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2021-03-08 01:05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高职

杨 丽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代命题亟待解答。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回应和指引。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所必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劳动教育是高职教育尤其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中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了其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然而,在课程体系、制度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高职生劳动教育工作,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了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 是高职院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

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劳动教育的涉及面相对较为广泛,从基本内容上,可以将其划分为生活服务类劳动教育、技术生产类劳动教育以及社会公益类劳动教育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劳动教育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于劳动的价值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与重视。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分界线,实现了人猿之间的区别,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劳动关系的缔结,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组成。另一方面,通过劳动的开展,人们成功创造了相应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可以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财富之父”[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为新时代高职生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1.2 是高职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工作的本质在于育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目标对于人才的素质与技能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劳动教育的开展,则有力地推动了全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风气与价值观念的匡正。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于体力劳动者普遍带有一定的歧视心理,对劳动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从而讲求所谓的“高低贵贱”[3]。这种观念与时代的发展相悖,同时,与我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有冲突。因此,大力推进劳动教育,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有力支撑。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品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劳动教育的互相渗透与交织,从而确保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其对于劳动教育的作用进行了特别的强调,认为通过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劳动技能与情感的培养,从而进一步充实精神世界,实现高素质与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4]。

2 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既是对新时代我国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回应,也是当前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的揭示。

2.1 劳动教育内容难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经过分析发现,就目前而言,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为深远,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仍然将自己的重心放在学生技能的培养工作方面,相比之下,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稍显不足。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劳动教育的课程与相关内容相对偏少,从而难以很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往往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工作较为重视,而对于劳动教育工作往往选择简单讲解的方式,这种情况导致了大量劳动教育工作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从而造成了劳动教育工作存在“有名无实”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教育重点上,大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基础设备的投入与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情况上,而对于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更有甚者,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自身的本科升学率,以便于高职院校名誉的建设,往往会引导学生减少在社会实践上所用的时间,而大力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接本、升本、转本。这种情况的存在,直接造成了学生劳动教育内容的缺失,不利于高职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2.2 劳动教育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上,制定的劳动教育形式相对较为单一,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从而导致学生在经过数次劳动教育后出现了兴趣的缺失,从而不利于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兴趣的有效培养。同时,由于相关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存在匮乏的现象,因此,难以及时针对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有效的解决,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与引导工作。此外,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由于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因此,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集体意识、奉献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现象。在生活中,该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多数学生认为别人为自己服务是付出是应该的,而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无需考虑到他人。同时,由于劳动观念的缺失,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应该动手干活,甚至于少部分学生对于进行宿舍卫生的打扫也持一个否定的态度,并将其作为负担[5]。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其对于劳动教育的兴趣难以得到有效的激发,加之校方对于劳动教育缺乏重视,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劳动教育抵触心理的进一步形成与固化,从而影响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建立。

2.3 劳动教育管理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现阶段,对于管理工作普遍缺乏完善的制度,造成了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出现问题后难以及时得到思想上的纠正,从而导致其错误思想在生活中得到长期的延续并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最终导致劳动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得以开展。同时,由于制度的缺乏,学生在努力过后,往往难以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与认同,研究表明,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内心极易生出巨大的失落感[6]。与此同时,当其看到很多劳动表现和劳动态度较差的同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批评与惩戒时,这种内心的不平衡感会出现放大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自身所付出的内容进行自我否定,最终造成其对于劳动教育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教师来说,由于缺乏完备的评价机制,导致其在教学工作中难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引导,从而导致劳动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存在低下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劳动教育观点的形成,也不利于其热爱劳动精神的有效培养。同时,在教学工作中,由于管理方法的缺失与不健全,很容易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从而不利于教师威信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 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质量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7]。为了破解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课程体系、评价机制、文化涵养等方面入手,以改进劳动教育实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 优化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

为了有效促进劳动教育效果的提升,应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同时,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应在教学工作中加强相应的课程建设工作,从而有效确保劳动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占比,进而实现劳动教育工作力度的强化[8]。在课程设置方面,在对原有的劳动内容进行有效保留的同时,校方应对相关教育工作的时间进行统筹安排,针对劳动教育的强度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在强化学生劳动教育力度的同时做好学生积极性的引导,避免学生因为某一次劳动教育中经历了过度劳动而造成心理阴影的出现。

在劳动教育项目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工作,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进一步丰富,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双11”来临之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400多名学生分别到京东、苏宁、笛莎、汇银等扬州当地的电商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训。在实训开始之前,学校就实训的具体细节与企业进行了沟通和协商,校企双方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和企业需求一起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了劳动实训课程,包括专业认知、岗位培训、操作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等,完成实训课程后学生们将会获得2分的学分。

3.2 完善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

在劳动教育的落实工作中,为了进一步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加强教育评价制度的建设工作,通过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现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制度的制定工作上,应以育人原则作为出发点,有效明确评价工作的主体,促进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从而确保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实现有机的结合,最终实现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在评价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对劳动教育的效果与意义进行测评,从而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做到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

此外,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劳动教育评价工作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评价结果,对于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相关组织者已经建立一套完备的奖惩措施,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从而强化其劳动意识[9]。针对每一名学生,应建立相应的劳动档案,从而对其劳动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与管控,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于劳动教育的统一领导,做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令更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劳动教育当中并从内心接纳劳动教育的观念。

3.3 厚植崇尚劳动的文化底蕴

实践决定意识,意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应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营造崇尚劳动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有效规避“劳动无用理论”,纠正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抵触心理与负面情绪,引导其劳动主动性与自觉性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应做好高职院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强化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效避免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确保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持续接受到劳动教育的影响,从而促进劳动教育工作效果的提升。

此外,在具体的劳动工作中,通过文化建设的开展,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劳动观念,并帮助其在劳动的过程中对劳动光荣的思想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进行逐渐的思想强化,从而营造一个人人崇尚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正视劳动的重要性与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文化的引导与文化氛围的建立,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有利于推动社会整体价值观的有效匡正。例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教育并举。学校的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文化园、化工专业文化园等融专业与文化于一体,汽车专业教育学生“先修身、再修车”等举措帮助学生实现了“技术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4 结 语

现阶段,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与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劳动教育属于一种全面推动学生素质提升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其对于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在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有效进行劳动教育的融入,提升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与水平,虽任重道远,但前途可期。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高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