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贸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1-03-08 01:05史秀宏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商科商贸商务

史秀宏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随着“互联网+”经济在商务环境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在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可以说数据分析能力已经贯穿在商品采购、网店运营、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物流管理、经营决策等工作全过程,运用商务数据进行市场调研、运营管理、产品决策、宣传展示、营销策划等是一种工作新常态,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已成为影响新商科学生选择工作岗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1 高职商贸大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与分析

1.1 就业方向调查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 《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 “自主创业”的比例为3.6%,“读本科”比例为6.3%,连续五届上升,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7.5%,高职的就业率总体发展势头良好,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

商贸大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以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策划运营等岗位为主,这些岗位不仅对专业核心技能要求高,更要求有熟练的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

1.2 就业能力调查

2020年7月,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关于提高商贸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调查》问卷,主要面对商贸类学生主要就业单位和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到问卷数量144份。87.5%的毕业生认为在新商科时代商务数据分析能力对各行各业很重要和非常重要;Excel数据分析类课程有助于商贸类毕业生在工作中获益认可度高达到25.69%;对商贸类学生应有的综合素质“当众讲演的能力”73.61%,Excel表格处理能力占比是65.97%;高达64.58%的毕业生认为在商贸类专业中开设excel数据分析类课程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95.83%的毕业生认为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岗位能力培养现状

通过对企业、相关院校、毕业生的实地调研和访谈,我们发现商务数据分析的相关岗位需求量大,薪酬较高,但商贸大类相关专业在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痛点,主要表现在: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的需求,特别是新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新商科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链接中缺少有力的支撑点。高职商科学生对学习数据分析的相关课程有畏难情绪。这主要是由于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而商务数据分析能力要求掌握如高等数学、统计学等课程知识,学生认为此类课程学习难度大,思维逻辑复杂,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2.2 商务数据分析能力被忽视

一方面商务数据分析能力是新商科专业群中的通用能力,而现在的大多数学校因为缺乏商务数据分析的相关师资,仅在少数学校、个别专业开设了商务数据分析的相关课程。对于数据处理仅停留在数据求和、数据筛选、数据排序、数据透视表等相关内容的初级应用层面,并没有帮助学生树立运用图表并分析企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意识,缺乏向数据要结果,向数据要决策的意识,没能在应用能力模块掌握数据分析的真正内涵。

2.3 教学诊断落实难

一些教师疏于调研商贸大类岗位要求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新变化,教学内容上还停留在传统商科的教学层面上,课程内容多年不变,教学设计脱离岗位需求,不能有效地在教学环节中嵌入数据分析能力在新商科运营中的链接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在商务数据分析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缺少真实的数据源,实践教学中缺少分析软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商务数据分析岗位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对于数据分析的学习止步在粗浅层面,未能与实践应用进行有效结合。

3 解决对策

结合学校在商贸类人才培养的一些经验,建议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两个层次上,通过“六一工程”、 “三融合”式组合拳、“四推进”办法上有序采取措施,达到稳定就业的效果,主要对策如下:

3.1 通过“六一工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做到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相适应

(1)组建一个“拼盘式”专业群,将数据分析能力定为通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

打破原专业之间的限制,组成相关的专业群,建立以“宽就业、强基础”的模块化的“拼盘式”通用商科人才培养工程,将数据分析能力定为商贸大类通用人才培养标准能力的关键核心能力,采用“进阶式”推进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2)树立一个“专业+行业”的人才目标定位方法,解决地方人才需求痛点

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优先定位于服务于地方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密挂钩,采用专业+行业的目标定位方法,专业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特征相衔接, 定位的行业应面对的是地方经济发展中发展潜力深厚和就业前景广阔的行业。

(3)建立一个基于“基础通用、优化核心、共建拓展”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构建应以数据分析能力为基础,采用以“一体化设计、项目式课程、整合式资源的建构逻辑,建立“基础通用、优化核心、共建拓展”的课程体系。商贸类学生的就业共同特点是都要求学生对商务运营有清晰的认知,熟悉市场营销、运营流程、客户沟通、数据分析等相同的知识模块,可以把通用的知识模块在专业群中开展平台课,打牢学生的就业基础;再围绕就业岗位的高端需求的发展,优化核心课程,夯实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可以在专业群中与优质企业联合进行创新创业的培养,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

(4)组建一支学校、企业“双聘任、双共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应精心选拔专业教师,与优质企业集团共同组建一支双聘任、高素质、高技能、专兼职结合的开放性师资队伍,使企业师资进课堂、优秀教师进企业,逐步成为校企良性互动的一种常态。

(5)进行一次“重应用,轻算法”教学方法的更新迭代

高职商科的数据分析能力一定要贯穿在产品的市场调研、开发设计、运营管理等业务流程,学生在岗位中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准确、高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应用,并完成数据可视化的过程。岗位的具体要求会倒逼高职商科专业进行“重应用,轻算法”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6)推进一项改革,多方共举,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的转变

高职学校内应打通高职学生的升学通道,特别是在一些双高校内,给予学校办本科教育的权力。高职教育的真正内涵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但一定不仅仅是专科层次。面对扩招的社会学习人员可实行弹性学分制,实施学分银行,构建社会人员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的新模式。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职业教育上升到终身学习的层面上来。

3.2 采用“三融合”式组合拳,合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确保高素质人才培养与高技能岗位相衔接

(1)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融合力度

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的需要,这就使得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停留在形式主义,存在重量轻质的现象。特别是商贸大类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后,大多进入销售、服务等基层岗位,极少有机会能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这种情况会加剧订单班的招生困难,建议学校加强分层教育,面对产业高端需求,提高精英人才输送质量。企业则应更有诚意,匹配出符合学生长远职业规划定位的有吸引力的岗位,解决校企合作层面上“合而不作”的现象,加强合作的深度。

(2)加强“知行合一、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与行业的新型人才标准相融合

建议高职院校可通过课程诊改,做到新课程体系与新人才标准相统一。高职学院应认真研究新时代商贸行业的内在需求特点,在对合作企业的企业规模、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制度、岗位设置和要求岗位、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将人才梯队的内在需求特点融入相关课程、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在商贸大类专业群中明确如《电子商务》,《商务网站运营分析》,《新媒体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市场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搜索引擎营销与优化》,《商务网站内容维护与管理》,《商务礼仪》,《演讲与口才》,《办公软件应用技巧》等课程对接的具体岗位所需知识、素质和能力目标,归纳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特点整理、归纳、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知行合一、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

(3)加强顶岗实习的初始就业岗位与学生的三年职业规划相融合

通过顶岗实习的初始就业岗位,实现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经营的两结合, 帮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找到和自身的三年职业规划相融合的衔接点。用人单位应加强对实习生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在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和提升力度。在对学生的岗位配置和职业发展中,校企双方都应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如商贸类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一般从事客服、运营等岗位,校企双方应共同合力帮助学生认识到在企业运营的每个流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如果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将帮助企业在市场细分、精准营销等环节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会大大帮助学生实现初始岗位的优化升级,这是让企业和个人双方受益的。以某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对购买者的行为情况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商务数据的收集、筛选、整理、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在精准营销、优化选品、品牌筛选等环节挖掘出更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通过数据分析一方面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市场变化的动态,经营盈利现状、消费者的偏好变化,以及产品定位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为消费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定制服务。

3.3 采用“四推进”提高学生就业意识,稳定就业意愿

首先,应推进社会服务能力,打造面向教学需求、企业需求、社会培训、公共教育的全方位新课程资源体系,建立“线上+线下”的灵活的全方位教学手段,推进社会服务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其次应推进课程内容与“1+X”职业标准相对接,结合高职院校的课程诊改,推进相关课程的改革力度,特别是结合“1+X”职业标准能力考核,做好课、证、岗融通的相关改革工作。再次,应推进以产业学院引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机制,产业学院的组建,有利于校企合作工作向纵深进行,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接地气,有利于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最后应强调推进德育工作、就业指导长线制教育,把德育工作和就业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职业素养的忠诚度、职业价值的幸福感 ,切实把以“就业”导向的就业指导工作引领到以“终身发展”导向的就业教育。

4 结 语

综上所述,商务数据分析能力是商贸大类专业学生的通用核心技能,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要素。应从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对接,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加强课程体系与新型人才标准融合、加强初始就业岗位与长远职业规划相融合等方面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落实到位,在推进社会服务能力、课程的改革力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德育工作等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幸福感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商科商贸商务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画像即墨商贸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