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扬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社会发展热点问题,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性逐渐提升。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重要输出地,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导向和模范作用。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政治及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被提上日程。新时期,需要结合当代发展背景环境,探究符合当前青少年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文化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引导作用,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和智慧的增益,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从传统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决定着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方向。文化载体的应用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地位的平等性。文化载体的应用转变了传统受教育者的角色,从教学主体转化为教育的引导者。文化载体可以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内容的共享和拓展,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教育主动权[1];同时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大学生思维活跃,在主动权的引导下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更加和谐,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通过文化载体的应用,有利于改善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应用。而且,现代文化载体中包含的知识内容更丰富,涵盖面比较广,与学生的生活更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文化载体内容可以分为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两种形式,有形载体包括教学楼的命名、名人雕塑的摆放等,通过这些有形文化载体的建设,可以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无形载体包括校训、校歌等。每所高校都有各自的无形文化载体,将这些文化载体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效率。
新兴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更具趣味性,不再以枯燥的静态形式出现,不仅融入知识性的内容,还融入实践性内容。文化载体的应用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可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后状态,丰富教学内容,满足现代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2]
思想政治内容是高校重要理论课程之一,从传统教学文化载体情况来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采访。结果65%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课程缺乏吸引力,如果没有学分的话,自己不会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容。43%的学生表示在思想政治课程中难以集中精力听课,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还有76%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教育亟须做好教学内容的调整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对课本内容的讲解中,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现状。
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较大的意见,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意识,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提升需求。而单纯讲述式的教学方式要想短时间内完成改革,难度比较大。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及信息化时代,追求潮流成为高校学生们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加强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渠道的拓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校园文化载体发展模式比较多,包括物质、精神、制度、网络及活动等多种文化载体内容。这些文化载体的发展情况各异,缺乏均衡性。
第一,在文化载体发展中重物质、轻文化。部分高校认为文化载体应该通过物质形式展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通过感官直接感受。部分高校对精神文化载体的认知存在偏颇,认为只要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或者文娱活动就是文化载体建设;还有部分学校在文化载体建设中忽视制度文化载体建设,从表面上看,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却经不起推敲。对这些制度载体分析后会发现其中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第二,重视传统文化载体,忽视新兴文化载体。新兴文化载体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可以通过多元化形式植入文化载体中。但是,高校当前尚未意识到新兴文化载体的作用,文化载体建设方面不完善,难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文化载体建设情况来看,虽然一直强调加强文化载体的建设,并开展了大量建设工作。但是从具体开展情况来看形式化主义明显,导致文化载体建设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以某大学为例,校园两侧花园及小广场周围的植物至少经过5次翻新,但是一些比较僻静位置的环境卫生问题却广泛存在。同时通过对学生们的调查,58%的学生表示学校自治社团在新社员招募中活跃度极高,但是后期为学生们提供的自治机会逐渐减少,很多社团后期直接夭折。而且从后期管理情况来看,在制度建设及活动开展中都存在很多问题,48%的学生表示参加社团并没有太大的收获。这些都说明学校文化载体建设效果不足。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精神及制度文化载体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文化载体形式和内容陈旧,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却是一群接受新事物极强的青少年人群,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教育文化载体的差距导致教育存在明显滞后的情况。[4]微博、网络等新兴媒体都是文化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载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同时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人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针对学校环境构建问题曾说过,“学校教育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这说明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对于教学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物质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载体形态,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建筑及文化、体育、科研等方面设施的建设。整洁的硬件环境建设有利于激发师生对环境的关注,提升师生的自豪感和工作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学校教育并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讲授育人,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够实现育人的目标,因此,校园内外的建设需要注重融入文化,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物质文化是重要载体,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历史文化及教学发展方向等,根据学生的现代发展需要,将学校物质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学校除了操场上的跑道外,还可以在校园内部设置一个小的景观或者花园跑道,旁边有树木遮阴,更有利于学生跑步,促进全民健身理念落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文化载体主要表现形式为软件,具体包括学校的育人氛围、学术、学风等。精神文化虽然以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形式存在,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地域文化的影响,各个高校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载体存在较大的差别。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及师生的气质等培育出来的精神文化载体能够反映出一所高校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精神文化虽然是无形的,却有非常强的号召力,是促进高校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精神财富。[5]
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主导,是制度文化载体的引领。高校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师德师风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精神文化载体建设提供参考。高校的教书育人及科研活动都需要注重师德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道德。同时利用学校的地理位置优势及历史文化资源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促进学生的知识、学术交流,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对学生学术思想及政治高度的拓展。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热点及传统节日等,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竞争意识。比如,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家书诵读等活动异常活跃,高校要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开展相应的朗诵等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明确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维度。
高校各项工作运行过程中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管理,制度文化载体建设能够从道德、行政等方面折射大学生的价值观及精神面貌等。比如,高校建立了学生守则、教师岗位职责及各项教学、行政管理制度等,可以为师生提供一定的价值引导作用,使师生了解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在制度的管理下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政治文化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和保障,由于制度对师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本身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奖罚的方式实现对师生思想和行动的引导,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保持主流价值取向,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校风文化。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首先需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及考核制度等。
从校园管理方面来看,需要完善党组织生活、组织建设等。从学生方面来看,可以从学生守则、日常行为管理及公寓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提升。高校教育中规章制度是引导和服务教师的检验标尺,也是学生思想行为规范的底线。只有加强对学校制度文化载体的构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虚拟文化载体横空出世,这是一种通过特殊技术手段处理和表达的文化载体形式。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等方式促进教学活动创新,同时注重教学中的互动效果,可以实现与现实文化的结合。
虚拟文化建设包括手机文化、网络文化等多种形态。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第四大媒体形式,能够实现全球性交互,具有及时性、高效性等特点,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及生活中。高校是新鲜事物接收的前沿地带,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比较大。网络已经成为舆论斗争及思想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携带便捷,操作方便,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社交媒体。
网络媒体的全面覆盖,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发挥虚拟文化的作用,坚持主导正向取向,加强文化传播模式改革,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构建有利于为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提供有利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帮助大学生在各种文化思想潮流的冲击下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但是,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情况来看,与学生的发展要求不符,难以起到应有的思想政治作用。因此,高校需要从物质、精神、制度等多方面加强文化载体建设,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科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