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手》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分析

2021-03-08 02:11游其玲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文化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朱老玛莎食物

游其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物的总和。它涵盖了整个社会的所有文学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习俗和政治制度。作为跨文化研究的始祖,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曾说“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藏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察知”。正是由于这种公开和隐藏的文化存在使得文化冲突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推手》是李安导演的处女作,也是他的“家庭三部曲”之一。作为一个美籍华人导演,李安对中西方文化都有着深刻的见解。求学于美国生活的经历也使他充分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于是1990年,李安将以反映这种文化冲突为主题的电影《推手》推上荧屏,并获得了一致好评,一举拿下了当年台湾电影金球奖的最佳导演这一殊荣。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国退休太极拳教授朱老被儿子接到美国生活后,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一系列家庭冲突的故事[1]。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充分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中西家庭观念的对比

西方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独立和自由,要求家庭服从个人;中国社会更加注重家庭,自古以来强调家庭利益和它的生存发展大于个人。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大家庭观,与之对立的是美国的核心式家庭观。

在电影中就主要讲述了朱老先生和美国儿媳玛莎之间的矛盾冲突。主人公朱晓生将父亲接到美国,希望一家人能共享天伦之乐,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深受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朱老先生来自北京,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而他的美国儿媳则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代表人物。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庭讲究家人团聚,其乐融融;而美国的核心式家庭只包括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而不包括祖父母。在电影中,老朱和他的美国妻子在同一房间。他安静地练习太极拳,练习书法,听京剧和烹饪中餐。在这样的空间里,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享受了三代人带来的幸福,但他根本没有考虑玛莎的感受。因为在中国,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玛莎是一位自由作家,在她看来,朱老的突然“闯入”占用了她的工作空间、生活空间和思考空间,让她根本没有精力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甚至是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在玛莎看来,即使在家庭生活中,个人意愿也应得到尊重,他们也应该享受自己的私人空间。作为自由作家,她需要一个自由和放松的环境,但是由于她的岳父已经加入了三代人的行列,她的生活受到了干扰,写作活动受到了影响。因此她对父亲的到来极力反对,并且一直劝说晓生让朱老搬出去住老年公寓,这就让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晓生倍感苦恼。

二、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在电影中,当他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时,食物的种类却不一样。朱老端着一只大碗,里面有米饭和热菜,而玛莎则是吃的饼干和一盘蔬菜沙拉。他们都各自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又对对方吃的食物感到疑惑。在吃早餐时,朱老从冰箱里拿出了昨晚剩下的土豆鸡块和米饭,将他们拌了一下后就放进微波炉里加热,过了一会,他才开始慢慢地、认真地享受他的早餐。玛莎从冰箱里拿出一小块蛋糕,用食指抹了一点放进嘴里,我们可以看到蛋糕上还有无数的手指印。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时,朱老为会给他的儿子和孙子夹菜,但是当他给儿媳玛莎夹了一块鸡腿时却被拒绝了。因此,朱老也觉得很是疑惑不解,甚至觉得外国人为什么会不吃肉。

中国人对食物有色、香、味的追求,会使用各种方法去追求菜的味道。而忽略了食物的营养问题。而美国人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必须得到保证。他们认为食物仅仅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所以营养必须要放在第一位。另外,在餐桌上中国人都喜欢互相夹菜,或举杯共饮以表示相亲相爱。但是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自己吃自己的,没有中国人这么热情。

而造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有传统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中国属于农业文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我们的祖先依靠土地可以生活一辈子,主要种植蔬菜、小麦和玉米等。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主要是谷物、蔬菜和水果等,主食以是谷物为主。美国是海洋文化。在海洋文明时代,他们主要以是捕鱼和打猎为生。他们不论吃的、用的,还是穿的都取自动物,人们也更重视对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在现代社会,美国人更加追求食物的营养和健康。对于价值取向,中国人倾向于集体主义,而集体主义重视合作,这一点深刻地影响到饮食文化,所以中国人喜欢分享食物,吃饭时使用圆桌,便于交谈。在美国,人们主要受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引导,重视个人而不是集体,重视个人的权利和需要而不是集体的权利和需要。所以他们自助餐形式流行,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食物,而且还可以来回走动和别人进行交流,这也能充分展示个体的个性。

三、中西方子女教育差异

影片中表现教育差异的就是对小孙子杰米的教育问题上。杰米生活在两种语言之间,所以不得不学习两种不同的语言。传统中式家庭中的家长要求孩子对自己的安排必须“服从”,家长拥有绝对权威。而美国对孩子的教育重在“民主”上,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像朋友一样可以平等的交流。当玛莎对杰米说喝光牛奶才可以看电视时,朱老却说:“美国教小孩好像做买卖,什么都谈条件。这小孩吃饭都不专心,还有什么事情值得专心呢?”可见,他对教育小孩的这种讨价还价的方式不赞同,甚至认为这样过于宽容,而缺乏家长权威。但是,西方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注重对孩子个性的培养。父母与子女更像朋友,有事相互商量,并且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中式教育中更多的是以家长为主导的,家长们往往打着“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口号”为孩子“包办一切”,要求孩子做自己想要他们完成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是在给孩子最好的,但是从没有问过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西式教育不同于中式的是,他们提倡民主式的教育,一切以孩子的意愿为先,会支持孩子的奇思妙想,这样孩子更能独立自由地发展,而不会思想受到束缚。所以我认为这一点是现在的中式教育可以借鉴和参考的。

电影最后,朱老先生还是搬离了儿子的家开始去教太极,儿媳玛莎开始学习太极推手了,而陈老太太和朱老先生在温暖的阳光下心灵也在慢慢靠近。“推手”也是太极推手,是中国的一种太极拳训练方法。“推手”起源于北宋,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在训练中,需要两个人合上双臂,以一定顺序互相推拉,然后利用动量。这是一种道教,体现了中国古代道教。道教主张“道随自然”,并认为“道”是世界之源,因为“道生万物”。道家还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阴阳,阴阳相互制约,强调无为而治。“推手”原理已很好地融入道家思想,具有柔软、刚度、刚柔结合、静态制动的特点。在对抗中,它可以将对手的强大力量融化为无形。不得不感叹,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所在。李安导演用“推手”作为电影的片名,可谓独具匠心,不但体现了中国特色,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同时也告诉我们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融过程中就像太极推手一样,互相牵制的道理。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我们应该如“推手”所运用的智慧一般,在交流中应该以尊重为前提,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包容和谐,这样才能减少文化冲突,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实现文化交融。

猜你喜欢
朱老玛莎食物
勤奋·自强·动脑
“00后”老人与“水”结缘
九旬中医妇科学家朱南孙的养生秘诀
小玛莎和大黑熊
遗世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Novoselova玛莎·诺夫斯洛娃【英国】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