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背景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

2021-03-07 19:46:21胡芳珍黄丙利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建筑业农民工

胡芳珍 黄丙利 傅 琛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430064)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吸纳了18.7%的农民工群体[1]。按照2019年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计算,建筑业农民工达5400多万人,这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脱贫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建筑业门槛低,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总体文化水平偏低,进入建筑业后缺乏职业发展规划和通道,且因为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新生代农民工不愿从事该行业工作,导致行业出现用工荒,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2019年国家出台高职“百万扩招”政策,首次将农民工纳入招生对象,为建筑业农民工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供了平台,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解决途径。根据对2019年度的招生和教学情况调查,发现高职教育对建筑业农民工来说,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1 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根据课题组的调研,建筑业农民工以中、壮年为主,大多为初中文化水平。职业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调查中发现,84.05%的建筑业农民工期待获得职业发展,但近六成农民工最近一年来未接受过任何职业教育和培训。根据对在校的工程类专业扩招生的调研也发现,建筑业农民工上高职的比例也是非常低的。具体来说,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体现为以下两点。

1.1 职业培训重形式轻效果

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参加各级各类职业培训。这类职业培训主要是用人单位组织,或是上级主管部门强制要求的,培训内容遵循普适原则,如针对全体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等,也有特定工种的培训,但不一定与农民工实际从事的工种相符,针对性不强。很多企业为节省开支而忽略对农民工的培训,而很多农民工也为多挣工时放弃培训。

目前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模式主要有四种[2],一是传统的学徒培训,农民工跟随老乡、亲戚以帮工的形式学习,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农民工群体,但容易受到培训师傅的文化水平及技能水平限制,且培训效率较低,只适合一对一的培训,不适合建筑业大规模的人才培养[3]。二是政府部门主导型培训,如“阳光工程”,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短期培训,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为农民工提供无偿培训,但覆盖面不大,并且培训内容和方式不一定符合农民工需求[4]。三是施工企业主导型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和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主要是采用学徒制的方式,针对性较强,但受到培训导师的本身技能水平的限制;理论培训主要是安全教育培训及企业内部纪律培训。这种培训往往内容单一。四是商业盈利性培训,这种培训为农民工提供专项技能,费用较高,参与比例较低[5]。

1.2 高职“百万扩招”提供的职业教育平台覆盖面较低

2019年开始,我国实行高职“百万扩招”政策,招生对象为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在岗职工、新型农民等,至今已完成两年三届高职扩招。虽然各省完成了招生计划,甚至有的省份超额完成计划,但调研结果显示,建筑业农民工报考率相当低。通过现场面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到建筑业农民工大多数(占比79.14%)有上高职的意愿,但上高职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如报考门槛高、学习时间不够、工作地点不稳定、学费支付能力弱、要工作养家、工作单位不支持等。另外,建筑业农民工上高职缺少“外部压力(行业劳动力短缺,收入较高,失业风险低)”和“内生动力(工作达到基本合格即可)”[6]。在实践教学中,已入学的建筑业农民工很少有时间到校上课,仅在考试前一两周抽时间来听课,主要原因是需要挣钱养家。可见,高职“百万扩招”对建筑业农民工来说,还是遥不可及。

2 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2.1 提高职业培训质量,为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以施工企业主导型为主,或聘请企业内部专家或高校教师,或交由培训机构完成,培训内容普适、单一,时间短,重形式轻效果,监管和考核不力,导致职业教育流于形式,组织者和受训者积极性均不高。促进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发展,需要利用现有的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的资源。建议借鉴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建筑工人培训的先进经验,从师资力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体系和监管体系等方面着手。如培训内容方面,应设计满足农民工需求的职业规划、岗位工种和职业素养等内容,实现农民工从基本的生存需求向职业发展需求的转变;培训考核方面,借鉴新加坡和香港模式,设立合理的技能等级和多元化的技能考核通道,由符合要求的基地统一负责考核,为农民工提升技能等级提供渠道和便利;监管体系方面,借鉴香港和新加坡地区的经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由专业化的培训机构提供培训服务,企业提供培训专项资金,政府加强对培训机构和企业持证上岗人员的监管,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质量。

2.2 利用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设计适合不同文化程度的职业教育层次

高职教育层次决定了扩招的报考条件必须是“高中阶段或同等学力”,这对整体文化程度处于“初中”的建筑业农民工来说,是“镜中花,水中月”。假若降低报考条件,势必降低高职教育人才输出质量。建议开放中职招生,利用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实现建筑业农民工的学历教育提升。

建筑中专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教师专业素质高且熟悉工程施工特点,是建筑工人理想的职业教育基地。对于初中文化程度的建筑业农民工来说,建筑中专学校作为其进入高职学习的跳板,是最为合适的。为做好这项工作,建议建筑中专学校进行有关扩招调研,设计符合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为建筑业农民工提升技能和职业素养搭建平台,满足农民工求知识、学技能、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2.3 设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教育专项经费

课题小组调研发现,建筑业农民工有上高职的意愿和期待,但最终上高职的占比很低,费用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当前建筑行业存在“用工荒”,同时进入“门槛低”,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提升学历缺乏动力。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合力,如设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为农民工上高职解除后顾之忧。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建筑工人培训方面设置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我们可借鉴其做法。如香港每年收取的建造业训练税大约10亿港币(对造价超过100万元的项目征收0.53%征款),其中建筑工人培训支出占65%[7]。我国可根据国情和工程特征,仿照当前在建工程的安全措施费,从在建工程的工程造价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农民工职业教育专项费用,设置最低经费使用标准,达到最低使用标准的,将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或其他的优惠政策。企业方面可将职业教育与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挂钩,对参与职业教育并通过考核的农民工,从专项经费中划拨一定数量作为年终奖励。

2.4 探索适合有效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高职的课程设置对实践性课程要求不低于50%。目前,各高职院校扩招专业也以技术型专业居多,专业课程的设置更是以实操为主,课程的设置符合建筑业农民工对高职课程偏重实操的预期。调研发现,建筑业农民工多数希望通过网络学习和半工半读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满足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学习的需求,又不耽误挣钱。这就需要高职学校要探索适合他们的有效教育教学模式。比如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学制,如针对愿意参与全日制学习的生源,其学制维持原2.5+0.5=3年;针对要工作的生源,其学制可采用弹性制,并规定最短和最长年限,如3—6年完成学业。

3 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既能培养建筑业技术技能人才,又能拓展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发展通道,还能解决建筑业当前“用工荒”和农民工“产业化”问题。对农民工来说,通过职业教育进入城市,还可加快市民化的进程。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水平,需要各方合力,为农民工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学习提供便利,以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职业发展。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建筑业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06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科技风(2019年30期)2019-11-10 13:27:47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文教资料(2019年22期)2019-10-15 09:55:35
建筑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支撑作用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