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学”书札记

2021-03-08 02:02:44□高
文学自由谈 2021年3期
关键词:钱老钱锺书杨绛

□高 为

视力严重衰退,但“昏眼难禁书诱引”(钱锺书语),每天不开卷就手足无措,惘然若失。陋室尚有几百本无用的“累赘”,足够消磨时光,也就很少再买书了,免得占地方,以后处理起来也麻烦,但这并不妨碍偶尔去书店逛逛。前几天踱步书店,偶然看到展台上有两本与钱锺书有关的书:汪荣祖的《槐聚心史——钱锺书的自我及其微世界》(以下简称《槐聚心史》)和钱之俊的《晚年钱锺书》。一时冲动,就都买了下来。

(一)

旅美学者汪荣祖教授的《槐聚心史》,中华书局2020年1月出版,精装,三十一万字。1997年笔者组织“说文谈史丛书”,杨天石先生就推荐了汪荣祖教授,汪教授的《学林漫步》与杨先生的《横生斜长集》遂于第二年出版。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及时跟进,错失了汪教授的其他著作。

《槐聚心史》不同于其他传记,分内外两篇。内篇探讨“钱锺书的自我”(生活世界),外篇研究“钱锺书的微世界”(学术世界,包括哲学、文学、诗学、史学),通篇以心理分析法解读钱锺书的外在与内心世界,摆脱了按时间顺序作传的窠臼,个人感觉第十章《史学微世界》写得最好。1980年,汪教授与钱锺书先生取得联系,恰好是钱老再次名满天下而未被过分打扰时,可谓幸运之至。汪教授曾四访钱府,藏有钱锺书先生信函七十多封(《槐聚心史》引用了三分之一),可谓钱老的忘年交。钱老去世后,汪教授与杨绛老始终保持联系,是以他有一般钱学研究者不具备的优势。

《槐聚心史》2014年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范旭仑先生曾对此书提出批评。北京中华书局版多有修订,使著作更趋完善。

国人素有隐恶扬善,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长者讳的习惯,更不用说是对自己所敬佩且有来往的传主。汪教授对钱老的不足,似乎只指出了其早年的爱情诗或情诗,未能有所突破(见该书272页,下同)。即便如此,汪也做了充分的辩护,比如在批驳刘梦芙所谓槐聚(钱锺书)诗比不上梦苕(钱仲联)诗时说:“他(梦苕)绝非‘沉雄博大’之人,何来‘沉雄博大’之诗?”(266页)汪教授此说似乎难以服人。雄主可作艳语,书生亦能大言。文如其人,可以有;文如其女人,也常见。文是作出来的,作,做作也,作态也。“不能排除古之正人能作邪文,邪人能作正文,而今人又习以文论正邪”(307页),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此为一例。

钱老认为,胡适品格高于鲁迅、蔡元培,的是灼见;然而,对储安平、张东荪这样家破人亡、个人瘐死、祸及二代的沉重人物、沉痛事件的议论,似乎就过于轻松了(12页)。鲁迅非议胡适,胡适从不回击。钱老的《猫》、冰心老的《太太的客厅》,对林徽因的讽刺,林徽因不睬不理,挺好。笑骂由他笑骂,我自独行其是。“文人耽佳句”,读者不可“参死句”,没必要当真。精通传统文化,使钱老成为民族主义者;熟知西洋典籍,未使钱老成为世界主义者。无论是眼界还是境界,胡适都高于钱老。钱老对胡适的认可,岂止是品格?

汪教授要通过“生活世界”显示人如何行动,通过“理论世界”透露人如何创造理论,并影响人在“生活世界”里的行动(40页)。但理论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而且也有“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之说,生活与理论是脱节的。如方鸿渐,钱老也是Things happened to him(不找事,事会找上他)。不立围城之危墙之下,难出危墙之围城其中。能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喜欢的创作、研究的时光太少太少了。

“愤怒出诗人”。但也有这种情况:虽然愤怒,但诗篇中全无。钱老夫妇的独女钱瑗三十三岁就失去了丈夫王德一,杨绛先生“哀而不伤”的《干校六记》是这样记载的:“我们‘连’是一九七〇年七月十二日动身下干校的,上次送默存走,有我和阿圆还有得一。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阿圆送我上了火车……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让眼泪流进鼻子,流入肚里。”无论是女婿横死,还是父亲、叔父被划为右派,或父亲半生心血的几百册笔记被化为灰烬,笔者孤陋寡闻,都未看到钱老对这些事的高论。对钱老这样学贯中西、博闻强记、雄辩滔滔、妙语连珠的人,不能畅所欲言是一种比常人更难以忍受的折磨。而若干年后,我们看不到曾经的苦难,只剩下脱离了具体环境的佳构名篇、幽默讽刺、丽句清词。

人创造了语言,语言反过来创造了人。我们对人的了解,不是通过读书吗?书不是语言(文字)构成的吗?杨绛先生去世前销毁了不少的书信、日记(应该包括无锡发现的钱先生早期十七册日记),对《钱锺书手稿集》也有相当的涂抹。这也是一种对钱先生的塑造,按照自己意愿的塑造。

数理专家、跨学科学者钱定平教授是“湘中四老”之一钱剑夫的哲嗣。他幼承家学,精通英、法、德、日、俄等多国语言,学贯中西,不仅研究数理,而且有不少文学著作、译作出版,畅销书《朗读者》(译林出版社,2009年)就出自其手。2002年,他的《破围——破解钱锺书小说的古今中外》出版,大受欢迎,却被告侵权。虽后经多位专家论证,并非违规,但“客大欺店”,出版方只好息事宁人,停止发行。小钱爱老钱,横气暗憋,只好把书名改为《围城密码》,再找下家。

二十六年前,我参加一次笔会,安徽一位作家的名片上有这样的字样:Life is greater than writing(人生大于著书)。“文章千古事”“书比人长寿”,大体上没错。具体到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为写一本书赔上一条命,不值。”(钱锺书语)《管锥编》没有完成,这也是原因之一吧。“多病意倦”,“意倦”还是主要的,意兴阑珊,不想继续干了,“自我”对“微世界”造反了。

1995年,李洪岩先生的《智者的心路历程——钱锺书的生平与学术》出版。(1997年再版时删去了书名的第二个“的”字。一个书名两个“的”,不讲究。)十九年后,《槐聚心史》台湾版问世,北京版则比李著晚二十五年。对照一下,此书名就是彼书名的翻版——“槐聚”对“智者”,“自我”对“生平”,“微世界”对“学术”。当然,为同一传主作传,相似甚至相同是难以避免的,后来居上也是应该的,毕竟二十年过去了,有关钱锺书的著作和研究资料大量涌现,单单《钱锺书手稿集》就已出版了七十二巨册。就目前来看,还没有见到引用其中那四十九册外文手稿的著作。江山代有佳作出,期待二十年后,资料更丰富、观点更新颖,艺术更完美的钱老传记出版,希望我们都能见到。

(二)

钱之俊,80后,中学教师,业余醉心“钱学”,已出版《钱锺书生平十二讲》,由范旭仑作序。这本《晚年钱锺书》(北岳文艺出版社,2020年4月),由谢泳作序。我不认识作者,但与两位作序者都有过合作。二十多年前,我曾策划并责编过谢泳的两部书:《教育在清华》(“野百合丛书”之一)、《教授当年》(“说文谈史丛书”之一)。谢泳为人朴实,为文平实,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卖弄理论,不玩弄术语,不搬弄大词,不糊弄读者,著述力避重复。他为《晚年钱锺书》写的序,有这样的文字:“之俊的钱锺书研究,大体属于传记研究,他能及时整合最新史料并提出自己的判断”,并希望作者多用时间和精力,努力去发掘更多第一手史料。谢泳既指出了作者的优点,也点到了作品的不足。作者在《晚年钱锺书·后记》中坦承:“一手文献的缺乏始终是我的遗憾。”

钱之俊的第一部钱学著作是“十二讲”,这本《晚年钱锺书》可以说是“十四话”,因为全书没有章,只有“话”。严格说来,是“十二话”,因为十三话《晚年钱锺书说“不”拾零》、十四话《晚年钱默存新语旧事》属于前十二话的摘要或综合,是附录性质的。此书可归入普及类图书,用“讲”“话”的形式呈现,可能反复打磨,也可能很随意甚至不严谨。如重复,包括字句、段落的重复,甚至小标题重复。看十话六:钱锺书“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十一话六还是:“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十二讲”的重复,已有读者诟病,“十四话”中的重复,似乎更加严重,随便翻翻,就可看到不少。

钱之俊对两位“钱学”前辈李洪岩、范旭仑心存感激,对他们的著作频频征引,包括他们编辑的书,如《钱锺书评论》《记钱锺书先生》。对前一种,钱之俊注释无误,明确是“编”;而对后一种,全书都注释为“见牟晓朋、范旭仑:《记钱锺书先生》”字样,给人的印象,这本书不是“编”而是“著”。著和编区别很大,编可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著则需字字着力,处处经心。巧的是,该书第308页四个注释,《钱锺书评论》《记钱锺书先生》各两个,后者都没有“编”字,只能说明小钱先生有点粗心大意了。

作为编辑,深知个中甘苦,不忍苛责同行。一般的笔误,全书共有二十处左右,如271页的法文“围城”,既漏了一个字母,还缺少标音符号,并且都连在了一起,没有隔断;同页法文“百合心”,定冠词、“心”后面都应开空,第230页注释2漏一“年”字,不一一覼缕。但有些错误,还是希望此书再版时可以改正,如第20页,注释1和2应该颠倒;第43页,钱基博逝世日期应该是十一月二十一日(钱锺书的生日),不是“十一月三十一日”,不可能有这么个日子;第144页注释2,作家“彦火”错成了“彦水”,水火难容啊;第145页,钱锺书谈他不再写小说的原因:“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我宁恨勿悔。”后面标注此语出自《〈管锥编〉序》,其实应该出自杨绛的《记钱锺书与〈围城〉》;第303页“将为伏枥之病骥,非复复行空之天马”,多出一个“复”字;第166页注释1、第177页注释3、第312页(两处),“舒湮”,“湮”应该是“言”字旁,不是三点水旁。舒諲,字孝容、效庸,本名冒景琦,冒辟疆的后人。諲(yīn),“恭敬”的意思,多见于人名。笔者当年做舒諲随笔集《孤月此心明》的责编时,舒諲老特别强调用“諲”而不用“湮”;第330页注释1,将《杨绛:永远的女先生》一书的出版时间写成1996年,而实际上该书是2016年出版的,第331页注释1、第332页注释1、第333页注释1和2、第335页五处注释,涉及到的出版时间也都应是2016年,因为《杨绛:永远的女先生》是一本纪念文集,而杨绛先生2016年5月25日逝世,大家不可能提前二十年(1996年)就怀念、纪念她。

《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晚年”条目,只有“老年”,指“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钱锺书生于1910年,晚年(老年)应该从1970或1980年算起。这样看来,《晚年钱锺书》的前四话(起码是三话半,前100页,占全书三分之一)《一九四九:钱锺书为何选择留在大陆?》《一九五七:钱锺书与父亲钱基博》《一九四九年后的钱锺书与政治翻译》《从清华新林院到南沙沟“部长楼”》,这些内容,就与书名不符了。本书《后记》中提到的《一九四九年后的钱锺书》,或者笔者建议《钱锺书在新中国》作为书名,都比《晚年钱锺书》更名实相符。无论如何,不能仿照陆键东的例子,再来个《钱锺书的最后五十年》吧?

钱之俊僻居皖省,远离京、沪、苏文化中心或重镇,想在钱学另辟蹊径发掘第一手史料,确实不太容易。在下倒是有个想法:第136页,吴晓铃1974年(范旭仑先生告我,实为1971年)3月18日致黄肃秋:“你的对头钱锺书是邮递员,每天念洋文字典,十八天写给老婆‘鬼子薑’廿二封信。”不妨是个线索。

没想到戏曲专家吴教授还是这么爱八卦的人物。他或黄肃秋把钱锺书当作对头,不知钱锺书是否以为然。1958年12月14日,黄肃秋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清除古典文学选本中的资产阶级观点》,批判钱锺书的《宋诗选注》。第八话、第九话是钱锺书谈陈寅恪、胡适,属于谈知音或知音谈,为什么就不能谈谈对头呢?对头眼中的钱锺书或钱锺书眼中的对头,断案听两造,辩论闻正反,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另一个老对头是王元化(方典),上世纪四十年代《围城》刚出版就遭到方典的批判——《论香粉铺之类》,几乎把《围城》归为淫秽之书。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北钱(锺书)南王(元化)”之说,恐怕王、钱都不认可,虽然当面客客气气,背后则互不服气,“当面输心背面笑”也。钱老致汪荣祖教授的信中,谈到过对王元化的看法,那才是心中的真想法,而不是场面上的废话、应酬话,有心的读者可以参考。多翻翻传主对头的著作,这也算是一个研究方向吧。

二十六万多字的《晚年钱锺书》,内容丰富,作为普通读者,我粗粗一翻,就发现了吴晓铃的八卦心、钱瑗的第二任丈夫名、杨绛先生临终销毁日记和书信等以前不知道的内容。解构容易结构难,我这篇读后感多数在挑小错,属于吹毛求疵,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料想小钱先生能够理解。

《陶渊明传》

猜你喜欢
钱老钱锺书杨绛
钱锺书的幽默
做人与处世(2022年6期)2022-05-26 10:26:35
选择
北方人(2021年9期)2021-10-13 12:18:36
选择
北方人(2021年17期)2021-09-15 12:49:56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9-01-08 02:23:30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2
送别爱笑的钱老
传记文学(2017年11期)2017-11-20 23:52:56
名师学案·钱锺书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85岁老人的“绿色养生法”
钱学森批评人
学习博览(2014年5期)2014-07-04 06: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