是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新尝试。

4.考试设置

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2007)将语言测试分为四种:分班测试、诊断型测试、阶段测试及专业度测试。对于艺术类高校学生来说,期中和期末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学习进展和阶段成就,四、六级和学位英语等大多数公共测试属于专业度测试。对于阶段测试,既不应使用教材的原文原题,也不应使用与课本所学内容完全无关的新材料,应使用相似的文本和任务模式进行考查。艺术类高校英语教研组应在考试形式和试卷安排方面改革,选用具有实用性目的、靠近学生专业背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测试材料,重视平时课堂反馈和阶段检测,缓解期末复习压力,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三、结语

教授艺术类学生英语课程的难度较大,是对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的挑战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与教师教学能力,建立师生感情,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国家对英语教育乃至专业英语教育的进一步重视,艺术类高校、英语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艺术类院校必将找到专业教育和英语教育之间的平衡点。

猜你喜欢
艺术类艺术英语
艺术类专访心得
纸的艺术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读英语
爆笑街头艺术
酷酷英语林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