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创业新动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2021年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1-03-07 20:09冯旭芳付八军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三角协同学院

冯旭芳,付八军

(1.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2.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其中,高职院校由于直面社会生产实践一线,更能直观体现教育与产业的依存度。对于高校而言,提升成果应用水平,服务社会生产,推进学术创业,便是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2021年6月9—11日,由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主办,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承办的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2021年研讨会在浙江绍兴召开。来自教育部、联盟理事单位、全国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等2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一、时代背景: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新动向

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既要有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也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行指委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国川认为,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融合的新发展格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强国,建设现代化强国,迫切要求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强化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与超前储备,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向红指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系列文件提出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应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的历史使命。为进一步提升高职科技创新能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联盟要密切交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大力推动成果转化,夯实平台,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新时期,高职教育面临增强适应性新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增强适应性”的要求。2021年4月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毛建卫教授从三个方面分析增强适应性的语境:对技术变化的适应性,强调以“技术”为主题的适应性;对职业变化的适应性,强调以“职业岗位(群)”为主题的适应性;对个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强调以“个人就业与终身发展”为主题的适应性。他还从职业教育办学时间与办学水平、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结构、地方区域(GDP)发展与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结构、职能使命与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等四个维度的职业教育内在发展规律,阐释政校行企融通、中高本硕贯通的职业教育使命和职责。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贺星岳教授认为,高职院校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二、实践创新:高职教育增强适应性的新探索

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特色主要凸显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上。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积极构建政校行企合作共赢体系,着力推进高职教育更高水平协作开放,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打造“产学研创”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浙江大学制造技术及装备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傅建中教授从建设背景与概况、支撑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分享了浙江大学智能制造双创实践基地的探索与实践,重点介绍了基于学习产出教育模式的3D打印工程创新项目和打造“研而优则创,赛创协同联通”的特色智能制造双创实践模式等两个典型案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贺星岳教授分享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链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表现在:在产业链上,对接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浙江制造”转向“浙江智造”发展战略,对接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与新兴技术产业,以“对接产业、突出特色、示范带动、协同发展”的整体思路,重构七大专业群;在教育链上,数字化技术融入专业群建设,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传统专业,对接新版目录,开设数字化赋能的新专业;在人才链上,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创建并实施“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链上,通过协同创新、联合共建、成果转化、体制保障,提升技术技能服务能力。衢州学院副校长周兆忠教授分享了在建设“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中的探索与实践,联盟采取“八互八多”共享机制:互认学分,多区域学习;互用基地,多区域实习;互通信息,多区域就业;互享待遇,多区域创业;互派教师,多区域工作;互享设备,多区域使用;互融团队,多区域研究;互享经验,多区域研讨。他指出下一步联盟将集人才之智,打造城市发展的名片,创新发展;集资源之优,打造产教融合的名校,协调发展;集区位之利,打造省际高校的名牌,开放发展。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科技处处长孟庆杰教授在《职业院校“产-学-研”融合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的报告中分享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实践,从打造生态营造氛围、深化合作促进融合、建立平台建设团队、掌握工具熟悉资源、提供高效服务等方面阐述了产学研融合的实现路径。

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方面,长三角一体化办公室重点项目、教育部提质培优政府项目总执行负责人王文镇在《长三角产教融合智慧云与协同创新》的报告中,从平台概况、价值与特色、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三方面介绍了长三角产教融合智慧云,认为平台的建设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人才供需两端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技术与专业课程更新迭代协同推进、促进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资源和信息之间的协同、促进长三角地区间在产业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袁春雨教授分享了学校在搭建校企协同平台,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表现在培育协同中心、借力当地政府、建立产业学院、融入企业元素、推进成果转化等。亚龙职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郑捷敏在《创新合作模式 助推国际化产教融合》的报告中介绍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亚龙智能与各院校合作实施共建“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以“技术创新+人文交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精品、示范、引领的基地的探索和实践。

在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方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长三角学院院长安红昌教授介绍了政校、校校三方合作开展技术技能培养培训的探索和实践,指出未来五年将把长三角学院建成集工会干部培训、劳模工匠培育、劳动教育与智库研究等于一体的高端研究院式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潘荣江教授在《扎根区域 产教融合 建设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报告中分享了该校专业学科服务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水平的探索和实践,表现在:政校行企协同共建专业学科,协同共建行业(产业)学院、协同共建现代学徒制试点,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高地;构建校内三级科研组织体系、深化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培训,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德玛吉森精机中国教育行业总监孙立围绕“学生培养、高质量就业”基点,从引入德国职业能力标准和大纲、共建“中德AHK-DMG MORI(中国)认证/产业学院”、打造全国特色标杆性专业群、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引入一批行业优质企业等方面介绍了DMG MORI数控英才计划的实践探索。

三、未来展望:长三角高职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期待

基于大会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深入探讨,未来长三角高职教育应继续围绕“高质量协同发展”这一核心,发挥区位优势、优化联盟机制、打造品牌特色、增强社会服务四条主线,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长三角高职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新征程,以应用型科研助力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发挥区位优势。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职业教育一体化统筹发展,也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职业教育区位优势明显,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合作互补,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

优化联盟机制。联盟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发展,路径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要从协商机制、交流机制、合作机制、共享机制、互补机制、要素配置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监控评估机制等入手,采取一盘棋统筹研究,形成共识和合力,推进深度融合。

打造品牌特色。一要定好位,要明晰联盟的目的、目标,清晰定位,明确各联盟成员的有限责任;二要立好规,形成一套切实可行、有效运行、都要执行的制度;三要有模式特色,打造区域特色、内涵特色、合作特色、运行特色,把联盟成员的优势发挥出来,把合作的效能爆发出来;四要形成品牌,让联盟有影响力、推动力、创新力和示范力,形成全国典范和金字招牌。

增强社会服务。基于产业链来谋划发展职业教育,才能让职业教育内生于经济社会,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职业教育源于产业,服务于社会。要提升高职教育服务能力,强化社会服务的使命感;要完善评估机制,增强社会服务的内驱力;扩大评价主体,提高社会服务的能效度。

猜你喜欢
长三角协同学院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海盗学院(7)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